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吳朋寿)
(聘书)
吳家家风永践行
作者 / 赵铁汉(美国)
微信带给了人们生活方式转变,变得简洁方便了。就在我加入了陕西延长县《刘家河公社群》的第三天,看到了一位名叫吳劭锌的知青插友写的一首诗《昨天》。诗人写道:
“我们曾经的昨天,
那个大雪纷飞的早晨,
我们即将远行,
去那未知的远方。
我们相约在天安门广场,
透过迷蒙的晨雾,
向着家乡,向着北京,向着背后的亲人,
投去深情的一瞥,
别了,古都,
别了,哺育我长大的沃土。
踏上西去的列车,
任车轮滚滚轰鸣向前。
任不舍的泪水在心中流淌。
1969年定格在了昨天,
伤痛仍在心底存留。
昨天,那是令人无法忘怀的时代,
那里有我们的汗水,
有我们的迷茫,
有我们青春的记忆。
我们单纯的眼眸,
不断吸收着美好,
那忘却疲惫,水中嬉戏的身影,
那田间,崖畔留下的串串脚印。
陕北老乡的质朴,善良,
对我们的宽容大度,伴随我们走过艰难。
时间一天天流逝,
昨天已离我们远去,
但,黄土地的荒凉,
镢头扬起的黄浪,
玉米地里的汗如雨下,
像老马一样背负的重担,
还有那肆虐的山洪,
却深深刻在心中。
此刻我仿佛听到心灵的呼唤,
呼唤学校的铃声响起,
操场上同学矫健的身影,
篮球进球的刷刷声,
那是少年的肆意,
青春的萌发。
昨天挥之不去,
今日已两鬓霜花,
愿昨日不再重现,
愿阳光永远灿烂。
别了,昨天,别了,青春。”
此诗有感而发,情真意切。写出了我们这些老知青共同的心声。写出了我们这些老知青的共同经历,历历在目。因为感动,我在群里发问:吳兄,你这首诗可以公开发表吗?编辑部需要你的照片和简介。此时,我十三中的好友吳寒香回复:她是女一中的!我这才恍然大悟,五十多年了,早已辨不清名字了。吳劭锌回答:没事的,我的名字常被误读。后来,我们之间加了微信,她发来了照片、简介。我写了推存理由,发给了编辑。我问,你还有别的诗作吗?题材不限。她真的当回事,立马发了六首诗词。她说,可以分为两次发。我说,可以先出四首,咏梅的两首另发。接下来,她又发来两幅山水画,我一看,吳朋寿先生的大名,意识到这是名家的作品啊!她说,这是我祖父画的画。她发来了一张写有吳老介绍的照片和文字。知道吳朋寿老先生是我国知名的史学家、画家,是中央文史馆馆员,一生酷爱书,画,字,诗,留下的笔墨也挺多,可惜文革时都没了。这几福画还是吳家后人在网上看到曾经有人在几大拍卖行拍卖,从那里下载下来的,他们后人手里没有。
(吳朋寿作品!)
据吳氏家谱记载,始祖是永乐二年由江苏淮安迁居直隶(今河北省)丰润县南中门庄的。吳劭锌的曾祖父是哥俩儿,荫棠,荫樟,都是文人墨客。祖父弟兄三人,燠仁,是她祖父。燠宸,二爷,燠纶,三爷。她祖父弟兄三人都是学法的,祖父,生于1887年,北京法政学堂毕业,历任高等法院厅长。二爷,天津法政专门学堂,经文官考试供职京师海关。三爷,天津大学西洋法律系毕业设律师事务所主办洋务诉讼,后当报社编辑,中学英语教师等职。
值得一提的是,吳朋寿先生“在旧政权,审理革命人士案件时,曾经有意识给以开脱或减轻。”新中国始终在西城区、北京市从事文史研究工作。1961年被周恩来总理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1972年7月27日病故,享年85岁。曾出版《可园诗草》、《中国矿产史参考资料》、《辛亥革命铁血会及北振武社之片断》。
祖母马佳氏,满族,镶黄旗,贵族。生育一子一女,她父亲和她大姑。在她父亲六岁时祖母去世。祖父后续祖母生育四子两女,于是她父亲共兄弟姐妹八个,五男三女。吳劭锌的父亲是长子。她父亲和母亲生三女,她上面有两个姐姐。吳劭蓥、吳劭鍴。吳家三姐妹。吳朋寿居住在北京西城的
