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说的是啥意思 不忘初心说的是什么意思

不忘初心这四个字表达了何含义,最早是何者人提出来的?

我们现在都知道“不忘初心”这句话,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意思是只有不忘记自己最初的那颗真心,才能获得善始善终。

那么,这句现在大家经常提起的话出自何处,它有怎样的历史典故,又有怎样深刻的含义呢?

今天我们就聊聊这句话背后的故事。

不忘初心这句话最早出自白居易的《画弥勒上生帧记》,白居易我们都知道,他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同时,他还是一位佛教徒,对于佛教文化颇为推崇。

小编认为‘画弥勒上生帧记’里面白居易说了这么一句话:“今因老病,重此证明,因此表不忘初心,而必果本愿也。慈氏在上,实闻斯言。”

这是白居易在晚年向“慈氏菩萨”说的话,慈氏菩萨就是弥勒佛,白居易的意思是,自己年老多病,然而没有忘记自己当年的“初心”,表明了一定会获得自己所希望的事务。

白居易是佛教徒,他的愿望是往生弥勒净土,面见弥勒佛。

而“初心”这个概念是佛教所说的“初发心”,即学佛者最初为了何目的学佛,为了何缘故修行。

大乘佛教的发心是菩提心,就是自利利他,普度众生之心,这个心是最纯洁,最热诚,最没有功利性的善心。

所谓“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对于初心的解释,佛典《华严经》说“三世一切诸如来,靡不护念初发心。”

也就是说佛教修行者对于初心特别重视,这是贯彻修行经过始终的一个心态,不会由于修行者获得多大的成就而被忽视。

只有守护初心,不忘记自己最初为了何学佛,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成佛,成就最初为了普度众生的愿望。

那么,初心会被忘记么?当然会。

佛教中有“退转”一说,所谓退转,就是修行者在修心经过中由于诱惑、压力、艰难困苦等缘故,而丧失了继续前进的动力,进而忘记最初的追求,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变成随波逐流,甚至背叛自己初心的凡夫。

佛教六度中有“精进度”,精进就是不断努力,永不懈怠,永不退转。我们这个全球的佛祖释迦牟尼佛就号称精进第一,从他初发心到成佛,从未懈怠,从未忘记初心。

我们现在很多人总喜欢引用禅宗一些明心见性的词汇语句,表明自己多么莫测高深。

何“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本无树,何处惹尘埃”,何“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心动”,何“无我想我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殊不知,这些语句都是“悟后起修”的开端,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和你自己真正的有功夫,有修证并不能划等号。

开悟难,证道更难,始终不忘初心,更是难上加难。

意思是不要忘记自己最初的那颗真心,最早是由白居易提出来的,也是对佛教文化的一种推崇。

咏史怀古诗常用的历史典故主要有哪些

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

用典抒情,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来抒情.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截取前人的语句或使用前人的事迹故事,借以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以抒发某种想法与情感 .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借古讽今是咏史诗常见的表现手法,即诗人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咏叹史实,凭吊古迹来达到感慨盛衰、托古讽今的目的.咏史怀古诗常用的历史典故主要有哪些?晚唐咏史诗喜写开元、天宝旧事,如唐玄宗、杨贵妃.以小见大,讽喻隋唐是晚唐咏史诗的一个基本特点.诗家怀古咏史,大致有三种情况,

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索,诗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觉悟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另一种情况是把史实与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如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

还有一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一些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的《贾生》就是这么一首以古讽今的杰出之作.咏史怀古诗所抒发的主要情感有哪些1)怀人伤己 ①对比失落型 ②同病相怜型(2)以古映今 ①古盛今衰,兴沧桑之感 ②借古讽今,敲警世之钟 ③怀古伤今,抒家国之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