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是四书五经里的吗(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

网友提问:

怎样理解四书五经中的《中庸》两个字?

优质回答:

朱熹先生大约是俄国人,是天下一等一的啰哩啰嗦夫先生,这位被拱称儒家三圣的夫子,读他的书如行走在云里雾里,听他讲话如十里之外听蚊子啍唱。就这厮,我在纳闷,他是怎么鼓捣得成亿的中越韩妇女一千多年来缠小脚。我竟没有耐心读完他关于中庸两字的解释。我把长话来说短,我把弯话来取直:中者:四顾不沾,不偏不倚;庸者,不移不动,位置固定。保持一种绝对的长方体中心位置,谓之中庸。他用中庸之道,严格地规范了习武之人的各种行为,自毁长城,使宋朝之后的汉族民众饱受骑射族的欺凌。他用中庸之道完善封建礼仪,使妇女压在最底层。一句话,中庸之道,不是什么好玩意儿,朱熹大约是儒家中最坏的一个人。今日声讨批两宋,首击朱熹假道统。

咸阳人

其他网友回答

“中庸二字”,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引程子之语云: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这句话解释起来就是,不偏不倚的称之为中,恒常不变的称之为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

所以我们看这一哲学概念,好像是有着纵向和横向上两种维度的含义。中是横向上的,中强调要允执厥中,比如我们在处理一件事情时,不能过分地偏激,不要往两边歪,要采取折中的态度,因为古人认为过犹不及,太过和不够,都是不好的。因此,中就是在横向维度上强调要取其中正之道。

庸是常的意思,常就是不变、不易,是从纵向这个维度上,认为要恒久地维持中正之道。

其实《中庸》这一篇在宋代以前只是《礼记》中的一篇而已,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位,到了宋代,由于二程和朱熹的推崇,四书之学的建立,《中庸》的地位便一跃而成为儒家最高等级的经典行列了。之所以要特重《中庸》这一篇,据朱熹说:“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这也足以代表宋人对此篇价值的认识,即《中庸》讲孔门心法,这完全就恰中了唐宋时人需要从儒家经典中寻找心性之说以应对佛家心性学说的诉求。

如果剥离开宋人赋予“中庸”二字的那些无比复杂的哲学内涵,单纯地来看这两个字的含义,私以为就是在讲,做人要允执厥中,不能太过偏激,过犹不及。正如孔子说他自己过了七十就“随心所欲不逾矩”,这个中庸二字,就是“不逾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