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蛐蛐和蟋蟀是不是同一种昆虫,有什么区别?
优质回答:
蛐蛐属于蟋蟀多一种,是同属但品种有区别。蛐蛐可以叫蟋蟀,但科学上把蛐蛐另作一类,学名叫促织。我们把那种会打架会鸣叫的叫蛐蛐。
但是,在北方,蛐蛐就是蟋蟀,蟋蟀就是蛐蛐,没区别了。只是还有些不会鸣叫的蟋蟀他们是怎么区分的呢?这我就不知道了。
所以把蟋蟀和蛐蛐区分开的是对的,说是一样的昆虫也是对的,只是在不同地域叫法不一样啊!
其他网友回答
试答:蛐蛐体型较大,蟋蟀体型较小。蛐蛐一般活动在较开阔的背风向阳但太阳又不会常晒得到地方,它鸣叫的声音比较大而低沉。
蟋蟀则活动在比较阴凉背光的地方,话动范围小,跳跃速度非常快,它的叫声尖而高,频率快。……
其他网友回答
蟋蟀科(Gryllidae),俗称“蛐蛐”,古称“促织”。体色多为杂色,黄褐色至黑褐色。蟋蟀的体型多呈圆桶状,有粗壮的后腿腹部末端有两根长尾须,如果是雌虫,还有一根比尾须还长的产卵管。所以你说的它们是一种东西。
但是你真的知道蟋蟀、蝈蝈、蚱蜢、蝗虫、螽斯等昆虫的区别嘛?各种直翅目昆虫称谓可以说相当混乱,要分清楚也很难。先上图↓
这四种直翅目昆虫,是不是简直长得像孪生兄弟一样?
为什么这几个直翅目昆虫那么难区分?因为称呼太过混乱!
全文太长不看版1. 蟋蟀、螽斯、蝗虫为中文俗名,而蝈蝈、蚱蜢、蚂蚱则为坊间俗称。2. 蚱和蜢不是一种昆虫,是两个科,蚱总科和蜢总科。3. 俗称的“蚱蜢”是多种蝗类昆虫的统称,上海地区多指的是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 sinensis )。4. 快速辨别螽斯、蟋蟀、蝗虫、蝼蛄的方法看四点:触角长短、体色、尾须、前足,具体辨别方法如下 ↓↓↓:
称呼太多,傻傻分不清
蝈蝈、蟋蟀、蚱蜢这些都是直翅目的昆虫,体长一般在4~115毫米间不等,前翅狭长、革质,停息时覆盖在体背,称为覆翅;后翅膜质,停息时呈折扇状纵褶于前翅下,翅脉多平直。有些种类的翅退化成鳞片状,有的前翅较宽,雄性在肘—臀脉区特化成发音构造,两前翅相互摩擦发音。
直翅目下分螽亚目和蝗亚目,其中蟋蟀、螽斯、蝗虫均可视为中文俗名,而蝈蝈、蚱蜢、蚂蚱则为坊间俗称。接下来恋野君将具体来辨析它们
蚱蜢、蚂蚱与蝗虫
蝗虫即蝗亚目,俗称“蚂蚱”,包括了蚱总科(Tetrigoidea)、蜢总科(Eumastacoidea)、锥头蝗总科(Pyrgomorphidae)三类。这里请读者注意,在分类学上,蚱与蜢具有形态差异,因此分为两科。
蚱总科(Tetrigoidea)又称菱蝗总科。蚱科昆虫前胸背板特别发达,向后延伸至腹末,末端尖,呈菱形,故名菱蝗。它们的前翅退化成鳞片状;后翅发达,无发音器和听器。
↑台湾棒角蚱, _Rhopalotettix taiwanensis _
而蜢总科(Eumastacoidea)是一类较罕见而又较原始的小型昆虫,其中有些还被认为是第三纪残遗下来的幸存种类。由于头部颜面的特殊,状似马面被称为马面蜢,又由于触角较短于前足股节也称为短角蜢。
大多数种类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的灌木丛或林区,在国内数量并不多。
多恩乌蜢,_Erianthus dohrni Bolivar_
再说回“蚱蜢”。我们俗称的蚱蜢不是特指某种昆虫,而是我们常见的多种直翅目昆虫的统称。可以是短额负蝗、中华剑角蝗、疣蝗等。
