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农村俗语“一年两个春”,带毛的贵如金,有何道理?是真的吗?
优质回答:
农村俗语“一年两个春,带毛的贵如金”,有何道理?是真的吗?
农业生产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其中的养殖业也很重要。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搞养殖业就要预备好牲畜需要的粮草,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牲畜储备的粮草量一定要足量供应。俗话说,“一年两个春,过年老牛冷断筋”。这句农村老话说明了什么问题?就是说二十四节气中,如果年头年尾各出现一个立春节气的话,这一年的冬天天气非常寒冷,会把在外面过冬的老牛的筋给冻断了,虽然夸张,但也说明了天冷的程度。
“家有万贯带毛不算”,带毛的牲畜指的是什么?一般应该是牛羊兔猪吧。那么,在我看来,农村俗语说的“一年两个春,带毛的贵如金”就不仅仅是因为天气寒冷给冻死了的缘故。应该有多种解释。
第一个原因,是天气冷,牛羊肉卖的块,尤其是说羊肉。在冬天可以吃羊肉火锅来抵御寒冷,是人们冬天大补的肉食。因为市场是求大于供,因此羊肉涨价了是必然的。说“带毛的贵如金”也不为过。有人说是因为天气寒冷,人们要用皮毛衣服御寒,也说的过去。但有点以偏概全了,比如牛猪,它们的的皮毛怎么说,能拿来做带毛的衣服吗?显然不靠谱。第二个原因,两春夹一冬,寒冷天气太长,枯草期长。牛羊没有足够的储备过冬的粮草,就会被饿死。就会出现“十个牛栏九个空”的现象,牛羊少了,自然市场也是求大于供,也会出现“带毛的贵似金”的问题。有人说“两春夹一冬,必定暖烘烘”,冬天是暖冬,开春就春暖花开的季节,草木繁茂,那“带毛的贵似金”也说的过去,因为要开春耕地播种,需要大量的牲口耕地。因此有“卖了被子去买牛”的说法。
两种原因都有道理。不过我更偏向于吃肉的说法。由于两春夹一冬,冬季寒冷的时间就很漫长,牛羊肉的销量很大。今天问了老家人,今年的羊肉确实比往年要贵,也是该农村养殖户赚钱的好时候。但是猪肉不算太贵,也是有别的原因的。
俗语要是放在以前的农村,我则更偏向于“冬在头,卖了被子去买牛”的说法。2019年的立春在2月4日,恰好是农腊月三十。很快就会立春天气回暖,农民就可以春耕了。现在来说,“带毛的贵似金”就没有什么意思了。
其他网友回答
俗语:“一年两个春,带毛的贵如金”,春是什么意思?你懂吗?
俗语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俗语至今仍然为人们所口口相传,农村的很多俗语都包含着很大的智慧,因为这是老祖宗智慧的结晶,也是农民摸索着实践经验总结而来,包含了从人的衣食住行,到为人处事,再到风气习俗和生活方式的各个领域。
天气尤其是俗语中出现最多的一个,因为中国古代是个男耕女织的时代,种田一直是农民养家糊口的重要来源,因此天气的变化就和农作物的生长密切相关,也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由此老祖宗总结出了很多的俗语,“立春”就是农民关注的一个节气之一。
那么“一年两个春,带毛的贵如金”这个俗语是什么意思呢?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这里的“春”是指立春,如果一年之内有两个立春,那么动物的皮毛就会卖的非常的贵。为什么这么说呢?
