1949开国大典几点开始的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一天的盛典不仅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更是中国人民经历数十年战乱后开始新生活的象征。那么,1949开国大典几点开始的呢?这场伟大的典礼定于下午3点开始,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和军事考量。
开国大典的举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策。1949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明确决定了在10月1日举行典礼,这一时刻定在秋季,既是为了适应气候影响,也是为了解决与国民党之间可能产生的冲突。考虑到蒋介石可能对此次典礼采取空袭措施,中央军委特别指示,大典的开始时刻定为下午3点。
选择这个时刻还有其他缘故。根据军事专家的分析,蒋介石在浙江舟山群岛驻有美制B-24轰炸机,若其飞机选择上午起飞,预计大约在中午时分便能够抵达北京进行轰炸。然而,如果将时刻推迟到下午,由于B-24的夜航能力较弱,返回的风险将大幅增加。因此,选择在下午3点开始开国大典便一个巧妙的防范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开国大典的安排及其背后的军事逻辑在当时并不为外界所知,直到典礼开始前5小时,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才向全全球发布了这一重大消息。由于这一安排的出色思索,历时数月的紧张筹备终于走向了成功的高潮。
在开国大典的前夕,蒋介石的高层则在纠结是否发起攻击,然而最后在关键时刻做出了取消规划的决定。蒋介石深知,即使通过空袭破坏了这一神圣的典礼,只会引发中国人民更深的愤怒和对他的嫌恶。同时,毁坏北京的历史古迹将使他在民族历史上留下不光彩的烙印。经过一番内心挣扎,他最终选择了放弃这一极富争议的军事行动。这个选择为新中国的开国大典保留了最重要的历史意义。
在这场盛典中,聂荣臻被任命为阅兵总指挥,他的指挥才能与领导魅力使得整个阅兵仪式显得尤其庄重有序。听着激昂的国歌,观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方阵和轰鸣的飞机,现场欢呼声此起彼伏,整个天安门广场被喜悦的气氛笼罩。
拓展资料来看,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是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开始时刻,这一时刻的选择不仅回应了当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更体现了领导层在重大历史节点上的战略眼光。在经过漫长的斗争,在无数烈士的奋斗下,开国大典的成功举行标志着中国人民迎来了崭新的时代,奠定了新中国的历史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