中华剑角蝗触角剑状,体色有黄绿色或者褐色。前胸背板侧隆线处具淡色纵纹。后翅几乎全部为黑褐色。后足股节内下侧红色。内侧具三个黑色横斑,外侧具明显淡色膝前环,膝部黑色。后足胫节红色,基部黑色,近基部具淡色环。
中华剑角蝗↑
除了中华剑角蝗,我国常见的蝗科昆虫还有东亚飞蝗(_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_)、黄脊竹蝗(_Ceracrs kiangsu_ )等
东亚飞蝗↑
黄脊竹蝗↑
螽斯与蟋蟀
螽斯体型较大,体长在40毫米左右,身体多为草绿色、灰色、深灰色等,覆翅膜质,较脆弱,前喙向下方倾斜,一般以左翅覆于右翅之上。螽斯实际是一个统称,又可细分为蟋螽、蝈螽和灶马等多个类别。
人们较为熟悉的“叫蝈蝈”的昆虫便是蝈螽的一种,学名优雅蝈螽(_Gampsocleis gratiosa_)。优雅蝈螽体长约28-50mm,超大个体雌性或接近70mm,体形粗壮,中等偏大,体色通常为草绿色。雄虫前翅具发音器,前足胫节基部具一对听器,后足腿节十分发达,足跗节4节,尾须短小,产卵器刀状或剑状。
优雅蝈螽↑
蟋螽(Gryllacridoidea)头较大,触角通常极长,前胸背板前部不扩宽,前足基节具刺,前足胫节缺听器。雄性前翅缺发音器,尾须不分节,雌性产卵瓣发达。蟋螽是螽斯中最容易与蟋蟀混淆的。在后文小编将告诉读者如何区分蟋蟀与螽斯。
蟋螽↑
驼螽,又名灶马,川东民间和福建龙岩客家一带叫“灶鸡子”。体长36-38mm,体色红褐色至黑褐色,体型宽大,体背隆突或驼背状,故属于驼螽类。前胸背板有2条不明显的纵纹,无翅膀,靠后腿摩擦鸣叫。六肢长,关节及胫节具棘刺,转节黄白色,后脚腿节异常粗大,侧缘淡黄褐色具线状斑纹。
驼螽↑
另一种广为人知的鸣虫就是蟋蟀科(Gryllidae),俗称“蛐蛐”,古称“促织”。蟋蟀多为黄褐色至黑褐色,体色均一者较少,多数为杂色。蟋蟀的体型多呈圆桶状,有粗壮的后腿腹部末端有两根长尾须,如果是雌虫,还有一根比尾须还长的产卵管。
迷卡斗蟋_Velarifictorus micado_
那么同样都是鸣虫,螽斯和蟋蟀如何区分呢?它们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
l 螽斯体型圆柱形,体色多为绿色至棕色;蟋蟀体型略扁平,体色为黑褐色;l 螽斯后足跗节4节;蟋蟀后足跗节3节;l 螽斯尾须短;蟋蟀尾须长.
蝼蛄
蝼蛄(Grylloidea)的触角短于体长,前足宽阔粗壮,适于挖掘,前足属开掘式足,胫节末端形同掌状,前足胫节基部内侧有裂缝状的听器。中足无变化,为一般的步行式,后足脚节不发达。覆翅短小.后翅膜质,扇形,广而柔。尾须长。
蝼蛄↑
辨析小窍门
说了那么多,当我们遇到某只直翅目昆虫时,又不能确定它是螽斯、蟋蟀、蝗虫、蝼蛄中的哪一类时,究竟怎么快速判断呢?看四点:触角长短、体色、尾须、前足,具体辨别方法如下 ↓↓↓:
其实,我知道,就算说到这儿,可能大家还是傻傻分不清,怎么办呢?文字表达总有种无力感,还是来参加我们的活动,让彭三岁和扁锹甲老师手把手教你吧~
关注恋野物语,了解各种动植物的秘密~
其他网友回答
就是一种。我爸爸每年都会逮蛐蛐,今年又抓了一些,喜欢的朋友可以私聊我。我家是山东宁津。
懂的朋友都知道:山东宁津的虫子厉害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