小经厂胡同里,老门牌15号,带花园,爷爷起名:可园。劭锌两个姐姐在那里出生,她生在前海。可园四季美景是她从家人的一些讲述中,描绘了夏日的“可园”。她写道:“清晨,天空下起了毛毛细雨,打湿了石榴,打湿了海棠,打湿了在微风里摇弋的翠竹,它们的细小声响,像晨曲,唤醒着那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木,它们舒展开浓浓的枝叶,享受着雨露沾身,池塘里娇美欲滴的荷花,荷叶上晶莹的雨珠在清风里微微颤动,惊起了小青蛙跃然叶上,此情此景相映成辉。
雨渐渐停了,太阳急不可待的露出了笑脸,阳光肆意地戏弄着湿润的土地,暑热渐袭,只见大姑静静地站在丁香树下,含蓄而典雅,她在想什么?是怎样才能弹出优美的旋律,还是在构思一幅壮丽的画卷,就在这时,调皮的八叔跑了过来,探头探脑偷瞄着大姐,这一静一动却又是那样的和谐。
遮阴蔽日的紫藤树下,恬静如水的三姑惬意的侧卧在石桌上,享受着难得的休闲时光,她静静地听蝉鸣,观蝶舞,候清风秋月冷霜降。
时间就在这润无声中悄悄地流逝着,但,这如诗如画的场景却永远留在了心里。”
说起吳劭锌父辈,她非常崇敬她的堂叔,吴怀岳,黄埔军校十期,抗战时牺牲,年仅28岁。劭锌写诗赞扬道:“英俊少年吳家郎,弃笔从戎黄埔行。除倭保国心中志,文可笔伐武亦精。豪情万丈热血腾,只待杀敌显神英。河南战役惨烈壮,身先士卒热血情。壮志未酬身先去,留取丹心照汗青。风霜雨骤几十载,遗骨难觅心难平,独留英姿在旧影,吳家儿女须谨记,家风家训永践行。
(祖父与大姑合作)
(大姑、三姑、二叔和七姑)
大姑,吴秀生,英年早逝。大姑于1917年出生,三岁母亲去世,大姑从小聪颖,敏感,好学。祖父心疼她,爱护她并精心培养她,并且合作作画,我大姑画,我祖父题诗,其乐融融。大姑在师范学校学习期间师从老姓老师(经考应该是老志诚老师)学习钢琴,有一张弹钢琴的照片,很珍贵。同时学习舞蹈,剑术是何时学的,不太清楚。大学在京师美专(后来并入中央美院)师从徐燕荪学习绘画,上学期间还参加过北京组织的青少年游泳比赛,有照片留存。毕业后跟随姑父辗转广州,上海,青岛,最后定居在青岛,并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她的画作和一些手稿因文革及生病(精神疾病)留下来的很少,使我们后人感到非常痛惜。她因长期在外地工作,后又生病一直再未回京,祖父为此作诗以示思念,看后让人心痛。
《题长女秀生小楼云起图》一别京华十六年,小楼云起事如烟,胶东幸得贤夫婿,不见书来有画传。
(三姐妹的父亲。)
吳劭锌的父亲吴嵩生,生于1914年8月,去世于1995年8月,享年81岁。她父亲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会多国语言,毕业后就到中学教书,每天要去两三所中学上课,非常辛苦,就想能多挣点补贴家里生活用。新的政权成立后的1953年入了党,走上了学校行政岗位,1956年定为国家行政17级干部。当时各学校的一把手校长差不多都是从延安来的,她父亲是教导主任,本来农学院要调他去教外语,因她父亲在哪里教过书,市教育局不放,说我们刚培养的人不能去。她父亲虽然职务是教导主任,可多年来一直干着一把手校长的工作,五十年代好多中学校都不建全,1958年1959年间市教育局把她父亲调到丰台区黄土岗中学,一去就是几年,帮助组建领导班子,校长等领导班子人员到任后,市教育局又把她父亲调到丰台一中,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又调到丰台四中,这两个学校工作的时间都比较短,每次都是学校不完善调她父亲去整顿,走入正轨后又给调走。从丰台后又调到石景山广宁村中学,还是教导主任,干一把手的工作,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受冲击,批判,不叫回家,罪名就瞎说了,其中一个罪名就是课余时间给外语老师补课,加强他们的外语水平,这也是罪名。一直到平反后,1970年才算正式提升为校长,先调到苹果园一所中学,也是楊沫女儿被害的那所学校,她父亲正好赶上,一年后又给调到石景山古城中学任书记校长,一直到68岁因她母亲张乃云病重才退休。这就是吳劭锌父亲吴嵩生一生在教育战线兢兢业业地不断努力开拓进取,教书育人!
