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飞花,是什么意思 春城无处不飞花是什么意思

无处不飞花,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江城处处花絮纷飞,表现出浓厚的春天气息。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句出自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描绘出京城落花飞舞、杨柳摇曳的暮春景色。译文: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皇家花园柳枝斜

延伸阅读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中的斜是什么意思

“斜”的意思是不正。“斜”在中国古代的读音为xiá。

出自《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全诗如下: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如下:

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注释

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扩展资料: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

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

“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春城无处不飞花.指的是哪里

  描写的城市是:长安(现在的西安)。  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是一首讽刺诗,但诗人的笔法巧妙含蓄。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本诗正是因此而发。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两句描写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无处”指花开既多且广,“飞花”写花开的盛况,时值春日,长安城到处是飞花柳絮,一派缤纷绚烂的景象。“东风”指春风,“御柳斜”是状摹宫苑杨柳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摆姿态。“斜”字用得妙,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摇曳之神。这是寒食节京城的白天景色。景色由大而小,由全城而入宫苑。下面接着写宫苑傍晚的景象。“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是写天黑时分,宫苑里传送着一支支由皇帝恩赐给宦官的蜡烛。蜡烛燃烧通明,升腾起淡淡的烟雾?,袅袅娜娜地萦绕在宦官家,到处弥漫着威福恩加的气势!使人如见他们那种炙手可热、得意洋洋的骄横神态。在封建习俗的统治下,不要说全城百姓,就连那些不是宠臣的朝官之家,在禁止烟火的寒食之夜,恐怕也都是漆黑一片。唯独这些宦官之家,烛火通明,烟雾缭绕。由一斑而见全豹,仅此一点,足见这些宦官平日如何弄权倚势,欺压贤良。作者在这里仅用两句诗,写了一件传蜡烛的事情,就对皇帝的厚待亲信宦官,宦官的可恶可憎的面目暴露无遗,达到了辛辣讽刺的目的。

寒食中诗人说无处不飞花而为什么不说处处飞花

首先,作为一首绝句,或五言,或七言,是有字数要求的。每句话只能是五个字或者七个字,如果把“无处不飞花”改成“处处飞花”,就不符合字数规定了。

其次,“无处不飞花”是双重否定,相比“处处飞花”来说结构更具有文学性,表义也更强烈,突出了到处都是、没有一处不是的意思。

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怎么理解

春城无处不飞花: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舞着杨花。“无处”指花开既多广、“飞花”写花开的盛况,时值春日,长安城到处是飞花柳絮,一派缤纷绚烂的景象。

出自《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七言绝句。原文: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

①寒食:清明前一日谓之寒食,即禁烟节,汉制此日宫中钻新火燃烛以散予贵戚之臣。

②御柳:御苑之柳,旧俗每于寒食折柳插门。

③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唐辇下岁时记》有“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舂城无处不飞花的全诗

韩翃 寒食①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②。① 〔寒食〕《荆楚记》:去冬至一百五日,即有疾凤甚雨,谓之寒食, 禁火三日。《岁时记》:介子推三月五日为火所焚,国人哀之,每岁春暮不 举火,谓之禁烟,犯之,则雨雹伤田。《邺中记》:并州俗,为介子推断火 冷食三日,作干粥,今之粮是也。② 〔轻烟〕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 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五侯〕按:《唐诗别裁》注云:五侯,或指王氏五 侯,或指宦官灭梁冀之五侯。总之,先及贵近之家也。《后汉书·宦者传》: 桓帝封单超新丰侯、徐琼武原侯、贝琼东武侯、左悺上蔡侯、唐衡渔阳侯, 世谓五侯。

寒食中无处不的意思是什么

《寒食》中的“无处”,意思是“没有任何地方”。原文中”无处不飞花”,就是“没有一个地方不在飞舞着柳絮、落花”的意思,这是双重否定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作品,原文如下: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全诗是什么意思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全诗】

《寒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赏析】

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所以诗人在无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随东风飘拂的“御柳”。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

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作者简介】

韩翃,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年)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集里十之八九是送行赠别或者唱和吟咏的诗歌,在当时传诵很广泛。

无处不飞花什么意思

春城无处不飞花的意思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

原诗:

寒食 / 寒食日即事

【作者】韩翃【朝代】唐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注释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

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

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