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说一个历史上最让你惊艳的人名。为什么?
优质回答:
历史上最让我惊艳的人是我的先祖揭暄。为什么呢?不是因为他是我的祖宗就惊艳,而是因为揭暄是明末清初中国杰出的思想家、军事家、哲学家、天文数学家和西学家。大家知道,自古临川多才子,唐宋八大家中,临川就有2位——王安石、曾巩,目前在抚州名人雕塑园内的66位才子,大多是文学和诗词、戏剧、书法等方面的,而揭暄一个人就填补了临川才子中的军事、天文、哲学、西学等多个领域的空缺,大家说,这样伟大的人物能不让人惊艳吗?
下面让我细细道来:
揭暄,字子宣,江西广昌人,世人尊称揭子。揭暄出身于将门之后,其始祖揭猛,原名史定,与南越国太子婴齐互为人质,婴齐到长安,史定到揭阳当首任县令,公元前一百一十一年,史定将揭阳和平归汉,并助汉收复了南越国,因功勋卓著,被汉武帝刘彻赐封为安道侯,并因邑赐姓为揭,因其作战勇猛赐名为猛。 揭暄是揭猛第57世孙,也是一位将军,参与领导了江西的抗清斗争,他汲取《孙子兵法》及明代之前历代兵法之精华,结合抗清斗争实际撰写的《揭子兵法》(原名《兵经》《兵经百篇》),
江西布政使吴炳读后拍案叫绝:“此异人异书也!”著名天文数学家方以智、方中通称誉揭暄是“生千古下,集千古智,为张祖邵蔡申中土之气,岂甘为远西所轩轾的千古奇人。”“其论述出于大西诸儒之上。”李梦日、方中甫说:“交尽天下好友,不如交一异友。读尽天下好书,不如读一异书。”
揭暄是中国古代稀有的、杰出的军事家。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揭暄除了著有像《孙子兵法》一样的战略类兵书《揭子兵法》外,还著有被誉为古代战术百科全书的战术类兵书《揭子战书》,还著有阵法阵图和兵器制造类兵书《揭子兵略》,这在古代任何一位军事家中都是没有过的,可以说,揭暄是中国古代军事著述最为完备、最为系统的第一人。大家可以读一读历史,中国古代著有兵书的只有司马穰苴、孙武、吴起、孙膑、韩信、张良、曹操、诸葛亮、李靖、刘基、戚继光、揭暄等12人,以战法传世的极少,与《揭子战书》有些相似的《草庐经略》《百战奇法》,其作者还无从查考;同时以兵法、天文学传世的,除揭暄外,我知道的还有徐光启;同时以兵法、战法、天文学、哲学传世的,只有揭暄一个人。《揭子兵法》是清代一部很重要的兵书,是清代后期影响很大的一部军事著作。它继承了中国古代优秀军事思想,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揭子兵法》对于开启中国军事思想的近代化之路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说它是发展了的《孙子兵法》一点也不为过。书中一百个智慧谋略,体现了揭子博大的军事思想、哲学思想、和谐思想。该书虽是兵书,但通篇贯穿着和谐思想,100篇中有40多篇讲到了和谐,为此,时任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上将曾撰文《和谐,是贯穿揭子兵法的重要思想》。该书在战争观、谋略、治军、用人以及后勤保障等方面,都有很多独到的见解。揭暄对这本书颇为自负。他在《凡例》中说“七子之言,破碎杂出。”“此则补其缺,破其拘。”“七书所制者皆劣将,此书所制者皆能将。”没有真本事,何敢出此言! 揭暄抓住了中国古典兵学的逻辑体系乃是概念范畴体系这个纲,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论述。揭暄所述的百个概念范畴,为军事学上众多分支学科的建立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副会长吴如嵩少将说:“在中国长期延续的封建社会中,其植根于农业社会的古典兵学已经走向终结,面临新的阶段、新的技术即将诞生的前夜,一种要求建立新的军事学术体系的要求正在萌动,《揭子兵经》就是反映这种萌动的最明显的表征。”该书从三百多年前的手抄本至今已出版了数十个不同的版本。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军事委员会曾出版此书,下发部队官兵一手一册,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思想宝库·论军事》收入的名句数量:孙子最多,揭暄紧随其后,吴子居第三。