根据老祖宗的经验总结,如果一年之内有两个立春,那么天气会非常的寒冷。在以前的中国农村,冬天似乎是一个难熬的季节,这个时候的人们不能种田,万物都在熟睡当中,人们只能靠着储存的粮食和打猎来维持生活。
农村的冬天没有空调,如果天气太冷,人们就会受冻,马和牛羊也会受冻,很多的农民在这个时候需要动物的皮毛,来抵御严寒大风,因此这个时候的动物皮毛卖的十分的贵。
这个有没有道理呢?原本一年中只有一个立春,但是也会有特殊的时候,如果阳历和农历撞到了一起,那么一年之中就会出现两个立春,老一辈人觉得在这一年的冬天将会非常寒冷。其实这句话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毕竟古代科学并不发达,很多对天气的预测都只是农民的猜想和经验总结。
其他网友回答
“一年而个春,带毛贵如金”。这里的“春”意思指立春,农民也称为打春,这里的“带毛”意指猪牛羊等牲畜。“一年两个春,带毛贵如金”,意思是说一年之内出了两个“立春”,今年庄稼收成会不好的,那么猪牛羊等牲畜价格就会高了。
类似的农村俗语还很多,如“一年两头春,饿坏老农民”,“一年打两春,豆子贵如金”等,这些农村俗语,都是在说,如果一年之内出现了两个“立春”,那么这年的年景会不好,难以获得粮食丰收,打不下粮食,粮食歉收,粮食价格自然会上涨,粮食价格上涨了,饲养牲畜的成本就高了,许多农民为糊口也会放弃养殖,这样牲畜的价格也就水涨船高,价格就上去了。
出现两春节这种现象,是中国纪念历法中出现的独特现象。它是阳历和阴历之间的“阴差阳错”所造成的。
那么似“一年两个春,带毛贵如金”这样的说法是否有道理呢,其实这些俗语也称为农谚,是农民从千百年来的农事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在过去的“靠天吃饭”的岁月里,对指导人们生产生活还是很有意义的。
社会在变,科技在进步,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在不断加强,农业生长技术也在日新月异的进步,因而,在旧时生产环境下总结出来的经验性农谚俗语,放在当今社会就不一定完全准确了。
其他网友回答
农村俗语“一年两个春,带毛的贵如金”,有何道理?是真的吗?
俗语都是一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有它合理的成分,但也有局限性;“一年两个春,带毛的贵如金”,这个俗语同样如此;那么,它是什么意思,有何道理呢?
“一年两个春”,是什么意思呢?正常情况下,一年24个节气,只有一个立春,也叫打春,但是也有的年份,一年之内打两次春,这就出现“一年两个春”的现象。例如2007年,2010年,2013年,2015年等,这些年分都是双春年。
“带毛的贵如金”,意思是猪,牛羊兔,鸡鸭鹅之类的带毛动物价格都会非常高,
那么,为什么说“一年两个春,带毛的贵如金”呢?
先来看一下“一年两个春”这个年份的气候特点;立春以后,意味寒冷的季节即将过去;而双春年立春时间都在一年的首尾,这也就是说,这一年的寒冷季节会比单春年或者无春年的时间长和寒冷,容易出现骤暖骤寒的现象。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牛羊兔,鸡鸭鹅等带毛动物,容易生病死亡;这些动物因为生病死亡,数量减少,在市场它们的价格自然也就比正常年份要高得多。所以,有“一年两个春,带毛的贵如金”的俗语出现。
或许有人认为这是无稽之谈,但可以回忆一下,2017年,2010年,2013年,2015年,这些年份这些动物的市场价是不是比正常年份高得多。
俗语是生活经验的总结;其中包含的道理,不容忽视。不论在任何年代,都应该慎重对待,它对我们的生活,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同意我的观点,请点个赞;对您有所帮助,请多关注。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一年之内两个春,带毛的家畜贵如金;这是一个农村俗语,更是一个寓意深刻的农事谚语。它是对这一年农作物种植、收获的预判和估计,以及对家庭畜禽类养殖前景的估算。
一年之中遇到两次立春节气,这一年里夏秋两季时间就会相对缩短;使得夏秋两季生长的农作物,例如小麦、玉米、花生,以及大豆和稻谷等生长期也随之缩短,从而影响到收获时的产量。
节气的变化,也很容易造成极端天气的产生,比如大旱或大涝,还有冰雹或干热风等自然灾害的形成,都会对庄稼的生长产生损害,一些较严重的地方或许颗粒无收。
遇到庄稼欠收的年景,对农户家中喂养的鸡狗鹅鸭,猪羊牛马等畜禽类带毛动物,也会造成食物饲料短缺,从而减少存栏养殖量。从而导致因供应不足,使得价格一路上涨。因为食物的短缺匮乏,禽畜类的繁殖能力也会自然降低,为后续不足也埋下了隐患。
所以说,“一年两个春,带毛的贵如金”,这话还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