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卫星应用于生活的两个例子?
举例如下:
1、广播卫星:专为卫星电视设计及制造的人造卫星。
2、通讯卫星:通讯卫星是与大家生活关系最密切的人造卫星。举凡电视的转播、电话与网络等和通讯有关的服务都和通讯卫星脱离不了关系。
用于建立激光链路的光源,一直是激光通信的关键技术其中一个,由于受到光传输介质及探测器的影响,对激光波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800nm、1000nm及1550nm三个波段,除去激光通信第一代气体激光器,其后用于星上的激光器研究主要集中在与以上三种波长对应的半导体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和光纤激光器。
3、气象卫星:气象卫星除了对地球天气与气候的观察外,他还能对所谓的太空天气做监测职业如太阳表面的风暴便属此类。此类的事件经常会造成地球上许多电器物件损毁。
气象卫星还有其他功能它能为诸如洪涝、森林大火等天然灾害提供监测情报,同时也能对诸如渔场资源、或土地资源提供一定的情报如此可使各种天然资源开发与天灾救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国有几种人造卫星?
科学试验卫星:东方红一号,操作系列卫星17颗,试验系列卫星4颗,探测号卫星2颗,嫦娥号2颗,创造号3颗,还有一些小卫星。
通讯卫星:东方红2号系列,东方红3号系列,东方红4号系列。军用卫星(也做民用):返回式卫星系列(有消息称为尖兵系列,但没有确切证据,不予证实),遥感卫星系列。
应用卫星:资源系列,海洋系列,环境减灾系列。
中继通信卫星天链星系列地测绘卫星:天绘一号气象卫星:风云1号系列,风云2号系列,风云3号系列导航卫星:北斗1号系列,北斗2号系列宇宙飞船:神舟系列资料来源为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官方网站,这里有中国全部的卫星发射记录。
人造卫星是天体吗
人造卫星是天体,不过属于人造天体。人造天体,如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太空实验室等,它们是在地球上人造的,它们成为天体的前提条件就是要能克服地球的引力,在天空中自在地按自己的轨道运行,否则就不是人造天体。这样我们就可以将在天空飞行的飞机排除在人造天体之外了,而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飞机则是人造天体,但航天飞机等一旦回到地球上就是地球上的物体,就不能称之为人造天体。
天体即在天空中被观测到的存在于地球大气以外的物体,如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云和星系等,总称“天体”;地球,小编认为一个整体,也一个天体;人造物体从地球上被发射到外层空间,就成为人造天体;流星体坠落在地面上,就成为地球上的物体。这里对星际物质是否是天体则避而不提。可在金祖孟教授编著的《地球概论’里面明确指出星际物质属于天体。
中国人造卫星有哪些
中国人造卫星有东方红一号、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三号、风云一号、风云二号、操作一号、操作四号等。中国自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以来,至2004年11月6日先后67次成功发射62颗不同类型的文献。
人造卫星(ArtificialSatellite):环绕地球在空间轨道上运行的无人航天器。人造卫星基本按照天体力学规律绕地球运动,但因在不同的轨道上受非球形地球引力场、大气阻力、太阳引力、月球引力和光压的影响,实际运动情况非常复杂。人造卫星是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提高最快的航天器。人造卫星发射数量约占航天器发射总数的90%以上。
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在哪一年
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时刻是1957年10月4日,由前苏联制造发射;而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时刻是1970年4月24日。人造卫星基本按照天体力学规律绕地球运动,但因在不同的轨道上受非球形地球引力场、大气阻力、太阳引力、月球引力和光压的影响,实际运动情况非常复杂。
全球第一颗人造卫星叫何
全球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叫斯普特尼克一号。
是苏联的一位火箭方面的专家通过改装导弹而设计出来的,升空后为人类传递了3个星期的信号后,坠入地球大气层中消失。它为全球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它的发射开启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大门。
