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二十四史》文言文怎么才能看得懂?
优质回答:
我不爱看书!不懂!
其他网友回答
熟能生巧!多读,多看,再写,背熟,即可慢慢理解!
其他网友回答
我经常觉得文言体是古人懒得表现。什么惜字如金,多写几个字能怎么着?不过细想想还真不能怪古人,竹简上写字当然是能少写几个就少写几个,能一词多义就尽量一词多义,能用一个字概括的,绝不用俩,节省物理面积达到最大的信息记录量这就是文言体。不过发明造纸术之后这种书写方式还被延续下去,就有些古板了。
言归正传,因为篇幅所限,我只能说一下文言体这使用原理,掌握了原理,也就掌握了文言体的阅读以及使用方式,具体的每个字是什么意思,还是需要具体学习。首先咱们得知道一个事实,古人并不用文言体进行对话,最多带一些之乎者也之类的拽文,大体上接近白话文,不然文人岂不是只能和墨客交流,那文言体不就等同于外语了。一种不同阶级与职业都无法通用的语言,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文言体只是一种书写用的记录方式。你把它想象成电脑数据的压缩方式就可以了。
其次就是怎么破解文言文里的这些文字所表达的意思。打个比方,“阴”,在文言体里,经常表示一些不能被别人知道的,暗地中进行的秘密行为。这些事都得背地里阴着来,所以用一个阴字概括,比如说《三国志?曹仁传》里有一段描写曹仁处事找句子叫做,“阴结少年”,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在任何人包括这些年轻人的家人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收了这些年轻人作为部下。你看,我用一句话来解释这四个字,可见文言体的效率之高。反之亦然,“阳”字也是这种使用方法,只不过用来表现是正大光明,不藏着不掖着,摆在明面儿上行为。刚才我说的反之亦然,意思是说,反过来也是同样一种用法或者意思。用四个字就代表了一句话的意思,所以文言体的作用就是用最少的字,表示最多的意思,从而达到最佳的效率。是一种提高效率的手段。知道原理之后,大体你就能读懂一些了。
然后就是一些具体的使用方法。文言体有很多专用的词语用来表示专用的事物或者状态,比如说“羽檄”就是战争时需要快速送达的紧急文件,通常信封上插着鸡毛,你可以把它理解为鸡毛信。后来凡是需要紧急送达的信件或者紧急传的话都用“羽檄”表示,这些词就像英文单词一样,需要死记硬背。还有文言体中有实词和虚词的概念。大概有120个常用实词和有18个常用虚词,之间的关系是实词用来表现具体意思,虚词起到辅助作用,和实词组合起到表达使意思更准确或描绘具体表达的情绪的作用。而具体的使用方法也是需要死记硬背。但是,看文言体讲究观其大略,不要死抠字眼,要不然会累死。所以能掌握大概的意思然后把整篇文章串起来就能看个八九不离十,明白其中的含义了。当然,这只是粗略的能看个大概,想要更详细准确的了解其中含义,就想更加系统的学习文言体的架构,比如通假字,偏义复词的运用。把这些都掌握了之后,也就拥有了一定的文言体功底。
其他网友回答
读二十四史需要古文有一定功底。当然,如果只为知道历史的来龙去脉,你也可以看白话文翻译,但你就错过了古汉语最端庄、典雅、大气的一面,也错过了古汉语精彩绝伦的描写、叙事和申论。
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对白、史论、诏书、疏表常常用典,即引经据典(主要是儒家五经和历代文献典故)除了古文和现代汉语的文法差异,这算是现代人读二十四史的最大障碍。如果你对出典完全不清楚,读原文想理解原意,就比较困难了,即使看白话文翻译,也几乎完全失去了那种味道。此外,廿四史夹杂大量礼制、军政、文艺、历法、农工等方面的专有名词,是要有一定文化知识积累才能明白的。这些都是我们读二十四史绕不开的障碍。所以最好可以参考权威注释一起看。
我的建议是,读廿四史之前,先从清朝的历史文献入手。因为这个时期的文言文相比中古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唐宋时期的古文,更为通俗易懂。在清代文献中,我重点推荐康雍乾三代的谕旨诏书、奏折御批,例如《国朝宫史》和《啸亭杂录》(百度可搜),里面有大量来自《尚书》、《论语》、《孟子》等经籍的出典。可以先熟悉这种表达模式和常用的出典。廿四史所有政治伦理道德哲学的根本,都在儒家五经之中。五经不陌生,对廿四史里复杂深邃的人情世故、纲纪伦常,就有了理解的入口。再推荐一本书:明代张继编的《夜航船》,这是一本几百年前给青少年读的文化启蒙读本。看了你能基本有个轮廓(顺便知道自己原来还有很多东西要学)。
