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氏文化】还原语文本色 追求高效课堂(文/郁光涛)

郁氏文化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关注
【郁氏文化】还原语文本色 追求高效课堂
作者 || 郁光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由此可见,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关注重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注重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扎实地落实“工具性”的同时又渗透“人文性”,才能让语文教学更具本色。

一、夯实基础,方显本色
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把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看作一栋高楼的话,那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与能力就是这大楼的基石了。基础工作做得不好,就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所以,夯实基础方显语文本色。
1、以“读”现本色。
本色语文教学的最常用、最基本、也最有效的方法是读书,通过以读为主、扣读导悟、读中见悟的语文实践活动,把握文本的内在精神。
范读激趣,熟读开讲。每每学习一篇新课文之前,我总喜欢进行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被教师的朗读吸引,被文本的精彩感染,便迫不及待地想自己去读一读,读书的兴趣因此而激发。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书不读熟不开讲。因为熟读才能精思,走过场的蜻蜓点水式读书,必定影响学生感悟文本,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扣读导悟,读中见悟。精读课文时,我通常请学生先静下心来自读自悟,再进行交流。交流时、经常用的一句话是:“从这一句(段)中你知道了什么请你来读读说说。”学生很自然地会先读读文句,再说说自己的感受,说的话不游离所读的文本,体现了他对文本的感悟。
说完后,再让学生来读读,把自已的体会通过富有个性的朗读体现出来。就这样,采用朴实而又简洁的的方式,让学生在不断的朗读中接触文本,感受内涵,体悟深情。
2、用“写”固本色。
语文教学不是教人去谈论语言,而是要教人运用语言,让人形成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光说不练、光读不写的语文教学无法实现“用语文”的目标,肯定是不完美的。所以,每一堂课都要动动笔。根据不同的年级段、不同的课文,课内课外动笔写的内容也不相同:写字训练是一到六年级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写话、习作训练根据年级不同,要求也不同。低年级时.要求学生每天至少写一句话,能用上学到的词语就更好;中年级起,注重读写结合,当堂小练笔。
就这样,学生通过写来掌握与巩固已学到的语文知识,通过写深化读出来的感悟,通过写来提高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久而久之,写就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习惯,语文教学也因为有了“写”而显得更加扎实更具本色。
为了激发学生不断地去写,除了担织学生参加一些比赛活动外,我还用心珍藏每一届学生每一学期自编的习作集和班级作品集,为他们留下成长的足迹。如《彩色的蝴蝶》《男生女生日记》《绿叶》等,这些体现学生语文学习成果的集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和乐趣。
3、练习听说显本色。
人的一生中有许多时间处在听的状态。会听的人也是会学习的人。学会倾听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品质。
听别人发言时,要求听者尊重发言者,做到:静心听,注视对方,听的时候不打断,听懂对方说话的主要意思,能记在脑子里,听完后对对方已谈到的一些观点不重复,没谈到的作补充说明;评价对方观点时要善于发现优点与不足,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每一次交流都应该是学生认真倾听思考后的结果。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年级越高,学生越怕在公众场合发言,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为此,我们可从以下几点入手解决这个向题:
(1)营造一个敢说的氛围。
作为语文老师关键是抓好每堂课学生说的练习。为了让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发言,教师可在语文课上采用小组间发言竞赛机制,每节课后对每小组的发言情况进行评分,从而激励学生主动举手发言。教师还应打消学生的顾虑:用“说错了不要紧”“举手是勇敢的表现”来激励大家。
(2)营造练说的机会。
可以采用每天晨会一句话新闻直播、课前三分钟演讲、每堂课人人至少发言一次并形成惯例、班队课轮流当主持人、每天和父母聊天、走向社区作社会调查……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为学生搭建一个练习说话的平台。
(3)教给练说的方法。
我们要抓好每一堂语文课,要求学生把话说完整;自己要说明某个想法或观点,要学会用几句话来阐述;还可以每周辟出一节口语交际课,让师生就某一话题进行讨论,做到人人发言。课上教师要传授口语交际的方法并在训练中不断强化。