2008年4月26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揭子兵法研讨会上,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等驻京大单位的我军高级将领和专家学者对揭子兵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足见《揭子兵法》在中国军事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强大的生命力、深远的影响力。
揭暄是清代著名的科学家,中国清代44位科学家,揭暄名列第19位。揭暄有多部天文学、地理学著作传世。揭暄是中国清朝唯一一个绘出“月面图”的人。揭暄是中国清代最有影响的天文数学家。伽利略是西方第一个使用望远镜观测天象的,徐光启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望远镜观测天象的,揭暄是江西第一个使用望远镜观测天象的。为精察明辨宇宙的奥秘,揭子博览群籍,考据精核。昼则运筹推步,夜则仰观星象。整个心思无时不在日月星辰间遨游神驰。经过五十几个春秋的拼搏,于1684年完成了《璇玑遗述》巨著。揭暄指出:“天在太虚,如一尘之举。地在天中,如一尘之停。”“天体圆,气亦圆,故所生之物必圆。竹木形长,长而圆;禽兽形横,横而圆;人身头面手足,具各种形而皆圆。天圆则地圆,天地圆则无物不圆。”揭子创立的“天外皆天,天内皆天”、“天球无数”、“无始无终”、“天地大矣,无边无际”的字宙无限论,否定了哥白尼关于太阳是宇宙的中心的说法。其研究成果显然超出了哥白尼的研究领域。在西学刺激下,揭子以气本论为基础创造性地形成了一个完备的宇宙体系——以元气漩涡说为核心的新浑天说。而且给出了动力机制。针对儒家格物和西方自然研究的一些不足,揭暄对元气旋涡、岁差、左旋、金水星的运动、潮汐以及西方的三际理论提出了独特而新颖的观点。这在整个中国古代都是非常独特的。在中国科学史和中西交流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此书在清初影响极大。以至成书之后“争传者几履满户外矣”。受康熙帝赏识的著名天文数学家梅文鼎读后,手抄其精语另为一卷,名为《璇玑尺解》,称其“深明西算而又别有悟入。其言七政小轮,实为古今所未发。”并把他与汤若望(SCHALL VON BELL)、穆尼阁(N.SMOGOLENSKI)及王锡阐一起并列为当时四大天文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鉴于梅文鼎在清代的地位及其对揭子著述的垂青,使得揭子的书后来一版再版。像揭暄这样能通中西而成一家之言的极为少见。时人对揭暄的赞誉不在于他对西学的吸取上,而在于他能超越西学有所发明创新。梅文鼎、方以智也是从他超越西学的角度来称赞他。方中通将此书看作超越中西天学的著作。无论比之中国的天学还是西方的宇宙论,它都是一部创新之作。故方中通又将此书命名为《写天新语》。在数学和地理等领域,揭暄亦有很深的造诣。日本《数学大辞典》还载有揭子的条目。此外,揭晓暄还著有《道书》《射书》《帝王纪年》《揭方问答》《天人问答》《周易得天解》《星图》《星书》《火法》《禹书》《舆地图》《水注》等,涉及军事、天文、地理、历史、哲学多个领域,真知灼见,甚为海内外学者所推崇,至今还有很多国内外学者在研究揭暄的天文学、气象学乃至西学。
揭暄是哲学家、思想家。揭暄有哲学专著《揭子性书》传世。揭暄的哲学思想还散见于他的其它著述之中。《揭子性书》是揭暄以传统心性之学为主题,综合儒佛道各家学说撰写而成的。该书由外及内,从宇宙到人心,丝丝入扣,环环相连,具有很好的系统性,是一部很新奇的著作,是揭子学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中闪耀着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揭子阐述了各种性的本质,并作了唯物化的解释,认为都是气的各种表现。指出:“真心即性,真性即心”。揭暄对古代的心性之学,尤其是宋明理学颇有异议,认为他们并没有渗透心性学之根本。在程朱理学中,“总天地万物之理”是太极,而万物中又各有太极;无极只是太极的极致,是无之中的至极之理。