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坑院在河南什么地方 河南地坑院的由来

地坑院又叫作天井窑院,是古代人们穴居生存方法的遗留,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距今已有约2000年的历史。如今“穴居”地坑院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境内保存较好,非常是陕县西张村镇的庙上村,据说有“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的奇妙景象,其中较早的院子有200多年的历史,住了六代人

这种地貌在河南其他地区并不多见,它原指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中间平坦。在陕县,这种地貌十分平常,它们由厚为50米~150米的黄土构成。而黄土则是在早升级世、中升级世与晚升级世堆积而成,主要由石英与粉沙构成,土质结构十分紧密,具有抗压、抗震等作用,为挖掘地坑院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打开陕县地图可以发现,壹个这样的塬可以覆盖壹个乡镇,甚至覆盖两个乡镇。陕县近百个村落的近万座地坑院,就集中分布在东凡塬、张村塬与张汴塬三大塬区上。

这三大塬区,正处在仰韶文化遗址上,在这些塬上的人马寨、庙上村、窑头等地,都有仰韶文化遗迹发现。而仰韶文化时期,正是人类穴居文化的成熟阶段。

一条布满碎石的土路,把大家送进这个闻名已久的村庄。地面上挺拔的瓦房与村口聚集聊天的人群,让大家怀疑走错了地方。地坑院村不是“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吗?

“1990年以前,还是你想象的那样,但以后不少人陆续搬了上来,形成了地上地下两个不同的世界。”在村口闲逛的张世固老人说。

青砖灰瓦,枯树绕墙,闲嗑的人群、欢叫的牲畜,这与中原其他村庄的冬日景象并没有啥子两样。这是庙上村地上的世界。

“想看地下世界,我带你们转转。”张世固说。他带领大家先看了“庙上天井院度假村”,这个度假村有5个相通的地坑院组成,考究的门窗、高挂的灯笼、崭新的布局,显然是重修的结果。和度假村相邻,还有六七座类似的地坑院,是陕县旅游局正在修建的景点。

更感兴趣的还是有人居住的院落。在度假村北边与东边,还有三四十座住人的院落。这些院落大多呈12米~15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深七八米。俯视下望,可见每个院落大多有8孔窑洞。据说明,这些窑洞分主窑、客窑、厨窑、牲畜窑、门洞窑与茅厕窑等。主窑多为九五窑,宽3米、高3.1米;其他窑为八五窑,宽2.7米、高2.8米。主窑可见三窗一门,其他窑则二窗一门,茅厕窑与门洞窑则无窗无门。

和地上世界的热闹喧嚣相比,地下的地坑院落则显得十分静谧。虽然是正午做饭时分,但地坑院里却很少听到人声,安安静静的景象,仿佛让人进入了壹个隐秘的世外桃源,只是通给地面的烟囱冒出的炊烟,介绍院落里还有人居住。

地坑院,大多有一二百年的历史。较年轻的几座,建造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最后的一座则挖掘于1976年。很少有人能够确切地说清自己的院落建造于啥子年代,他们专属能够回答的就是“祖上传下来的”。现在65岁的陈丹果,自20岁从邻近的张寺村嫁到庙上村后,已经在自己的院落里生活了45年。她不了解自己的院落建造于啥子年代。她估计最少也应该有200年了,因为她嫁回来的时候,听村里的老人说,她家院落上面的一棵柿子树,已经有100多年了,而那棵柿子树,则是他们家挖好院落后才栽上的。

像陈丹果一样,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庙上村全部的村民代代恪守祖业,安居于此,终老于此。但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两三户人家试试搬出地坑院以后,整个村庄最初“蠢蠢欲动”,终于在上世纪末,形成搬离高潮。

在现代文明的强大冲击下这种独特的民居正面临着尴尬的生存挣扎

庙上村位于陕县西张村镇政府南约1.5公里处,距三门峡市区30公里左右,距离陕县20公里左右,毗邻国家3A级旅游景区——甘山国家森林公园,有乡级公路(雷张公路、三张公路)连接,省道318线、三甘公路(三门峡-甘山国家森林公园)从村边经过,且路况良好。全村有4个村民组, 780口人,是豫西天井窑院(地坑院)保存数量最多、最为完整的村庄之一。

庙上村地址: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西张村镇庙上村

庙上村地坑院门票:15元/人

我采集了关于陕县的旅游灵感,这里适合和全部人共同体验。

全年来玩完美。

乐途旅游网和乐途灵感旅行家:梁洪久 升级:2017.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