4、学生精思露本色。
古人强调“熟读精思,虚心涵咏,切己体察”,指出“学而不思则罔。”语文学习离不开感悟,这个“悟”就是一种思考。本色的语文应当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此应做到“三要”:
一是要提出值得思考的问题。
当我们的一个问题提出来,学生小手如林时未必是件好事,也许你提出的问题太简单,人人都会。因此,凡是学生的质疑,都要进行精心筛选,作为集体思考讨论的重点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能一伸手就摘到,也不能高不可攀,要跳一跳才能摘到。
二是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一个词句、一个问题的理解,不是每个学生都能一下子明白的。我们的教学应该面对全体学生。所以,独立思考必须要有一定的时间,不要为了赶所谓的进度,完成所谓的教学流程而搞走马观花、蜻蜒点水式的学习。
三是要引领学生学会思考。
语文学习中的思考离不开对文本的感悟,所以我们应引领学生紧紧抓住文本,抠关键字词,品重点文句,明作者思想,知写作意图,从语文学习的角度去学习怎样思考。
二、抓好习惯,突显本色
记得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是什么?简言之,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我非常推崇这个观点。的确,我们教给学生某些知识也许对他的成长并不会起太多直接的影响,但学生形成了某一种或几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却是能终身受益的。
1、小处入手,持之以恒。
习惯培养要做到从小处入手,持之以恒地进行实践。众所周知,任何一种好习惯必须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形成,我们应把语文课堂作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阵地。“读写姿势正确”“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学会使用工具书”“不动笔墨不读书”“每天读课外书”……教给学生一定方法后便开始不断地渗透于学生平时的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中,对于做得好的同学不断地表扬,强化学生这种意识。这样每天去做,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形成很好的习惯。
2、严格要求,不断激励。
好习惯养成必衙严格要求不可得过且过;同时还要善于激励学生。比如:在抄写生字新词的时候,大多数同学情绪会不稳定,有时认真,有时马虎。怎样才能让他们每次都写得好,甚至越写越好呢?我采用无限加星制的办法进行评价。学生这一次的等第和星数是在前一次的基础上累计进行的。如前一次已经累计得到优七颗星,这一次退步了,就要去掉一颗星;保持原有水平的再加一颗星,比前一次有进步的加两颗星(也就是得到优九颗星)。当学生满十颗星时,给该生颁发奖状或奖品。
3、学习合作,齐抓共促。
任何一种教育,光靠学校或家庭一方面的教育,收效是有限的。学校老师与学生的家长只有成为教育合作的亲密伙伴才能事半功倍。因此,接手每一届新的学生,我都要写《给家长朋友的一封信》,把我对教育的理解及语文教学方面的一些思考与实践告知家长,请家长写上反馈意见。以后的联系就更多了,每当我有新的举措或将实施新的改革时,总喜欢发一份书面材料,让家长明白我和我的学生下一阶段在语文教学方面要实践的内容,以求得各位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从而使学生在某些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每天写下孩子所读书的篇目或书名、数量;每周至少一次的亲子阅读;每天背诵指定的古诗文——让孩子养成读书背诵的良好习惯;每天主动与孩子聊天——让孩子养成乐于与人交流的好习惯。
三、演绎激情,尽现本色
语文教育需要激情,激情体现了语文教学人文性的特点。在情感教学中学生能进一步体验作者、文本所饱含的真情,从而更好地解读文本,学习语言文字,达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1、文本是情本。
古凡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学生所学习的文本每一篇都饱含着作者的深情。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的情感点,引领学生走入文本去体悟语言文字,真正走近作者,去体验心是的震撼。反之,如果将语文教学看作是一次次简单机械的语言文字训练的话,那语文学习也因此变得干瘪空洞、枯燥无味,失去了它以情感人、以语言文字来影响人的本色。
2、教师要有激情。
语文教学也是情感教学,“以情悟文”是学习语文的一种特殊规律。因此,语文教师也应该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教学中应全身心地投入,以教师的激情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以深情的朗读、导语、过渡语、结束语和真诚的激励,点燃学生的情绪,净化学生的心灵。师生以激情演绎课堂,才能尽情享受语文独特的魅力,尽情展现语文的情感本色, 总之,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更显本色,必须从语文学科的固有特点出发,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注重良好习惯的养成,引领学生以情悟文,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服务。
作者简介:郁光涛,男,大专文化,1964年出生,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江苏省沭阳县人。喜爱文学,善交朋友,是一个追求自我、乐观向上的人。
The end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郁光涛专栏精选作品
【郁氏文化】在抗疫的日子里,我终于明白(文/郁光涛)
【郁氏文化】三字经《战瘟疫》(文/郁光涛)
【郁氏文化】在抗疫的日子里,我终于明白(文/郁光涛)
【郁氏文化】病毒无情人有情 (文/郁光涛)
【郁氏文化】感谢“0”,感谢您(文/郁光涛)
【郁氏文化】童话故事《猪肉和口罩的故事》(文/郁光涛)
《郁氏文化》编审部成员组成
顾问:郁美兰 匪 石
审稿组主管 : 郁志发
审稿组组长 : 范俊来
审稿组成员:郁光涛
郁祖槃
审稿组成员:刘高田
编辑组主管 : 郁郁松
审稿组组长 : 张爱梅
组员:黄花梨
陈玉峰
推广组组长:陈玉峰
组员:郁德忍 郁光涛 丁秀萍 郁秋萍 郁洪军郁金波郁宁生
《郁氏文化》投稿须知和赞赏分配
?投稿作品要求为原创首发,体裁内容不限,300字以上;
?投稿者提供100字以内个人简介、近照一张和联系方式;
?作品推出后,赞赏的60%归属作者,赞赏分成按季发放。
?投稿邮箱:yzf1940@163.com
?投稿微信:13681060655(郁先生)15710169010(范先生)
?原创作品,转载须提前在平台备案.
海门郁氏文化研究院微刊平台
版设:匪石 责编:yes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