最后,选择你比较了解的历史人物,查到他们在二十四史中的相关纪传,进行逐字逐句的精读。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再阅读别的篇章自然就能更为顺畅了。如果时间比较紧张,建议上某宝买一本唐朝魏征主编的《群书治要》(二十多块包邮),其内容大多是唐朝之前的正史精华章节。
廿四史可以是打发时间的消遣读物,也可以是终其一生去慢慢体验的伟大的历史文化旅程。中华民族的灵魂,就在廿四史中,只有从这里才能真正读懂中国和中国人。你不必着急,着急也没用。
为了说明什么是出典,黏贴一篇诏书来说明。以下凡插有“⊙”字符的前几个字,就属于出典内容,看你是否能看懂:
东晋恭帝司马德文让位于宋王刘裕的诏书:r
夫天造草昧,树之司牧⊙,所以陶钧三极⊙,统天施化⊙。故大道之行,选贤与能⊙,隆替无常期,禅代非一族⊙,贯之百王,由来尚矣。晋道陵迟,仍世多故,爰暨元兴⊙,祸难既积,至三光贸位⊙,冠履易所⊙。安皇播越⊙,宗祀堕泯,则我宣元之祚⊙,永坠于地,顾瞻区域,翦焉已倾。相国宋王,天纵圣德,灵武秀世,一匡颓运,再造区夏。固以兴灭继绝,舟航沦溺矣。若夫仰在璇玑⊙,旁穆七政⊙,薄伐不庭⊙,开复疆宇。遂乃三俘伪主,开涤五都,雕颜卉服之乡,龙荒朔漠之长,莫不回首朝阳,沐浴玄泽。故四灵效瑞⊙,川岳启图⊙,嘉祥杂遝,休应炳著,玄象表革命之期,华夷注乐推之愿。代德之符,著乎幽显,瞻乌爰止,允集明哲,夫岂延康有归⊙,咸熙告谢⊙而已哉!昔火德既微⊙,魏祖底绩⊙。黄运不竞⊙,三后肆勤⊙。故天之历数⊙,实有攸在。朕虽庸暗,昧于大道,永鉴废兴,为日已久。念四代之高义⊙,稽天人之至望,予其逊位别宫,归禅于宋,一依唐虞、汉魏故事⊙。
其他网友回答
感谢邀请,你好我是东郭先生,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一、由简到难,兴趣为先!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记录历代王朝兴衰的历史,全部都是用古代的文言文写的,文言文对咱们大多数人来说是都是看不懂的文字,虽然文字简洁但读之却不明其意,很是伤脑筋呀!那么想看懂二十四史这样的全文言文历史该怎么办呢?其实也很简单,二十四史中也有上手快的,例如《三国志》,相信大家都看过三国演义在初中时也学习过其中的一些文言篇章,其实《三国志》和他们也大差不差,可以当做入门级别对待,看完了再逐渐升级去看其他难懂点的,另外兴趣爱好也很重要,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驱动力,它会使你能坚持看下去,并且能主动的去解决看书当中所遇到的问题,比如不会的会去查字典呀上百度呀等,可以自己先选一本自己感兴趣的来读例如我就喜欢看史记,那你就先看史记!
二、借用工具,辅助相成!
针对二十四史中有很多看不懂的文言文,想要了解清楚弄个明白那就需要借助工具的力量,例如可以直接上网搜该篇的翻译,比如史记中的周本纪,有词句子不理解就可以直接找翻译,在中国诗词网上翻译的都很详细!二十四史的都有!都能看的懂!
三、先读一遍,用笔作记!
想起了以前初中时老师教我们读文言文的方法,古人也是这样用的,非常实用,就是看到文言文时先不要去找句子解释,不要去一个字一个字的翻译,而是先把文言文读一遍大致了解一下整篇的意思,中间有不懂的地方也不要着急,可以用笔作个标记,然后直奔主题,直接去翻译自己不会的地方,再把前后一连贯,这样基本上就能看懂了!
四、对照视频,前后品味!
二十四史文言文看不懂其实也不能怪大家,因为文言文这种既书面又官方的语言在中国已经流传了上千年了,如果你能看的懂那就不叫文言文可以叫白话文,从古至今后世的人都在不厌其烦的翻译前人的作品专辑,不说其他的光一个红学就分很多流派,伴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这些古人的经典作品慢慢的正在被破解,有很多专家学者纷纷著书立说(说白了其实就是在翻译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个人观点主张)。例如在前几年就出来的一档央视文学栏目—《百家讲坛》二十四史中的每一史都有学者来讲,这种方法也不错,就相当于有人为你翻译,也是读史最快的一种方式,看完他们的视频后你可以再对照着书对比对比,相信慢慢你就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