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为什么孔子、孟子、老子的名字后面都有子?
优质回答:
先秦时代,爵位从高到低依次是王、公、侯、伯、子、男,对于士大夫阶层,姓氏后面加一个“子”,表示对他们的尊称。就好比日本人称呼某人时,总是在后面加一个“君”字。所谓诸子百家,就是说这些人仅管没有官身,在是在学术思想上有突出贡献,皆成一家之言,故给一个“子”爵,以示尊称。
后世对于在学问上有卓越贡献,在某方面学问上具备宗师级的人物,也给一个“子”,比如程朱理学中的朱熹称为朱子。诸子多数在春秋战国时代产生,后世产生的大方之家少之又少,唯有程朱理学两子,明代心学王阳明一子,其它只能称大师、专家、教授,再无“子”产生了。
诸子百家中以儒墨道法四家为显学,其中以儒家产生的“子”最多,法家产生的泰斗爵位最高。儒家先后有孔子、曾子、孟子;而法家的卫鞅不是卫子,而是商君,爵位是君爵,高于公侯爵,仅低于王爵。
如果自认为学术高超,思想深邃,也可自称某“子”!比如《武林外传》中的莫小贝同学就自称莫子;百家讲坛上的易中天也有实力称易子,新儒学大师于丹也有实力称为于子!至于那些招摇撞骗,不学无术的砖家叫兽,我们可以称之为竖子!
其他网友回答
“子”在中国古代是对男子的尊称,称老师或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如孔子、老子、孟子、庄子、墨子等。
周王朝东迁以后,学术重心由王宫逐渐转移到民间,一时大思想家辈出,如,老子、孔子、庄子、墨子、孟子等。他们著书立说,成一家之言。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楚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创始人。与弟子周游列国。晚年修订《诗》《书》《礼》《易》《乐》作《春秋》,其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记录在《论语》中。其儒家思想经后世改造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被尊称为“亚圣”。作品收集在《孟子》中。
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蒙人,哲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代表作《庄子》,又称《南华真经》。
墨子:名翟,战国宋人。墨家学派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墨家在战国影响非常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还创立了几何学,物理学,光学等一整套科学理论。在当时有“非儒即墨”之说。代表作《墨子》。
其他网友回答
在古代,子放在姓氏后有尊崇的意思,相当于今时所谓的先生、老师。古代因男尊女卑的思想严重,所以一般只用于对男性的尊称。但也有敢于打破陋规的人,如苏东坡的七绝:欲把西湖作西子。将西施尊称为西子。可笑的是假大师余秋雨,或者是不学无术,不懂装懂,或者是顽固死抱已被抛入棺材的陈腐观念,摆出一副伪君子师爷的面孔,教训将西施称为西子的人。你说他可笑不可笑?居然教训起苏东坡来!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
子字在古代尤其先秦时代,子常做尊称。如我们熟知的周代爵制,公侯伯子男。《春秋传》说:“列国之卿当小国之君。”小国之君子男同等,不可以并称,故著子去男以从尊者。汪中《述学别录》云:“古者孤卿大夫皆称子,”《春秋左传注。桓十三年》云:“春秋之例,旧君死,新君立,当年称子,逾年称君。”还有个例,《左传。僖二十七年》:“杞桓公来朝,用夷礼,故称子。”杞本伯爵,因用礼不当,被贬班称子。《礼记。曲礼下》甚至说,地处边疆者,虽大国也一概称子。比如楚国,虽然自己称王了,但是在中原诸侯和儒家口里,还是楚子。总之小国之君和卿大夫都被称为子。子字后来从尊者专用扩展到有道德者也可用,即在姓氏之后加子以示尊敬。如孔子、老子、墨子、荀子、公羊子等,但是这个子字的意思等同于现在尊称人‘某先生’。而在姓氏之前冠以子字,如子路、子贡等,这个子字的意思是‘我的老师’,是诸子后辈对前辈的尊称。在论语里记录孔子所讲中称弟子均为回、赐、有等,不用子字,记录其他弟子所讲则在姓氏之前加子字表示尊师。但是颜回因地位高,不在姓氏前加子,而是与孔孟老庄一样在姓氏后加子字。再有子字单用时,等同今天您意思,如诗经中‘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这个子字就是您的意思。由此可以看出”子“字是对古代大能大贤的一种敬称,像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在当时是很有影响力的人,老子的本名师李耳,为了彰显对他的推崇故尊称他为老子;依次类推孔子本名是孔丘,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绝对是大圣大贤之人,由此可见能用子作称呼的都是当时的大贤之人,在当时都是具有影响力的人。
其他网友回答
春秋时代,百家争鸣,陆续出现了一批大学问家如老子、孔子、孟子、墨子等。其后都带有一个“子”,此“子”在语法上作人称代词,是指“先生或者老师”的意思。在当时的语境里,可谓是对各大学问家的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