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飞黄腾达里的飞黄指的是(腾达飞黄是成语吗)

网友提问:

成语“飞黄腾达”的“飞黄”指什么?

优质回答:

“飞黄腾达”是一个汉语成语,它主要是用来比喻一个人的官职、地位上升的很快。

“飞黄腾达”出自我国唐代文学大家韩愈《符读书城南》诗:“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

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三折:“李春郎飞黄腾达,赖长者恩荣德化。”

对这个成语,大家都比较熟悉,也会使用。但不少人对成语中的“飞黄”二字不甚理解。那么“飞黄”指的是什么意思呢?

一、什么是飞黄?

传说“飞黄”源于远古时期,是传说中的一种野兽,形状和马长的一样,叫“乘黄”,由于它会飞,又被人们叫“飞黄”。

1、我们可以从《山海经》记载 中看到:“白民之国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

2、在春秋军事家管仲的一篇散文《管子·小匡》中也曾记载:“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

3、西汉时,由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的一部论文集《淮南子·览冥训》有较详细的介绍 :“青龙进驾,飞黄伏皁。”

通过这些记载,我们对飞黄有了一定的印象,就是飞黄长相很象狐狸,它背上长着角,传说谁有幸能骑上飞黄这种神马,谁就能活到到2000岁。

在传说中,黄帝上天就是坐着飞黄,所以“飞黄腾达”以前是“飞黄腾踏”,“腾踏”,指的就是神马腾空急驰向前。所以我们从“飞黄腾踏”就可以看出来,飞黄应该是一种可以腾空奔跑的动物。

二、飞黄腾达的小故事

关于飞黄腾达这个成语,历史上有不少传说和故事。

1、韩愈的《符读书城南》就是一篇著名的“戒子诗”,它表达的是韩愈望子成龙的美好愿望。

韩愈的儿子小的时候十分顽劣,不爱学习,一看书就想睡。为了教育儿子,韩愈就写下了这首诗《符读书城南》。目的就是勉励儿子要努力读书,将来才可以飞黄腾达。

在韩愈教导下,他的儿子拜入当时散文家樊宗师门下刻苦学习,考中进士,曾一度官至检校礼部户部郎中。

2、我国明代著名大臣,文学家解缙少年时,十分聪慧,有一年,父亲送他参加乡试。当时解缙年龄小,由于路途远,父亲怕他累着,到时考不好。就让解缙骑在自己的脖子上进入考场。

这时一位县令考官,看到解缙骑坐在父亲的头上,大为恼火,认为这考生不知道孝道,不仅不孝敬父亲,而骑在父亲的头上,更是大不孝。

县令考官大怒,就说出“子将父做马”这一句话来。不巧,这句话还被解缙听到了,他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就连忙接道:“父望子成龙”。

后来,这两句十分对仗的句子,就演变成为千古绝句。解缙后来也争气,飞黄腾达,官至内阁首辅。

图片来自网络

其他网友回答

之前的文章曾经说过,成语与四字词语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于其文化。

成语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或者典故,而且往往还能引申出其他意思,比如杯水车薪、叶公好龙等等。本身就是一个故事,后来引申出其他意思,至今我们还在使用。说白了,就是成语有来历,有内涵

而四字词语就是普通的词语,或许只是简单的组合,没有任何故事,比如波浪滔天,雷声滚滚等等。看起来像成语,但并不是成语,因为没有来历和内涵。

这一点,是成语和四字词语最大的区别,所以别搞混淆了。了解这一点,我们再来说说“飞黄腾达”。

我们知道,一个人突然发财了或者升官了,众人都会夸一句“飞黄腾达”。飞黄腾达,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发迹,这个词属于成语。

从字面上来看,腾达可以理解为“腾飞到达”,但“飞黄”又是什么呢?

“飞黄”是一种神兽、瑞兽,早在西汉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览冥训》中,就已经出现了“飞黄”,即“青龙进驾,飞黄伏皁。”这里是说,黄帝时期,天下太平,祥瑞齐降,所以出现了许多瑞兽,有青龙、麒麟、凤凰等。

青龙、麒麟、凤凰都是上古瑞兽,飞黄能与它们并称,自然也是瑞兽。不过飞黄到底什么样?汉代人高诱在注解时,说到“飞黄,乘黄也,出西方,状如狐,背上有角,寿千岁。”高诱这么解释,并不是凭空猜测,而是根据《山海经》而来。

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郭璞 注:“即飞黄也。”——《山海经·海外西经》

不管寿几千岁,都可以证明,“飞黄”是一种(样貌)类似狐狸的神兽,后人多理解为一种神马。比如唐代张说在赞美李隆基所训练的舞马时,就是用飞黄来比喻,“不因兹白人间有,定是飞黄天上来”,可见古人把“飞黄”理解为天马。

不惟张说,包括《晋书》《隋书》唐诗等资料中,都是把“飞黄”理解为天马。他们还常常用“飞黄”来为骏马命名,甚至一些官职也用飞黄。

唐代以后,皇帝仪仗队中还有“飞黄旗”,元代飞黄旗上的飞黄就是带有双翼的天马,而且马身是黄色,脚下带有火焰,仿佛踏着风火轮一般。

解释完“飞黄”,再看看这个成语。实际上,“飞黄腾达”最早出现在元人所写的杂剧中。

李春郎飞黄腾达,赖长者恩荣德化。——无名氏《刘弘嫁婢》

元明以后,飞黄腾达这个词语开始普及,直到今天,我们还是会说起。

然而,前面说过,成语都有故事,这个飞黄腾达却没有,因为严格意义来说,它并不是成语,除非说它是从“飞黄腾踏”演变而来。

而“飞黄腾踏”才有故事,故事源自于韩愈所写的寓言诗《符读书城南》,这首诗很长,节选如下。

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

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

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

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

故事大概意思是说:两家各有一个孩子,生下来时都差不多,但是后来差距就大了。十二三岁还只是头发不一样,二十岁就一个清沟一个污渠了。到了三十岁,那就是一龙一猪,龙飞天去了,根本看不上地上那个蟾蜍。

