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废除了妃子殉葬制(朱祁镇为什么取消殉葬制度)

网友提问:

明朝朱祁镇废除了嫔妃殉葬制度,为何满清又恢复了这一陋习?

优质回答:

这个大锅甩的漂亮呀!元朝没有殉葬,朱老八搞了个没人性的殉葬,居然能被你这么一甩,变成的清朝的问题,而且看你点赞的趋势,只要骂清朝的就点赞,你这问题问的,只能说你不是为了问问题,而是自己的良心坏了。

其他网友回答

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中被俘,成为瓦剌首领也先的傀儡,后来被放回北京。这种险些被杀的经历是朱祁镇对生和死的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因此明英宗朱祁镇临终前,下令废除嫔妃殉葬制度,这是明英宗办的一大善事。

说满清王朝又恢复了这一陋习,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满清王朝的殉葬制度来源于其祖先女真民族时期。部落首领死亡后,一些嫔妃按传统殉葬,不是全部,从清太祖努尔哈赤到清世祖福临的殉葬,只是继承本民族的传统,与明朝废除嫔妃殉葬制度无关。满清定都北京以后,汉化进程大大加快,本民族的一些陋习被废除,在这样的背景下,康熙帝下令废除了嫔妃殉葬制度。

其他网友回答

殉葬是中国历史上一项非常残忍的制度,从奴隶社会时代一直到封建社会时代,时断时续,断断续续存在了几千年的历史,而之所以此项制度有如此的生命力,最关键的就在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体制本身,奴隶主对奴隶、地主阶级对平民之间不对等的权力关系,以及森严的等级关系所决定的,奴隶主和王公贵族对奴婢可以任意杀害的特权。

人殉宫女

明朝从朱元璋开始重新采用了人殉这种制度,在他死后就用了大量的妃嫔宫女太监作为陪葬,在其后的朱棣、朱瞻基、朱高炽等等都采取了残忍的人殉制度,手段残忍、乱杀无辜,而本以为按照如此的发展形势下去,人殉这种制度将会继续延续下去,但是在明英宗时期,当其二次当上皇帝之后,在其去世前夕,他特意下旨废除人殉制度,自此,人殉制度在明朝开始废除,转而由人殉变为陪葬品。

影视剧中的董鄂妃

而当明朝灭亡后,清朝入主中原建立大清王朝后,人殉制度再一次被统治者所采用,清统治者用定法的形式将殉葬制度化:二月壬戌,定丧祭例,妻殉夫者听,仍予旌表。朝廷是鼓励民间采用人殉制度的。而清朝在入关之前就已经采用了人殉制度,如当努尔哈赤宠爱的孝慈高皇后去世后,努尔哈赤下令服侍过她的四个婢女生殉。当努尔哈赤去世前要求大福晋阿巴亥殉葬,另外还有两位庶妃一起。皇太极死后,章京敦达里、安达里殉葬,顺治时期,他非常宠爱的董鄂妃去世时,顺治帝为了怕董鄂妃在另外一个世界孤单,欲将太监、宫女30名悉行赐死,免得皇妃在另外世界中没有服侍者。后被劝阻。顺治去世后,妃楝鄂氏、侍卫傅达里从殉。而且在民间也发生很多夫死妻随的事情。

如题目所问,为何被明英宗废止的人殉制度在大清朝又死灰复燃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努尔哈赤

【1】清朝入关前后还存在很浓厚的奴隶社会残余。

清朝是又后金转变而来,在入关之前,后金政权一直生活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之中,他们在东北之间驰骋争夺地盘,要求汉族遵照他们的习俗来生活,而他们最早作为游牧民族,带有很浓烈的奴隶制社会的特点,对于手下的努力有随意的处置权,为了保证奴隶主死后依旧享受到生前一样的待遇,所以纵容了人殉制度的发展。

阿巴亥

【2】维护权力稳定的需要。

人殉制度是清除政权交接时风险因素的重要手段,尤其在皇帝死后,后任者继承这个过程中存在很多潜在的威胁因素,其中最大的就是外戚干政,所以在先帝去世之前,他根据自己的研判而下旨对潜在的威胁进行铲除,于是以人殉的方式铲除继任者面对的风险,如努尔哈赤让大福晋阿巴亥殉葬就是出于避免阿巴亥掌权而导致权力不稳。

玉玺

【3】封建皇权的残酷性所决定的。

封建皇权统治下的社会,阶级等级森严,彼此之间有明确的界限,尤其掌握皇权的一方有宽泛的生杀大权,对于手下有很随意的处置权。所以当掌权者去世后,为了能够在他们认为的另外一个世界依旧享受到生前的荣华富贵、众多仆人服侍等等,于是按照生前的生活的需要,将一些妃嫔、宫女、太监进行人殉,以便在另外一个世界依旧享受到他们的服侍。

殉葬坑发掘

【4】愚民政策维护统治的需要。

这一方面主要是统治者出于维护自己的统治而采取的,上行下效,皇家都采取人殉的方式,而且以成文法的方式鼓励民间采取这种方式,实际上宣扬的是一种忠君的思想,也就是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通过推行这种制度,进而从民间到朝廷建立起愚忠的思想,以便统治阶级更好地维护自己的统治。

而清朝的人殉制度和明朝的人殉制度又有不同的特点:

一是政治目的性较强,明朝的人殉都仅仅是为了保持自己死后能够依旧过上生前一样的生活,而清朝时出现了为了维护权力顺利交接的目的。

二是有的人殉发生在皇帝宠爱的妃嫔上。努尔哈赤、顺治帝都是在自己宠爱的妃嫔上采用人殉,而明朝都是用在皇帝自身。

三是人殉规模小。清朝的几例人殉行为在规模上要比明朝小很多,仅限于几个,而不像明朝时期的几十个等等。

四是出现臣子主动殉葬行为。

虽然在康熙十二年即1673年明令禁止八旗包衣佐令以下的奴仆随主殉葬,结束了这一残酷的习俗,但实际上民间依旧存在这种恶俗的行为。

其他网友回答

导读:古代最惨绝人寰的陪葬方式就是以无辜的活人为死去的人殉葬,古代封建王朝就有以妃子为死去的皇帝陪葬的陋习。到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初期,仍然存在妃子要为皇帝殉葬的现象。直到康熙登基,才彻底废除了这个陋习。根据史料记载,康熙登基前,有三人分别为清太祖努尔哈赤和顺治殉葬。下面将一一介绍。

第一位:阿巴亥如果说到清朝殉葬的妃子,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应该就是阿巴亥。阿巴亥为努尔哈赤生了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每一个都十分出色。很多学者也认为,若努尔哈赤将皇位传给多尔衮,那阿巴亥就会是太后。但是努尔哈赤并没有留下任何传位诏书,多尔衮也因年纪、资历不如皇太极而失去帝位。阿巴亥的儿子都无缘皇位。

第二位:德因泽

德因泽这个人,在《清史稿.后妃传》里面并没有太多记载。但是她揭发了阿巴亥与大贝勒代善有私情。天命五年,努尔哈赤收到德因泽的举报,说阿巴亥与大贝勒有染,还说阿巴亥晚上去找代善。经过努尔哈赤的调查,信了德因泽的话。德因泽也因此被提升为侧妃,努尔哈赤还准许她与自己同桌吃饭。德因泽一时间声名大噪,阿巴亥就惨了,之前的宠爱没有了不说,大妃之位也没了。

不过,阿巴亥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女人,她又重新获宠了,大妃之位也恢复了。但不久努尔哈赤就去世,阿巴亥被迫陪葬。阿巴亥不甘心,逼曾经揭发她的德因泽一起陪葬,德因泽一个侧妃无依无靠,也只得跟着阿巴亥为努尔哈赤殉葬。正是应了那句“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第三位:董鄂妃氏、贞妃

因为贞妃正是顺治宠妃董鄂妃的族妹,也是顺治帝的贞妃。三位殉葬的女子中,只有贞妃是自愿为顺治殉葬的。贞妃既然是自愿为顺治殉葬的,为什么笔者还说她最惨呢?因为贞妃是被姐姐孝献皇后董鄂妃连累的。贞妃十几岁进宫,籍籍无名,她并未因姐姐得宠而沾半点光。

但是姐姐去世,顺治因过度思念孝献皇后而殒命时。她却感受到了孝庄太后要打压董鄂氏的怒火,因为孝庄让顺治发了谴责、否定孝献皇后董鄂妃的谕旨。无奈之下,贞妃只得用为顺治殉葬的方式来平息孝庄太后的怨怒。

阿巴亥就算被迫殉葬了,也留下了三个英勇的儿子,大概也没什么太大遗憾了。德因泽是因得罪了大妃阿巴亥逼迫殉葬,也不算最无辜。而贞妃进宫不得宠、一生无儿无女、姐姐死了、丈夫接着也死了,自己还得留下忍受太后的怒火,悲痛中绝望到要自愿殉葬,所以说,她才是最惨最无辜的殉葬妃子。

资料来源《清史稿.后妃传》、《皇朝文献通考—————以上文章为网上查阅,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清清朝的三位妃子殉葬事件都是偶然发生,并没有形成制度化,与明朝的殉葬制度无关。

其他网友回答

如果说活人殉葬。

再中国历史上,秦朝以后大规模的活人殉葬已经很少了。南北朝有过死灰复燃。但唐朝有陪葬,但是这个在当时是十分光荣的。宋朝时已经销声匿迹了。可以说汉朝到宋朝,活人殉葬已经式微,几乎已经成为过去式。【同时期的辽朝有一些传闻。】

传说元朝又再次大规模活人殉葬,但是因为元朝皇帝多是秘密下葬,所以无从得知。

明朝上上下下都是借鉴于元朝的制度,从侮辱性的跪拜礼【清朝更加变态】、限制人口活动的户籍制、吃垮明王朝的分封制、惨绝人寰的活人殉葬。

明英宗朱祁镇结束的仅仅是明朝的活人殉葬【明朝不止皇帝,王爷等权贵都有资格活人殉葬】。没错,如果没有朱元璋恢复大规模活人殉葬,就不会有朱祁镇废除活人殉葬。这种做法,和让一个人失而复得差不多。某天突然来了个恶霸,天天打人,有一天恶霸说以后永不打人了,那还大发赞誉不成?

清朝的殉葬,因为史料文献记载清晰,做了就是做了,也没什么好抹黑或美化。清朝入关前,努尔哈赤规模也不小,但是这是关外民族的传统,并不是传承自明朝。皇太极也有传闻,不过到了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福临【顺治】,他的活人殉葬记载人数比较少。之后不再有活人殉葬的记载【清承明制,入关后的那部分勉强说是和明朝有关】。和明朝一样,若是不恢复,何来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