揭子认为这种理论太过简单,因此他在卷一中指出性始于虚初,之后依次为太虚、天天、天、天地……性根,然后才到性,之后为心,对宇宙到人心进行了细致的分疏。揭暄还对儒佛道各家经典的性命说进行了点评,指出其中的种种不足。揭暄认为,性理之学已经失传很久,他所要做的就是不避天地忌讳,阐明心性之学。揭暄不但对先儒性理之学提出了批评,在天学上也对前人多有不满,因此撰有《昊书》。《性书》的主题是心性之学,《昊书》则是言天地万物之书,正如作者所说,两书实相表里,应一起参阅。揭暄自认为他在这两部书中已把天地间的道理说尽。其友谢毓玄读其著述后顿有豁然开朗之感。在《揭子兵经》一书中,有很多篇章阐明了揭子丰富的军事哲学思想。比如:揭暄用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解释古代的天文术数。他认为风雨云雾是一种自然现象,其产生与社会活动没有必然联系,但人们可以利用这些现象为社会活动服务。揭暄明确提出了军事事物具有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他对军事上的许多问题都能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述,强调我用计,敌亦用计,我变敌亦变,只有考虑到这一点,才能高敌一筹,战而胜之。揭暄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相互变化,主张以变制变,活用兵法。他认为阴阳、主客、强弱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指出用兵要善于随机应变,因敌之巧拙,因己之长短,因将之智愚,因地之险易而灵活用兵。
此外,揭暄的西学成就在当时也是无人可以比肩的。对于西学,揭暄既不同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等人出于信仰全盘吸收,又不同宋应星、王夫之、杨光先等人自我封闭彻底排斥;既不同王英明、熊明遇不太加批判的吸收,也不同方以智的“浅尝辄止”,与游艺自然研究的庞杂。他在批驳西学的基础上超越西学并塑造自我,向更高更远更深的方面拓展,因而总是看人所不见,想人所不想,发人所不发。形成的兵学和宇宙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甚为罕见。所谓旁观者清,西学这个他山之石成为揭暄锻造自身理论的镜鉴。揭暄之所以在兵学研究上有过人之处,与他多年的作战实践和通晓哲学、西学特别是科技有关;而揭子的宇宙论明显优于同时代的人,又与他敢于怀疑和创新的儒将性格以及精通军事、韬略满腹和思想新锐敏捷有关。刘亚洲在《百岁空军》一文中说:“军事需要科技。科技反过来又推动军事革命。二者是双胞胎。”揭暄就是军事和科技这对双胞胎的化身,因而他的兵学和天文学著作才能别有创意高人一筹。《揭子兵经》、《揭子战书》、《兵法纪略》、《璇玑遗述》等经典著作,是揭暄在中国的军事、科学史上书写的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将一个集军事理论、作战实践、宇宙论、哲学、科学、西学于一身的立体的揭暄展现在世人面前。
虽然揭暄这么优异,但在军界、科技界之外,知道他的人并不太多。原因很简单,因为揭暄是抗清复明的一代战将,是清朝统治阶级封杀的主要对象。即使到了民国时期,在编写《清史稿》的时候,也许还是考虑到揭暄是抗清将领的原因,竟对他的抗清活动和为父报仇的事只字不提,只简略介绍了他在天文学上的贡献。不知是揭暄独特的人生经历、人格魅力,还是因为其著作影响实在太大的缘故,清朝思想家、史学家魏源等人硬是冒着被革职甚至斩首的危险,将他的兵学、天文学著作收入到《清经世文编》、《皇朝经世文编》、《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和《续四库全书》等大型辞书中。
有奇男子而后有奇事业,有真学问而后有真文章。一部兵书可为王者师,一部兵法可以敌万人。揭暄由兵学到天学,从救世转而学理,虽然没有实现平治天下的宏大抱负,但其兵学、天文学、哲学等经典著作,至今闪烁着明亮的智慧之光,仍将在中国文化史上焕发出璀璨夺目的光彩。
大家说, 揭暄是不是世界历史上最聪明的一个人?是不是中国古代独一无二的一个异人?是不是值得大家惊艳的人?
我姓揭,我荣光!我姓揭,我骄傲!