这首诗主要是劝人们要勤于学习,学习的人会成为龙,飞黄腾踏;不学习的人就会变猪变蟾蜍,赖在淤泥中出不来。

这里说到的就是“飞黄腾踏”,其实韩愈之所以这么说是有道理的。

“飞黄”既然是天马,那就还属于马,马飞奔时是什么样的呢?要么就是前蹄腾空,后蹄踏地;要么就是前蹄踏地,后蹄腾空。所以用“腾踏”来形容马飞奔,引申出跑得快之意。

所以,用“腾踏”来表示人发财升官最合适不过,而“腾达”则表现不出来。这一点,清代人就已经发现了。

飞黄,马名。昌黎诗“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俗或误作腾达,且昧飞黄之义,故详之。——清代胡鸣玉《订伪集录》

所以说,“飞黄腾达”并不是最准确的说法,该用“飞黄腾踏”。

其实,虽然只是“达”与“踏”一字之别,但是意思其实差距很大。

所谓“达”,是指到达,它有一个目的地,表示快速到达某个地方或者完成某个目标,然后就止住了。所以,“腾达”就是腾飞到达。

而“踏”则仅仅是指踩着,“腾踏”则是说踏地腾飞,其没有止境,表示一个过程持续进行。

大家想一想,无论是祝福别人,还是祝福自己,是希望腾到一处就停止了呢,还是希望一直腾飞呢?我想答案肯定都是“一直腾飞”。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也应该是“飞黄腾踏”。

其他网友回答

飞黄:亦名“乘黄”。传说中的神马名。腾达:本作“腾踏”。上升高跳的样子。飞黄腾达,多比喻得意于宦途。

青龙进驾,飞黄伏皂。——《淮南子·览冥训》

飞黄腾达去,不能顾蟾蜍。——韩愈《符读书城南》

飞黄的解释:

(1)、传说中的神马名。又名乘黄。《淮南子·览冥训》:“青龙进驾,飞黄伏皁。”高诱注:“飞黄,乘黄也,出西方,状如狐,背上有角,寿千岁。”唐张说《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不因兹白人间有,定是飞黄天上来。”

(2)、指古代勇士飞廉与中黄伯。《文选·张协<七命>》:“於是飞黄奋鋭,賁石逞技。”李周翰注:“飞,飞廉;黄,中黄。”

乘黄的解释

(1)、传说中的异兽名。《山海经·海外西经》:“﹝白氏之国﹞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郭璞注:“即飞黄也。”

(2)、传说中的神马名。《管子·小匡》:“地出乘黄。”尹知章注:“乘黄,神马也。”后用以指御马。《资治通鉴·齐明帝永泰元年》:“﹝李彪﹞坐舆禁省,私取官材,輒驾乘黄,无所惮慑。”胡三省注:“乘黄,御马也。”

(3)、泛指良马。明何孟春《馀冬序录摘抄》卷五:“番饶马而无茶,故中国得以摘山之利易彼乘黄。”

四匹黄色的马。《诗·郑风·大叔于田》:“叔于田,乘乘黄。”毛传:“四马皆黄。”《礼记·杂记上》:“陈乘黄大路於中庭。”孔颖达疏:“陈四黄之马於大路之西。”

飞黄腾踏的解释

形容马的飞驰。后多比喻官职地位升得很快。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

元陈赓《武善夫桃源图》诗:“飞黄腾踏有天倪,紫电转盼天山低。”亦作“飞黄腾达”。

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三折:“李春郎飞黄腾达,赖长者恩荣德化。”

《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只这苏州城内有无数高才饱学,朝吟暮咏,受尽了灯窗之苦,尚不能勾飞黄腾达。”

叶圣陶《倪焕之》二:“那时还行着科举,出身寒素,不多时便飞黄腾达的,城里就有好几个。”亦省作“飞黄”。

明邵璨《香囊记·起程》:“及早飞黄千里,扬姓字耀门楣。”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司文郎》:“贱名已録,所未投到者,欲一见飞黄之快耳。”

冯德英《苦菜花》第四章:“功成之日,飞黄之时,幸勿遗我碌碌也。”

其他网友回答

飞黄腾达

比喻人骤然 得志,官职、地位升得很快。原作飞黄腾踏。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 后作飞黄腾达。

飞黄:古代传说中的神马名,跑得很快。

腾达:高跳的样子。

成语故事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儿子韩符少年时十分贪玩,不喜欢读书,韩愈专门写诗教育儿子要立志飞黄腾达,诗文即:“两家各生子,孩提巧相如,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

其他网友回答

指传说中的一种神马,又名“乘黄”。《淮南子?览冥训》有“飞黄伏阜”句,高诱注:“飞黄,乘黄也,出西方,状如狐,背上有角,寿千岁。”“腾达”也作“腾踏”,指马腾空奔驰的样子。“飞黄腾达”形容骏马飞驰,后多比喻官职、地位上升得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