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探微】西京招待所

博通社公众号[古城探微]系列小文本系列文章着重介绍古城西安发展变革的历史,从西安街头巷尾的古迹出发,带您走进西安城,了解古城历史风貌,让我们在领略古城西安历史变迁的沧海桑田中,讲好西安故事,使西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当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文/卞润梓

西京招待所位于新城区解放路,主体为一座西式建筑楼房,中间为三层八角形,向东向南为两翼延伸,是西安事变期间国民党军政要员的居留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事变旧址分布图
西京招待所位于尚仁路(后更名中正街,今解放路)与崇信路(今西四路)夹角,1934年上海银行中国旅行社兴建,1936年建成营业,因当时西安正值筹建西京陪都,故名“西京招待所”。
西京招待所鸟瞰图
西京招待所占地4亩,主体建筑前有宽敞的花园,建筑正中为三层楼房,东与南两翼为两层楼房,建筑面积两千余平方米。建筑楼顶采用美国淡红色凹棱铁皮覆盖,木料与内部水暖卫生设备均由上海采运,有客房46间,其中双床房12间,有专门的浴室和洗手间,其余客房有公共浴室和洗手间,配备中西餐厅。
西京招待所旧照
西京招待所之豪华前所罕见,它曾与南院门西京国货公司、北大街通济大楼并称为西安三大现代建筑,和民国时期中旅另外所办的南京首都饭店、南昌洪都招待所鼎足齐名,是民国期间西北唯一的高级宾馆。王望在《新西安》中描述道“火车站附近之西京招待所,为中国旅行社所建之,新式洋楼,房屋富丽,装饰堂皇,内有跳舞厅、西餐间、自来水浴室、暖气管等,且自备汽车接送客人,如此设备堪与上海大旅社媲美,为西安旅舍之杰出者。”
西京国货公司旧照
西京招待所建成后,中旅总社在此设驻秦办事处,后改为“西北区经理处”,直至1948年撤销。西京招待所也是民国时期来往西安的军政、商界、国际友人的首选居住地,《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美国《法兰克福报》女记者艾格尼斯·史沫特莱、美国飞虎队队员以及我国文学家徐迟等都曾在西京招待所居住。
1981年电影《西安事变》在西京招待所取景
1936年西安事变前夕,蒋介石来到西安,在西京招待所暂住后移居临潼华清宫环园,陈诚、钱大钧、卫立煌、万耀煌及夫人、朱绍良、蒋鼎文、陈调元、邵元冲、蒋作宾、张冲、蒋百里等随行军政大员在此集中居住。
西安事变前国民党要员合影
1936年12月12日清晨,杨虎城的时期陆军宪兵营将西京招待所团团包围,并将居住于此的国民党军政大员及其家眷随从拘押于此,其中国民党宣传部部长邵元冲在逃跑中中弹,胡若愚面颊中弹送医救治。当日上午,张学良、杨虎城发表《对时局宣言》,提出“抗日救国八项主张”要求陈诚等人签名同意,史称“张杨通电”。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方面派代表赴西安进行谈判,周恩来曾在西京招待所召开中外记者招待会,并发表重要演讲,12月22日宋美龄来西安时也曾在此居住。1949年5月西安解放,贺龙、彭德怀等也曾来此进行视察安抚。
西京国际饭店
解放后,西安市政府将市政府招待所移至西大街,改名西京饭店,2003年转让给西安饮食股份有限公司,更名“西京国际饭店”。1954年,国家出资买下了西京招待所。1958年,省政协进驻办公,60年代末开始,省政府外事办公室、省政府侨务办公室、省对外友好协会等在西京招待所进行办公。2011年,为保护历史旧址,三家单位很快搬出,结束了几十年的旧址工作岁月。
西京招待所文保碑
西京招待所,作为民国时期西北地区早期的重要建筑,接待中外名人,见证西安事变,如今继续坐落在解放路旁,注视着西安城市的沧桑变化。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特别鸣谢 @江南紫云英 老师)
【参考文献】
①符英. 西安近代建筑研究(1840-1949)[D].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②李云峰主编.民国西安词典.[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