斯普特尼克一号在俄语中的意思是旅行者,是全球上第一颗进入地球轨道的卫星,也在全球航天事业界中引发了巨大的轰动,它是全球航天事业启蒙时代提高的结局,也是西方民族冷战时期的对抗的标志。
斯普特尼克一号的成功发射开启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大门,人来开始迈进航天时代,并学会了利用航天器摸索外太空这个充满未知的全球。
全球第一个颗人造卫星叫何
全球第一个颗人造卫星叫斯普特尼克一号,由前苏联火箭专家科罗廖夫利用导弹改制而成,为铝制球体,直径58厘米,重83。6千克,球体,有4根鞭状天线,内装有科学仪器。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在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升空后发射了3个星期信号,在轨道中度过3个多月,围绕地球转了1400多圈,最后坠入大气层消失。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何是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是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东方红一号是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的首颗人造卫星,也是东方红人造卫星系列的首颗卫星。其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上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能够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民族,并且其技术和质量超过了前四个民族的首颗卫星。该卫星重173千克,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入预定轨道。它测量了卫星工程参数和空间环境,并进行了轨道测控和《东方红》乐曲的播送。
人造卫星的发射经过
1、装载卫星的运载火箭在发射台通过各项检测后,由发射指挥控制中心下达点火命令,第一级发动开始职业,推动火箭徐徐升空。
2、当火箭垂直上升穿过稠密大气层后,按程序指令,使第一级发动机熄火并自动脱落,与此同时,第二级发动机开始职业,推动二、三级火箭加速飞行并进行程序拐弯。
3、到预定时刻后,第二级发动机熄火后自动脱落。这时第三级火箭并不急于立即点火,而是与卫星相依为命在空中惯性飞行。
4、待飞行到离预定的卫星轨道较近的地方,按指令启动第三级火箭,继续加速到卫星所需要的速度和预定位置时,卫星被释放进入运行轨道。接着第三级火箭脱落。
7、与第三级火箭分离后的卫星,靠惯性作无动力运行,其运行轨道的形状,将取决于入轨点处的速度和路线。
人造卫星的在太空的速度是几许
地球同步轨道是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的顺行轨道。但其中有一种特别特殊的轨道,叫地球静止轨道。这种轨道的倾角为零,在地球赤道上空35786千米。地面上的人看来,在这条轨道上运行的卫星是静止不动的。一般通信卫星,广播卫星,气象卫星选用这种轨道比较有利。地球同步轨道有无数条,而地球静止轨道只有一条。太阳同步轨道是轨道平面绕地球自转轴旋转的,路线与地球公转路线相同,旋转角速度等于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的轨道,它距地球的高度不超过6000千米。在这条轨道上运行的卫星以相同的路线经过同一纬度的当地时刻是相同的。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一般采用这种轨道。极地轨道是倾角为90度的轨道,在这条轨道上运行的卫星每圈都要经过地球两极上空,可以俯视整个地球表面。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侦察卫星常采用此轨道。
人造卫星怎样避开流星雨
普通流星雨撞上人造卫星的几率非常小,即便撞上了卫星也有一定的防御力来抵抗。卫星无需有拥有躲避流星雨的功能,是现代科技的技术不够,再来会使人造卫星的成本增加,因此躲避流星雨的设计是不会用于人造卫星上的。其实能撞到卫星的陨石通常都只有沙粒大致,因此只会将卫星出一个小洞和有部分功能没了而已,并不会撞毁。陨石虽然多,但太空的空间也是非常大的,因此并不用担心被撞。由于人类以知的直径都是大于10厘米以上的陨石轨道,直径小于10厘米而且在地球轨道上的陨石都有数以百亿颗,好似每天都有数十吨甚至更多的流星坠落到地球,不过他们都是沙粒大致,因此不用能做出精确的计算。
人造卫星应用于生活的两个例子
1、防灾救灾,通过全球卫星定位体系定位出地震等受灾地区的经纬度位置,方便救灾人员准确到达灾区。接着通过卫星观察云图以帮助大众了解当地未来72小时内的天气变化。
2、卫星导航,手机客户端通过实时数据链接全球卫星定位体系,,了解大众所在地理位置,进而对所在地至目的地之间的路线进行规划和导航。
3、控制天气,亚运和奥运的时候,都是通过发射人造卫星,将运动会开幕式召开所在区域位置内的天气雨量控制好,通过含水量的控制,使雨水在赛事前或者赛事后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