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后的政策(十月革命战时政策)

十月革命期间的政策?

主体有三个方面:十月革命后,在落后的俄国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刚诞生的苏联面临协约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政治经济形势严峻。苏联为了解决当前的困境,实行了一系列的战时共产主义经济政策,主要有:

农业方面

1921年3月21日,颁布《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令,规定农民交纳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等农产品可以到市场交换物品。粮食税的税额比余粮收集制大为减少,1921——1922年度,全国税额比上个年度减少43.3%。

1922年,政府通过《土地法令大纲》,允许农民自由使用土地和在苏维埃监督下出租土地和雇佣工人。

工业方面

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借制和租让制的形式,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企业。

1920年11月,颁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1921年5月,国家把一部分小企业发还原主经营。7月,又决定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合作社或个人。这些租让和租借企业由私人经营,所有权属于国家。承租者必须接受国家监督指导,遵守苏维埃法令,按期交纳租金和一定比例的利润,到期时,把企业完好地交还苏维埃国家。

流通方面

废除国家配给制和国家贸易垄断制。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

(1)材料一反映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引起广大农民的强烈不满。

(2)上述材料说明在险恶的战争环境下,被迫于1918年开始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1920年国内战争基本胜利后,已不能适应新的情况了,必须加以调整,尽量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苏联国策顺序

1918-1920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进一步剥夺资产阶级,对小企业普遍实行国有化;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日用必需品的私人贸易,实行产品实物供应以及主要消费品配给制;取消货币和核算制,实行总管理局制,国家直接给每个企业制定产、供、销计划;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1921-1936年,新经济政策。

1937-1991年,斯大林模式及后期的小修小补。

政策的实施有何历史意义?

1921年后,苏联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为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为核心的“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转变的直接原因是为了度过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从1918年春天到1920年底连续三年的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革命战争,苏维埃政权面临被颠覆的危机。苏俄面对内忧外患实行了以余粮收集制为核心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了全国的人力、财力、物力,击败了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赢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特殊时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战争使国民经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加之1920年得欠收、饲料缺乏、牲畜死亡、经济的萧条,导致广大工人农民生活异常艰苦。从1920年底到1921年初,苏俄农民的不满情绪日益明显,工人的不满情绪也在滋生,工农联盟面临破裂。针对当时的状况,以列宁为首的俄共采取了果断的战略转变,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了“新经济政策”。

这一政策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落后的国情。俄国十月革命创立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立社会主义是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人面临的一个艰难课题。列宁深刻地认识到在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生产力十分落后,文化程度底,资本主义尤其是国家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的国家向纯社会主义形式直接过渡,是力所不及的事情。正是俄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采取迂回的方式。列宁和俄共基于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深刻反思和对苏俄国情的正确把握,列宁和俄共提出有别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新经济政策”。

20世纪20年代苏联经济的知识点?

20世纪20年代,苏联经济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是苏维埃政权在1918年夏天到1921年春天实行的一系列非常措施和政策的统称。

主要内容是颁布于粮收集制法令,将工业收归国有,排斥自由贸易对于全国成年人实行义务劳动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战争和经济被破坏的做条件下苏维埃政权被迫采取的,他对捍卫苏维埃政权和保卫国内战争胜利起到了积极作用。

自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苏联)的经济政策有什么变化?这些政策对其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再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巩固政权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却导致了苏俄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2、新经济政策利用国家资本主义以恢复和发展经济,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从而使苏俄顺利过渡到了社会主义。

3、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它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严重阻碍了苏联社会经济的进一步的发展。

什么是战时主义?

苏俄在1918~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采取的经济政策。又称军事共产主义。内战爆发后,苏俄的粮食、煤炭、石油和钢铁的主要产地陷入敌手,苏维埃国家处境十分困难。

为了把仅有的人力物力集中起来用于战胜敌人,苏维埃政府实行一些临时性政策,这些政策统称为战时共产主义。

1921年苏俄实行的什么再分配制度?

新经济政策。十月革命后,国内外反革命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为了进行有效的反击,能最大限度的集中全国的粮食等物资来保障军事反击的胜利。

苏俄政府被迫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由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适应苏俄的国情,1921年3月21日的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通过了新经济政策,代替了先前施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利用资本主义,通过市场渐近地过渡到社会主义.是列宁根据俄国经济落后、生产力低下的国情,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新方法的伟大实践.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1919年俄国实行什么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后改为新经济政策。

十月革命后,在苏维埃俄国内忧外患,经济苦难的情况下,苏俄政府实行余粮征集制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农民为代表的广大老百姓极其不满。后列宁同志经过充分考虑,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税,超过税额的余粮完全归个人所有,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允许外资企业管理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的作用。这使小农经济占优势的苏俄找到了向社会主义经济阶段过渡的道路。后来因斯大林上台而被逐步取消。

1918年苏联采取的非常措施?

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的政策

措施:农产品方面:采取余粮收集制,涉及到各种农产品。粮食人民委员部和工会派出征粮队收集农产品时,付给农民一定数量的货币或少量工业品;

工业方面:除大工业外,国家对中小工业也宣布实行国有化。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管理;

商品方面:在交换方面,政府实行最小限度的商品交易和最大限度的国家分配。1918年11月决定取消私人商业,由国营商业和合作社组织供应。随着产品日渐缺乏和物价不断上涨,政府实行凭证供应。根据阶级和年龄的差别,规定不同口粮标准。后来对儿童和全体工人职员免费供应面包和日用品。货币依然存在,但其作用受到极大限制。

劳动方面:实行普及于一切阶级的成年人劳动义务制,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背景:苏俄国内战争爆发后,苏俄的粮食、煤炭、石油和钢铁的主要产地陷入敌手,苏维埃国家处境十分困难,因此采取这一系列的临时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