其他网友观点
高渐离 他在荆轲刺秦临行前击筑而荆柯放歌唱出千古名句。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扶苏。他因反对父亲秦始皇焚书坑儒。被派去督促修长城 助蒙大将军抵抗外侵
司马相如是汉武帝时政治家文学家他与卓文君爱情故事留传至今
鱼玄机 女诗人 她有五十首诗收入全唐诗集 了不起 一个封建社会女子
秦少游 北宋政治家词人 一生坎坷 游历各地多处留下遗址 今人难忘
仓央嘉措 他虽是佛界僧人乌情不开堪称一绝 让人不知道原由。故有情僧雅号。
徐悲鸿 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强调国画蚀入西画他技巧对中国画坛影响大尤其奔马图享誉世界。我见画犹如马迎面奔来。快闪开
其他网友观点
公孙轩辕,长孙无忌,高渐离,李清照,魏长风,纳兰容若,蒋介石。
其他网友观点
我最喜欢的名字是”柳如是”。”如是”,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却内涵丰富。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贺新郎》,全文如下: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沈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辛弃疾在词中述说了自己的一生,表达了不肯随波逐流的清高。柳如是也这样。
柳如是是江南名妓,位列”秦淮八艳”之首。她从小聪慧过人,爱好诗词、音律。但因为家里贫穷被卖到吴江为奴。后来年轻增长,变成一位亭亭玉立的美人。十岁时她被江南名妓徐佛收养。从此便在乱世风尘中周旋着。柳如是虽然身在青楼,但她不肯沉沦,出淤泥而不染,有着深厚的政治抱负和爱国情怀,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爱情。
“如是”,是她最好的写照。
其他网友观点
好听好看的姓名可以分为六类:
1. 负面词汇的恰当搭配,能极大提升名字境界:
徐悲鸿——悲字用得绝了。看起来是个名字里绝对不应该用的负面效果词汇,但搭配的好就是这个升华了的效果。
李苦禅——苦同上面的悲。
张恨水——同理,这种负面意境词汇的运用,极好得展现了汉语的精髓。
2. 动词的活用!!
跟上面不同,这一类一般人就可以驾驭了。
汉语的单个字里压缩的意义非常充沛,这和英语这样的表音文字完全不同,归结到起名上,我觉得最高的境界是要通过名字给人强烈的画面感,最好两个字带人进入一个极有想象力的情景,这名字就成功了。而要达到这个效果,最好的办法就是“动词+名词”或者“名词+动词”的组合,一个画龙点睛的动词,能够赋予名字一个动态的视觉效果,更灵活生动。举几个例子:
李可染——染,孤僻动词,很少在名字里看见,但意境非凡!
林风眠——眠,“风眠”,这个意境就像一幅水墨画,绝了。
何香凝——凝
金圣叹——叹,这个例子简直完美,除了这位大仙,还有谁把这个奇怪的叹字用在名字里,而且完美契合身份?
季羡林——羡
贺知章——知
苏步青——步,步在这里如果作动词理解,有踏青或者追随青的意思,当然名字本身也有平步青云的意思。
霍去病 or 辛弃疾
3. 用典
这就没什么好解释的了,拼起名人的学识:
夏铸九——出典自“夏铸九鼎”,铸这个动词也赋予名字一个非常生动的氛围(题外话:这位先生是台大城乡所的主任,虽然是个年纪不小的大教授但是形象很潮也很帅,有幸共事过几天。。)
陈省身——三省吾身,另外省(xǐng)字也是一个动词,与上一条也恰合。
李商隐——出典自“商山四皓”,但隐字在名字里也给人动词的感觉。
柳如是——自号,“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4. 依托姓的优势,姓和名连接而成的独特情景
这一条目的关键在于怎么运用与生俱来的天赋——姓氏。姓氏用好了,和名字组合起来能创造非常完整的意境:
白居易——其实原本应该归上一条,典出《礼记?中庸》:故君子居易以俟命。但后来流传甚广的段子把这个名字变成另一个意思,反而更有趣。。。
白玉蟾——多么生动的形象。。。
东方来——姓东方,名来。
任我行——金庸先生的取名也是一绝,光看名字一位大侠就跃然纸上。同类的还有风清扬。
龙傲天——先别笑,这个龙姓实乃点睛之笔,你换个姓试试,气势瞬间荡然无存。。。
5. 虚词,或是抽象、宗教、哲学内涵词的运用
鱼玄机——初名鱼幼微,后来当了道士。
房玄龄
谢灵运
魏无忌
章乃器——典出柳宗元《视民诗》“乃器与用”。
郭沫若——名字取自沫水、若水,但组合在名字里却别有一番风味,若很有意思。
祖冲之 or 王羲之——魏晋时人在名字中习惯用“之”字,据说与“五斗米道”的秘密宗教有直接关系。
6. 适度选用极不常用的名词或是形容词
严歌苓——(老)女神的名字。这名字非常有韵味,歌在这里可以作为动词理解,但我认为不作更妙一些;点睛的名词“苓”,虽然不常用,但好在大多数人都能读对(虽然音调不一定)。
温庭筠——双名词,并且是两个不常用的名词,但意境非凡。
竺可桢——桢字用得好。如果不用桢,换个相似意思的名字“竺国柱”,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陶渊明——渊勉强也算吧,两个形容词。
其他网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