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国军的松山战役介绍?
松山战役
松山战役又称松山会战、松山之战,是抗日战争滇西缅北战役中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远征军于1944年6月4日进攻位于龙陵县腊勐乡的松山,历时95天,本次战役胜利将战线外推,打破滇西战役僵局,同时,拉开了中国大反攻序幕。
名称
松山战役
发生时间
1944年6月4日 至 1944年9月7日
地点
龙陵县腊勐乡松山
参战方
中国,美国;日本
结果
盟军获胜
战役初期主攻松山的则是宋希濂第11集团军中战功累累,号称“荣誉一师”的第八军和71军的新编28师,若以兵力论,中国远征军约为日军的三十倍,由于参战方较多,兵力调动以及记录遗失,各部队与军事调动频繁,参与此次战役的中国部队有:
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71军新28师(缺编一个团)担任松山攻击,师长刘又军(刘铸军)。
该军另外两个主力师(87、88师配属新28师的84团)和第6军的新39师的主力则绕过松山,主攻龙陵。由于侦查报告说松山日军约有三、四百人,火炮五门,机枪十余挺。
所以71军仅打算以一个步兵团,在军属山炮营支援下几天之内全歼松山日军。
远征军总预备队新编第8军,7月2日起接替作战,军长何绍周。
该军编入远征军序列并接受美式武器及训练的时间较晚,且从滇南步行1千公里到达保山后,接受远征军总部多种任务而分散各地。
必须经远征军总部同意后方能陆续调入松山战场,故“番号虽多,但得使用之兵力,永未超过两个步兵团之力量”。
军司令部、军直属部队(特务营、山炮营、战炮营、工兵营、通信营、辎1营、辎2营、第1野战医院)。103全师,包括307、308团师司令部及直属部队;8.24后,309团参战;82师246团、245团第2营、244团第1营及师直属部队。
荣1师第3团、第2团第1营。
配属部队:炮10团、炮7团混合营、71军山炮第2营、第5军山炮第8连、工兵15团第9连。
第8军荣1师主力(荣1团和2团第2、3营及师直属部队等)此前奉命由作战部参谋长封裔忠率领副军长李弥带队增援龙陵,7.29后李弥加入松山,荣1师主力仍在龙陵;第82师244团主力奉命防守怒江东岸。
1944年6月1日,怒江东岸远征军重炮射击松山、音部山日军阵地。
第十一集团军71军新28师强渡怒江,向竹子坡攻击前进。远征军突然发动的左翼攻势令日军陷入被动。
但中方对敌情报严重缺失,故非常轻敌,甚至在71军新28师移交任务时,转给第8军的仍是“其情报敌仅三四百人,炮一二门,据有坚强之工事”。而日军,却熟知对中方情况。
延伸阅读
松山战役日军死多少人?
松山战役:此仗打得十分惨烈,8000名抗日战士牺牲,日军无一生还
1942年5月,中国援缅远征军全线败退,日军趁机攻入云南,腾冲瞬间沦陷,滇缅公路也被日军切断。滇缅公路是连接中缅之间的重要道路,也是1940年以后外国援助中国的唯一通道,滇缅公路的中断导致外国援助物资无法进入中国。
这对中国当时的抗日事业来说,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1944年5月,抗日形势发生重大的变化,中国在滇西集结20万远征军,准备重新打通滇缅公路。远征军率先攻打了龙陵、腾冲和松山等要地。松山地处云南龙陵县东北部,雄踞怒江西岸,具有地形优势,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1944年松山战役有多少日军?
1944年松山战役,日军投入兵力为第18师团第114联队第1大队的1个步兵中队、1个步兵小队、机枪中队的1个小队、大队炮1个分队,第2大队的1个步兵中队,联队炮中队的半部(野炮1门、速射炮2门),通信队主力,机场守备队及宪兵队,共1200多人。日军后续增援部队有第56师团第113联队1个大队、野炮兵1个中队及工兵第56联队,2000多人。
1944年8月2日,中美联军攻占密支那,日军56步兵旅团长水上源藏少将突围后自杀(死后被追晋为中将)。该战役以中方攻下密支那结束,此役共击毙日军3000多人。中美联军付出了惨重代价,总伤亡近万人。密支那会战,被日军称为亚洲战场的3次“玉碎战”之一。
惨烈的松山战役说明了什么?
