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孙殿英为什么不盗明十三陵?
优质回答:
孙殿英之所以盗清东陵,因为遵化一带是他管辖的范围。
他是一路被打到这里的。
他原本是张宗昌部。
蒋介石领导的北伐军一路进击,孙殿英就在张宗昌的安排下,先在南京跟北伐军战斗。
后败退到河南。
再败退到天津。
从天津又败退到遵化一带。
在这里他投降了。
他这一生中有过无数次投降,这不过是一次小小的插曲。
阴差阳错,他来到了遵化。
被蒋介石收编,委为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
也就是这个时候他想摸明十三陵也摸不到啊,因为十三陵在北京啊。
其次他盗窃东陵,是因为他有个民族主义的借口。
明十三陵他就没有这个借口了。
因为清东陵是清朝的,他以破坏满清风水为借口,他以报民族仇恨为理由为自己开脱。
挖十三陵,他哪有这样的借口?
他自己就说什么自己家祖孙三代都是被清人杀死的,自己这么干也是响应中山先生的驱除鞑虏的号召(这个口号是早期提及的,很快中山先生就认为不妥,改成了五族共和),他远比中山先生,近比冯玉祥逼溥仪出皇宫,俨然是民国的功臣自居。
却全然不提自己昧下了多少珠宝,全然不说自己导致多少国宝流失。
自己后来投降日本人,成为伪军。
这个时候怎么不提民族气节了?
其他网友回答
孙殿英因为盗了清东陵而被大家熟知,而令人疑惑的是,明十三陵是国内帝王和后妃陵墓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且珍宝要比清朝皇陵的更久远一些,要论文物价值,也远超清东陵,当时孙殿英为什么只盗了清东陵而不敢盗明十三陵呢?
我认为孙殿英之所以不敢盗挖明十三陵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孙殿英盗挖清东陵是因为当时他有足够的机会
其实孙殿英盗清东陵是因为当时有契机,在1928年5月孙殿英被蒋介石收编,委为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当时孙殿英奉命去清东陵附近剿匪。
当时在路上,孙殿英看见清东陵富丽堂皇,起了贼心和贪念,加上当时剿匪军费有点紧张,于是孙殿英起了盗墓的想法。于是后来孙殿英声称要搞军事演习,开始了盗墓行动。
在1928年夏天,孙殿英在河北省遵化县成功完成了对清东陵的盗墓,一座是乾隆的陵墓,还有一座是慈禧的陵墓。
在孙殿英心目中,这慈禧和乾隆两个人生前穷奢极欲的掌权者肯定有很多稀世珍宝,当然孙殿英也成功的吃到了自己垂涎已久的这块大肥肉,完成了盗墓。
第二:孙殿英没有作案机会盗挖明十三陵
孙殿英盗清东陵的时候,当时清东陵缺少保护,而且离孙殿英剿匪地点近,最重要的是清东陵的地理位置在深山附近。
清东陵所在的马兰峪地理位置非常偏僻,有着“十里不通风,百里不通俗”的说法,给孙殿英提供了有足够的作案机会,这样子盗墓起来动静很小,不容易被发现。
再者清朝皇帝陵墓结构比较简单,孙殿英找了几个熟人领路,再加上用炸药就炸开了。
而明十三陵却不一样,明十三陵里面陵墓的设计非常隐秘,没有规律可查,明十三陵的墓道是不规则的,容易把人给饶迷糊了,还有明陵地宫很深,砖石结构的墓室又很坚固,并不好盗。
另一方面一方面明十三陵离北京城区太近,动静太大,容易被发现,而且孙殿英也没机会去十三陵附近,毕竟他是奉命去清东陵附近剿匪的,如果孙殿英在明十三陵附近搞军事演习,恐怕还没开始,就已经穿帮了。
第三:孙殿英迫于各方压力不敢再去盗挖明十三陵
孙殿英盗了清东陵以后,溥仪听到自己家祖坟被盗了,扬言要杀了孙殿英,并投靠日本人盼着复辟,而满清遗老以及当时社会各界人士都对孙殿英纷纷谴责,当时其他军阀权贵们看着孙殿英的行为也愤怒异常,都要求蒋介石惩办孙殿英。
孙殿英迫于各方压力,感觉自己小命不保,于是破财免灾,拿盗墓来的珠宝各方打点贿赂各方权贵,最后保住了一条小命,盗了一次清东陵,代价就如此之大,如此这般,他肯定不敢再去动盗挖明十三陵的心思了,
综上所述,我认为之所以孙殿英盗了清东陵,却没去盗挖明十三陵,一方面是因为明十三陵的地理位置和陵墓特点决定,更重要的是孙殿英没有作案机会,你们说对吗?欢迎评论区留言发表不同的看法哦!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十三陵不再孙殿英的势力范围之内,也就说是他人地盘上的东西孙殿英动不得。
再者,就算孙殿英当时管辖十三陵一带,他也没有胆量这么做,就算做也是偷偷摸摸,而不像盗挖清东陵一样,明目张胆,还要动用炸药。
第一点比较好解释,当时军阀林立,鱼龙混杂,今日称兄道弟,明日大炮伺候,翻脸比翻书还快。这些军阀无非都想扩大自己地盘,最盼就是对方出差错,自己便有了讨伐的口实。
孙殿英不过是小小军阀中的其中一个罢了,要人没人,要钱没钱,要枪没枪,真要有人有钱有枪,他也犯不上冒着骂名去盗挖皇陵。东陵盗宝之时,孙手下人马不过才区区数千人,孙殿英不挖坟盗宝的话,这些人马估计都“养不活”。
孙殿英在军中混迹多年,什么人物没见过,什么事物没经过,他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因此只敢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呈几下威风。要真敢跑到十三陵造次,孙殿英连长江都过不了,就先没命。
其实假设当时当时就算孙殿英驻守十三陵一带,他也不敢盗挖,因为十三陵埋葬的是汉人皇帝,朱元璋当年驱除蒙元之后,建立以汉人为皇帝的大明政权。孙殿英盗挖清东陵,可以以响应孙先生“驱除鞑虏”为口号,可以堂而皇之的对外宣称为汉人报仇。孙殿英为此愣是对外宣称自己是明朝忠义之称孙承宗的后人,祖宗三代皆毁于满人之手,自己身为孙承宗之后,不能不报祖先之仇。孙殿英其实有些糊涂了,他对外说自己祖宗三代都被满人所杀,三代都死了,他哪来的?