在2002年祖父三十年祭日时,吳劭锌写了一首诗。诗中写道:少年求离故土,遨游书海寝难安。习得律法重重数,觅迹寻踪辨忠奸。慧眼识珠总理处,聘书一纸文史馆。妙笔绘出山水秀,群书博览记心间。地理文史侃侃论,引领来小辈原围炉谈。惜遗作民间散落,久寻难觅痛心寒。踪迹偶得轻感叹,一生探索话平凡。吾辈珍惜须谨记,永学祖父肯登攀。
(吳家三姐妹)
吳家三姐妹,一生风雨,一生执着彩虹。老大吳劭蓥,68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化机械学院,后和姐夫(同班同学)分到甘肃陇南一个不到百人的农机厂,那两年这个厂可丰收了,一下子来了五六个从北京来的大学生,还有从上海分来的好几个中专生,工厂一下子充满了生机,但也基本上学非所用。78年调到姐夫老家浙江诸暨机床厂从事设计工作。他们育有一子一女,女儿浙江医科大学毕业,现是诸暨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儿子中专毕业,现是机床厂电工车间调度。
老二吳劭鍴,北京建筑工业学校中专毕业,学给排水,68年分到北京六建,先干钢筋工,后搞预算。育有一女,高中毕业,现在北京移动设计院综合科室工作。
吳劭锌最小,女一中67届初中毕业,到陕北延长插队,四年后分到燃化部第六设计院从事描图工作,78年调到湖北,(因爱人是湖北武汉的)工作期间只在武汉工业学院及厂职大短期学习机械制图和档案管理,没有真正尝过大学学习的艰辛与快乐。退休后回到北京定居。一个女儿,武汉大学国际法专业毕业,现在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工作。总之整个家族,家庭是传统的,按部就班。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国家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如今吳家三姐妹都已经退休
安居北京,抱团取暖,安度晚年。她们的后代也已成家立业,并传承着吳家的家风,践行着吳家的家训!
写于2020年12月15日
波士顿
作家诗人简介:
赵铁汉1948年出生于北京。1968年陕西延长插队1970年转入内蒙兵团,1984年脱产上电大专科1986年毕业。1990年正式调回北京,从事文化教育、社区建设与城市管理工作。2002年担任北京中华文化促进会社区文化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曾在国内外报刊杂志发表诸多文章及文学作品。现任世界诗歌总会终身评委、好莱坞总社总顾问、荣获卓越终身贡献奖。现移居美国波士顿生活。
往期作品欣赏
赵铁汉(美国)原创作品文集
欢迎关注《宁古塔作家网》
顾 问:田永元耕 夫 高万红 许 君
主编团队成员 :朱文光于百成李延民高万红 金美丽 金波总编 :金 波
摄影师 :张立宏
《宁古塔作家》和《宁古塔作家网》是国内线上有广泛影响的文学平台,长期征稿,推荐优秀作家、诗人!是文联和作家协会的重要网络平台。
1、投稿信箱Jinbo1974@163.com(金波总编)或发在金波的微信里。
总编金波微信号:b13945316144作品+简介+照片+微信号,请在邮件或文稿主题处注明“独家授权宁古塔作家网开通原创”(不同意者,请勿投稿)。谢绝抄袭、一稿多投、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内容,文责自负,与本平台无关。发表20篇以上的作者,可申请制作个人微刊文集。
2、编辑部有文稿编排、版面设计权利,不负责校阅修改文稿。以上文字为本文作者原创授权刊发。插图来自网络,版权为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我们。
稿费打赏20元以上,(不包括20元)开始给作者发放稿费.赞赏费用的百分之四十作为作者稿费。百分之六十作为平台运转和发展。一周结算一次赞赏,故作品在平台发布后两周发放稿费,后续稿费由于无法统计,所以不发放。
主编金波在这里期待您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