松山位于横断山脉南麓、怒江西岸,海拔2690米。滇缅战争期间,由日军金光惠次郎少佐指挥的拉孟守备队在此驻防,并用一年的时间修建了号称“东方马其顿”的极为复杂坚固的永久性工事。
1944年6月4日,配合西线战场大反攻的需要,中国远征军对松山打响了攻坚战。这场战役历时95天,为了争夺这片十余平方公里的土地,敌我双方共三万多人在这里经过了整整十场争夺厮杀。最终,我方以伤亡7763人为代价,全歼驻守松山日军第56师团下属“拉孟守备队”1250余人,俘虏9人。这场发生在滇西的最惨烈的战役,拔掉了滇缅公路上最硬的“钉子”,打通滇缅公路我抗战“生命线”得以重新恢复,拉开了对日战略反攻的序幕
日本人认为,松山战役是他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上的第一次“玉碎战”,也就是日军被全部消灭的战役(另外两次是在滇西的腾冲和缅北的密支那,这三个地方都是中国人打下来的),这场战役迫使日军焚毁了亚洲战场上第一面由天皇亲授的军旗——旭日旗。这也是日军在中国战场上首次遗留上千具遗骨迄今无法收回的败仗。
在1944年5月到9月长达90多天的松山战役中,有几个关键点,其一就是滚龙坡之战。滚龙坡位于阴登山西南,是一道南高北低的长长梁子。它距离主阵地松山主峰约2000米,孤悬于松山以外。
由于松山实在太难打,当时,决定先冷藏松山主峰,拿下滚龙坡。滚龙坡有200多日军,共5个堡垒。我方把这些堡垒命名为甲乙丙丁戊。当时日军修筑的堡垒工事非常坚固。日军把山腹挖出一个空间,在里面盖上3层楼。露出地面的只是上面一层,他们将这一层用三层装了土的汽油桶围起来,最里面是木头,外面是汽油桶,油桶中间都填筑了钢板,外面再整体用土掩护起来。日方做实验把500多磅的炸弹扔到堡垒上,在建筑中的人连震动都感受不到。
而专门对付这种堡垒的就是火焰喷射器。火焰喷射器喷出的火焰从射孔打进堡垒,那种热量可以灼烧敌人,并且可以将建筑中的氧气耗尽。在攻打滚龙坡时,我们第一次用了美制的M2火焰喷射器。
最后,就是大炮加刺刀。我方一接近日方工事,他们就会从堡垒里出来和我方肉搏。
在这当中,最残酷的一次战斗是,我方的部队冲上去后,日军纷纷从堡垒里钻了出来和我方肉搏。但是,日军士兵的单兵作战技能非常高,他们身体技能好,武器装备也很好,我方士兵好容易冲上去又被杀光了,第8军军长何绍周看到这种情况,下令炮兵继续覆盖阵地。“这意味着要用炮弹把我们的士兵和敌人一起打,何绍周狠着心肠下了这个命令,炮兵下不了手,何绍周说,不打就军法从事。炮兵打的时候都把脸别过去,不看前方,眼泪哗哗地流,指挥官拿着望远镜,眼泪顺着望远镜往下滴。”
国军为什么在松山战役的伤亡这么大?
1、国军方面战术指导思想落伍,一贯不重视战地侦查。
没有派出部队到松山侦查。当时在松山正面驻守的部队是54军,在2年多的时间里一直没有进行过积极侦查,这个毛病在日后塔山之战中再现。按照日军的记载,当时松山守备队在拉孟曾抓到过两个军统的女情报人员,后被他们虐杀 此外,预备2师曾在这一区域打过游击,但基本被消灭 2、日军碉堡状况,实际上还是土木为主。基本是这样的,用大尺寸树木搭出框架,然后上面附土、石块和钢板,最后将空油桶装满沙土盖在最上面。日军碉堡的火力视野相当不错,属于棱堡设计。但后期,国军使用喷火器以后,这些碉堡就扛不住了 3、缺乏主动意识,整个八年抗战中,国军始终缺乏主动进攻精神,都是被动应付 4、武器问题,当时参战部队使用的主力火炮是150口径的德国克虏伯火炮和苏制76毫米野炮。但射击阵地在怒江另一侧,距离远,缺乏直瞄,准确度并不高。
松山战役地图详解?
松山战役,是国军与日寇在滇西南,怒江西岸一个叫松山(包括三个山头)的战场。
三个山头逞三角形状,中间叫马鞍山,(东北西南两山头中间连接区)在西北小山背后是日军指挥部。山头与山头之间,都有壕沟相连,马鞍山设有地下工事,更有散兵洞。西北山头下有一直径百米的水塘。水塘东边是一遍开阔地。国军主攻阵地就从水塘边发起的。
松山战役双方伤亡人数?