挖清东陵有借口,挖十三陵找个什么借口呢?因此那些军阀再恶,也没有一个敢打十三陵的主意。其他军阀不敢,孙殿英也不敢!
其他网友回答
如果我们不了解孙殿英这个人,还以为孙殿英就像《盗墓笔记》《鬼吹灯》里面的某个盗墓贼一样,是个专业倒斗的行家,实际上孙殿英是民国时期一个军阀,并非专业盗墓贼。
他之所以成名,跟他在东陵盗宝有一定关系,但是这并不表明孙殿英就一点后续内容没有,孙殿英曾经率部队在热河阻击日寇,在军阀混战中挑战西北马家军,这些都是他的话题资本,归根结底,盗墓是业余的,军阀才是主业。
今天,纵横就来讲讲孙殿英为什么盗取清东陵而没有盗取明十三陵。
孙殿英为什么要盗清东陵?
孙殿英是小混混出身,后来贩过鸦片,入过庙会道,后来才逐渐当了军阀,但是孙殿英没有资历,没有后台,做了军阀之后其实也和土匪差不多,有奶便是娘,还别说,正是因为这个资历,孙殿英受到了土匪出身的山东军阀张宗昌的赏识,在张宗昌手下逐渐发展起来,在北伐中,孙殿英所在的直鲁联军节节败退,孙殿英只能改换门庭,投靠国民革命军,挂起了青天白日旗。
由于孙殿英的部队是倒戈过来的,蒋介石根本就看不上,因此,经常克扣孙殿英的粮饷,当时孙殿英部已经半年没有发军饷了,在行军北上到河北的地面上,看到东陵的保护不力,当时一些小军阀也开始打东陵的主意,最后才萌生了盗取清东陵的想法。
可以说,孙殿英盗墓是临时起意,而且孙殿英不动手,也有别人动手,这个时间段,当时清东陵不是被孙殿英挖,也会被别人挖。
所以,孙殿英不是职业盗墓贼,不会凭白无故的整天去想着盗墓,这是根本原因。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孙殿英没有机会去明十三陵
当时孙殿英部也只是在河北一代流动,这是清东陵所在的地方,因为地处偏远,所以,孙殿英敢于明目张胆的盗墓。
而明十三陵在北京西北上了,属于西北的管辖范围,孙殿英当时就是一个不得意的军长,怎么可能有机会把部队调到北京周边,然后进行盗墓。当时的北京可能是被冯玉祥控制的,蒋介石从始至终也没有入主北京。
从民族情感上来说,孙殿英虽然盗的仓促,但是功课做的很足
为什么说孙殿英盗清东陵时候盗的仓促呢?由于时间紧迫,孙殿英盗的墓主要是慈禧墓和乾隆这两个最豪华的墓,如果孙殿英有时间的话,还有很多墓都会盗的。
由于事先没有准备,所以连慈禧的地宫门口都找不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一个当年参与修陵的石匠,才找到了入口。
但是盗完墓后,孙殿英的一系列表现你就不得不佩服了,盗墓肯定是违法的,不对的吧!孙殿英也不解释,孙殿英直接从自己的父亲被旗人害死,跟清廷不共戴天之仇说起,满清杀他祖宗三代,他就要挖清朝祖宗好几代,而且自己的这一行为,对得起祖宗,对得起汉人同胞。这个言论的思路你不得不佩服,说的一点毛病都没有。
基于这个思想,孙殿英就是盗再多清朝的墓都不为过,民国时期的人,都讲究报仇雪恨,在当时施剑翘为父施从滨报仇杀孙传芳,郑继成为父郑金声报仇杀张宗昌,陆承武受冯玉祥指使为父陆建章报仇杀徐树铮来看,仇杀也是一种社会风气。
所以,孙殿英盗清东陵得到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支持,冯玉祥曾经对孙殿英说过,佩服孙殿英的革命精神,也不知道是真心的,还是讽刺,但是角度都是站在反清的立场上,对于明十三陵,则没有这方面的舆论支持。
孙中山的革命口号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个中华指的是什么?在当时也并不是那么明确的,以纵横对孙中山以及其洪门背景的了解来看的话,其中不乏有反清复明的影子,所以,孙殿英盗取明十三陵,怎么也说不过去,甚至还可能引来杀身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