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生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知识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承,在此期间,知识在发展中逐步拓展了适用范围成为了常识。
常识都是从最前沿的实践成果转化而来的,但前沿的实践成果未必都成为常识,这源于客观世界的具体情况,与知识本身未必有必然联系。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逻辑是联系的线索,是人们可以正确认识世界的基础性因素。
有逻辑的思想是可以不断发展的思想,是可以带来创新的思想,这是一切发展的起点。
有逻辑的辩论是对双方都有益的思维训练,在论证阶段发现并弥补思维漏洞明显好过在实践中遭受实际的挫折后的顿悟。
优秀或先进的思想往往源于逻辑体系的强大,这是主体之外很难真正认清的,也会随着外部世界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这往往源于思维的特性,在有效交流中,也就是在相同或相似逻辑体系中才能很好地发展,没有逻辑的交流不是聋子吵架就是泼妇骂街,价值就谈不上了。关于人才的一条常识:高能为核,人才聚集,其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人说,高等教育最关键的是学会思考,取得博士学位意味着可以符合逻辑地思考。简单么?其实这是非常难以坚持的一件事,维特根斯坦也未必完全做得到。一般人需要在外部的刺激下在相同或类似的逻辑体系框架下的同道一起去认识世界,才能在知识领域不断有所斩获。因此,创造一个知识聚集的小环境要明显好过请一位所谓的绝顶高手来单打独斗。判断一个地方、一个组织是否先进优秀的重要指标在于个人的发展,可以将普通人培育成才的地方、组织一般是先进优秀的;可以让优秀的人才趋于平庸的一般是僵化落后的。当然,这些都是相对的概念,在公认落后衰落的地方可以扭转发展方向,实现突破的是更高层次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