松山战役从6月4日开始至9月7日结束,共95天。先后10个团2万人,共伤亡7763人(其中阵亡4000人),含失踪50人。毙杀日军超过1250人,敌我伤亡比1:6.2。战役中战死人数超过了负伤人数。
中方伤亡 中国远征军71军新28师、第6军新39师117团,伤亡近1700人(其中阵亡855人,军官50人;负伤士兵736人,军官108人。失踪32人)。 第8军伤亡6045人(阵亡3145人)。
松山战役日军指挥官是谁?
1944年5月,松山的日军接到命令,由主力支援腾冲,留守松山的日军仅剩下一千三百多人,由金光惠次郎少佐率领。
松山战役,又称松山会战、松山之战,是抗日战争滇西缅北战役中重要组成部分。 在抗日战争后期,中国远征军为了打通滇缅公路,于1944年6月4日进攻位于龙陵县腊勐乡的松山,历时95天,全歼日军驻军步兵第113联队。这次战役的胜利将滇西战线外推,打破滇西战役僵局,同时拉开了中国大反攻序幕。
防守松山的日军部队,是第56师团第113联队主力及师团直属野炮第56联队1个大队,配属辎重兵、卫生队和防疫给水部一部,常驻兵力3000人,取名“拉勐守备队”。
滇西作战时,原守备队长松井秀治 大佐率联队主力增援高黎贡、龙陵。松山地区指挥官,即为野炮兵第56联队第3大队队长金光惠次郎少佐。当时守备队兵员,共约1340名。该守备队配备有重武装,虽然部队人力严重不足,但火力结构尚称完整。
除此之外守备队储备了100日的粮食弹药。并以第一次中国远征军弃置的T-26轻战车做为固定碉堡强化防卫能量,除去伤兵与后勤部队,实际完整作战兵力不满千人。
松山战役从6月4日开始至9月7日结束,共95天。先后10个团2万人,共伤亡7763人(其中阵亡4000人),含失踪50人。毙杀日军超过1250人,敌我伤亡比1:6.2。战役中战死人数超过了负伤人数。
中方伤亡
中国远征军71军新28师、第6军新39师117团,伤亡近1700人(其中阵亡855人,军官50人;负伤士兵736人,军官108人。失踪32人)。第8军伤亡6045人(阵亡3145人)。
战果:从6月4日—7月1日历时28天,攻占松山外围阴登山、腊孟街、竹子坡。毙伤日军596人,日军与远征军伤亡比1:2.85,接近1:3(毙伤日军数据存疑)。
中国远征军总预备队新编第8军,伤亡6074人(其中阵亡3145人)。包括阵亡士兵3038人,军官107名;负伤士兵2741人,军官188人。总兵力15975人(含配属炮兵),伤亡率38%,另有18人失踪。战果:7月2日—9月7日历时68天,最终攻克松山。全歼日军拉孟守备队,约击毙日军1250人,俘虏28名(含慰安妇)。中日伤亡比4.86:1,接近5:1。
日军伤亡
防守松山的日军部队,又称“拉勐守备队”,包括第56师团第113联队主力及师团直属野炮第56联队1个大队,配属辎重兵、卫生队和防疫给水部一部,常驻兵力3000人。
松山地区指挥官,即为野炮兵第56联队第3大队队长金光惠次郎少佐以及当时守备队兵员,共约1340名,在本次战役中被全歼,仅有一人逃出,113联队不复存在。
松山战役真实结局?
松山战役又称松山会战、松山之战,它是抗日战争滇西缅北战役中的一部分。远征军于1944年6月4日进攻位于龙陵县腊勐乡的松山,同年9月7日占领松山,历时95天,敌伤亡1200余人,国军伤亡7783人,敌我伤亡比1:6.2。本次战役的胜利,打破滇西战役僵局,拔下滇缅公路上最硬的钉子,为最终打通公路奠定了基础,拉开了中国大反攻序幕。
血战松山战役详细介绍?
松山战役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取得全胜的攻坚战,是抗日战争乃至整个太平洋战争中全歼日本侵略者的最辉煌的战例,被写入美国西点军校教案。松山战役历时三个月零三天,中国远征军投入4万多人,大小百余战,7000多中国官兵用他们的生命谱写了“一寸土地一寸血”的壮歌,全歼守敌1300余人,收复松山,使不可一世的被称为“战争之花”的113联队“玉碎”松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