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中国四大名著,是向社会传达正能量?还是写出来批判社会的?
优质回答:
前朝古代哪来那多的政治观念,仅照现实表现稍加主现去表现而已,什么正能量负能量批判社会全是今人的主观。社会本就不简单,即便如实反映也都怪象丛生,十个人就有十种看法就有十种观点。今人太多政治敏感,什么都圈。
每一个作家都想将历史画图记叙在案,依文学形式采取不同体裁来记述,免不了有个人主现意识,但遇事尤其写作有什么政治目的,全都牵强附会,弄得今人神经兮兮。
人们,毕竞古代识字人少,老百姓只听鼓书传播,道听途说,街谈巷议,哪来那多政治名词?精神消遣才是第一位!
其他网友回答
之所以能称为明著是因为其内容丰富多彩,能吸引读者,能和读者产生共鸣
其中的情节特别能吻合读者的心里,能让读者有欲罢不能的感觉,其次就是知识性,趣味性和社会伦理性都很强,而且显现的巧妙,恰到好处也就是妙笔生花,我认为四大名著不存在向社会上传达正负能量和褒贬社会的问题,那也绝对不会是千八百年前作者的初衷。所以我们不要带着框框去读四大名著也不必上纲上线的讨论他的政治意义。明著就是名著不管后人怎么理论他都会流传千古的。
其他网友回答
要让我看古典四大名著是正负能量两者兼有之,正能量点题,负能量描写,为了获得官方允许刊印也得把梁山起义末尾突出成忠君报国,也得把孙猴子大闹天宫最后突出成改恶从善,这或许就是现在人说的正能量。可为了吸引读者争相传阅施耐庵吴承恩们又必须得加大篇幅写些男女厮混打家劫舍等曲折起伏的戏料包袱,这又或许就是现在人所说的负能量。可以说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红楼梦的正负能量篇幅比还算平均,传递出来的信息还比较趋同,这是因为故事的性质不需要刻意迎合官方或是民间读者,三国就是写兵韬权谋,红梦就是写富盛穷衰,要消极全书都消极,用不着巧打擦边球。你比如说水浒刚开始就写宋江扯旗造反,朱元璋起兵时看了自然高兴,但当上皇帝后专门找来施耐庵让他加上了招安和荡寇几个章回,就是一度被学界所称的后水浒,当时也叫水浒后传。
其他网友回答
三国演义探讨谋略,一部兵书。
水浒批判投降,一部反面教材。
西游歌颂投降,顺从统治的教科书。
红楼批判封建,讨伐书。(非高鹗版)
其他网友回答
四大名著也不全是带有批判精神的,其实大多数还是书写生活、充实精神生活而已。
其实我内心是很反感非得去把一部作品解读为作者歌颂了什么、批判了什么、颂扬了什么这种八股文解读模式的。你又不是作者,装什么大尾巴狼?人心幽微,不可主观揣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四大名著即《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如果一定要说批判意义,西游记中孙的率性耿直、反叛权贵,可以做一个解读。然而孙虽然上天入地,却终究被势力镇压,最后乖乖屈服,被“紧箍咒”束缚,老老实实的去取经修成正果,倒是真实的红尘写照。
西行路上,各路妖怪纷纷要吃唐僧肉,孙千难万险,靠个人能力、人脉、关系疏通等各种方法,将各路妖怪一一镇压,但是大多数时候,妖怪背后都有神仙出来说情作保,刚直不阿、且有如来、观世音撑腰的孙,最后也不得不妥协,屈从现实。这也非常贴合真实的社会形态,是用玄幻的方式在书写现实。
至于其它几部,《水浒》勉强批判了官场黑暗,诉说了江湖险恶、人心难测,但是主要还是半写实半虚构的讲故事而已。其实这些故事,大多数都还是民间故事、评书的整理和集合再加工而已,没有多少作者刻意的批判性。
《三国演义》更是为了满足民间精神生活的需要,在讲述一个宏大的故事而已,我看不到作者要为哪个阶级故意去批判什么,还是以故事性、娱乐性为主。
最后是《红楼梦》,《红楼梦》更多的是对人生万象的刻绘和感触,其中难以掩饰作者炫技、流露才情的嫌疑。或者说更多的是在宣泄作者内心对家道中落、世事沧桑的一种情绪,当下流行热词叫做情怀。
所以,我不认为作者的立场是要批判封建腐朽,更不认为作者是要讽刺社会制度,也不是为了要颂扬什么精神。他就是作者发自内心的一部文艺作品,仅此而已。
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艺作品的魅力和意义就在于,它没有标准解读公式,每一个读者会从自己的情感需要去取舍,去得到自己的感受和美。一旦把文艺作品定律化了,那这部作品的魅力与美也就荡然无存了。
所以,我们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苦大仇深的去搞阶级斗争,而是去获得精神满足、思辨能力提高,得到美的感受和心灵感悟、思想升华。
至于是否有正能量可以获得?所有的文艺作品本质上还是追求真善美的,即便那部作品是坏人写的,从灵魂深处他还是追求真善美的人,只是叙事方式和观察视野不同而已。
所以,作品中有没有正能量,取决于读者想要什么,而不是作者能给什么。如果读者思想积极向上,想要获得正能量,那么他总能发现四大名著的正能量。如果读者思想消极邪恶,那么他也一定能够读到邪恶的气息。尽信书不如无书,书是一个小姑娘,原本纯净美丽没有立场,打扮他的其是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