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西山

我的西山
午后的校园,往往很安静,许是经过半日劳累,终会贪点儿午休。每每这时总能感受到她像一位慈祥的母亲,略带倦意的万物皆被她拥在暖洋洋的怀里,安然睡去。 路边的银杏已开始黄落,才知已入深秋。纵然如此,那掠过脸颊的风却依然轻柔,加上这暖阳沐浴,不禁轻闭了双眼,微微抬了头。甚是陶醉。
本是远眺望景,余光却不经意间触到了西山亭,才惊觉已许久未去西山。
这般天气,这般心情,很适合去那里。
西山,于我而言,是这座城标志性的地方。部门聚餐,友人游玩,闺蜜相约,一人散心。回忆太多,庆幸,都很美好。
任一朋友来,也都会带他去这里“旅游”一番,跟他讲述着我与前面友人来这里的故事,而他,又会出现在我给下个友人讲的故事里,就这样,如滚雪球一般,故事越来越多。
同样的风景,不同的人,成就不同的故事。
常只一人去,往往固定的路线。朋友调侃,不起眼的山,单一的路线,有何可去的。
那只是一个念旧的人去追忆逝去的年华。
进大门后的长梯很长,长得不知到底有几百上千步,来此的游人必定要站在梯上留影一张,以证明他来过。曾与小茜同往,两人在阶梯上上下下,拍了无数照片。嫌她手机像素差的我,非嚷着要用我的手机拍,她总会尽职尽责扮演起专业摄影师,双手举着手机半蹲喊“左边一点……右边一点……”。最终还是被我吐槽“雷声大,雨点小”,没有拍美。她也总会一副委屈又傲娇模样怼我,大概的意思是,明明是人丑得无法挽救。就这样,”你来我往”地怼,却丝毫影响不了后面拍照的不亦乐乎。
那时,我还留着长发、齐刘海,她还高高扎着马尾,照片里的我们,都还稚气地比着剪刀手。
下山时,两人在后山的长梯阶头坐了许久。在这郁郁葱葱的林中,谈及彼此初识的朋友,诉说生活的琐碎悲欢。似乎把所有的心事,无论好坏,都倾入了这座山中。而后,又拍拍尘土,嬉笑着返回学校。
那是我初次发现,她也藏着一颗他人难懂的心。
一直很敬畏神佛,不是怕,亦不是信,那种感觉无以言表。但一直以来,对于许愿这类事,我是向来不信的。
庙堂大殿前就有个许愿池,方方正正,池中央有个大圆盘,盘周围有许多洞孔,碗口大小。据说,许愿的人,只将硬币扔进那孔里,愿望方可灵验。由此,圆盘上、池子里已层层叠叠堆积了许多硬币。
那不是一池硬币,而是一池心愿。
曾因一人而一人去西山,从不信愿的我,不免俗地取了一硬币,小心翼翼放在手心,位于胸前合十,默念。愿里除了家人,还有那“一人”。随手一投,竟然进了。旁边数次未进的人,皆投来羡慕的眼光。兴喜之余,还去拜谢了佛,也是平生第一次。佛前的面容,宛如孩童时伙伴予糖那般。
后来的一次许愿,不是我,亦不是我愿望里的人。但却和我一样在同样的地点做了同样的事。我知道,那个愿望里有我。我仍旧去拜谢了佛。佛前的面容,虔诚得如一位朝圣者。
再后来,陪室友同往。她要许愿,让我一同,我拒绝,不经意说了句:对于许愿这类事,我是向来不信的。
室友笑我不懂浪漫,而我笑她太天真。
不知何时渐渐明白,所谓许愿,不过是为自己对那一份美好的渴望与追求寻一处寄托罢了,却始终不愿去追究那寄托是否会归为虚无。
曲径通幽,怕是西山远不及的,但林间小道,却也格外安静。当然,三五友人时,其中的嬉笑打闹也别是一番韵味。但那必定是经过大餐后——一致认为这里是消食的最佳之地。不喜运动的我,总会闹着说不想去、不想走,他们总会调侃我吃太多,就该走走、消消食。终究被他们拽去。
一路上,总会嘲笑自问自答的H为何不去说相声,实属浪费人才。齐怼拍照总露侧颜的L非说自己美,不过确实也不差。调侃双手插在裤兜的T,一本正经淡然地解释他所说的都是事实。也会大笑于”黑麦”身体略带一跃,兼并双手合十一拍的“好”的模样儿。亦会偶尔谈及常常缺席而活在我们对话里的Z。其中乐趣,几番言语是远远道不尽的。
这几人,成为了四年除室友外接触最多、快乐最多、成长最多、收获最多的人。
最近一次相约西山,我因有事未去,转眼便成了最后一次,想来是该去的。
相互在各自的生活里风风火火跑了这几年,那些被搁浅在记忆深处的画面已足够我们回味。唯愿,来日的嬉笑怒骂能同往常一样没心没肺。
常听人言孤独一词,总是以此来形容未果的爱情。这时,往往会窃笑其理解太过狭隘。纵然不知,所谓孤独,是无论何时何地面对何情,总是无意之中落得灵与肉的形单影只。
无意便是巧合,巧合多了便成了习惯,习惯久了便淡然。
启程返回。仍是那般天气,那般心情。
坐在迎曦湖边,端详着这余晖下的校园,更觉得他像一位老者,和蔼的面容,缓缓捋着长长的胡须,时不时微微点头,看着这来来往往的人儿一步一步走出属于自己的轨迹。
一道道轨迹便构成了未来。
也许有人会问,是离愁?是哀伤?或是落寞?
非离愁,非哀伤,亦非落寞。
只是,我的西山,我的一截生命风景!

作者简介:熊宁利,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生。热爱文学,常在文字间邂逅温暖与美好,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点滴,安顿时光。
回音壁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有一个地方,用来安置一截时光,一种心情。或者说,需要有一处风景,用来招待朋友,善待自己。那是情绪的释放处,是精神的旅游地,也是心灵的修炼场。
感谢小宁利,为我们分享了她的西山,她的时光。在这料峭的春寒里,让我们围着这群温情的文字,烤火取暖!
别院主人:刘小芳,四川省双流中学教师,全国语文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协会员。荣获“市优秀教师”“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荣获成都市赛课第一名。追求诗意地行走,在《散文诗世界》《青年文摘》《四川日报》《四川文学》《草堂》等刊物上发表诗歌、散文、评论三百多篇(首)。出版有关诗化语文的诗集《长成一根苇草》(著),出版有关地震的诗集《震星》(合著),出版教学研究专著《概括与反概括——语文思维的双翼》(合著),有散文作品被选编为中考阅读练习题。
还没有关注?请长按二维码结缘别院!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