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什么两次废掉太子胤礽(康熙废太子胤礽原因)

网友提问:

康熙为何要两次废掉太子胤礽?

优质回答:

在清朝历史上的众多皇子中,康熙帝曾经的太子胤礽是十分幸运的:因为康熙帝对赫舍里皇后的深爱,他在2岁时就被正式封为皇太子、成为清朝历史上第一位公开册立的皇太子;但胤礽更是不幸的:曾经深受父亲喜爱的胤礽虽然当了38年太子,却一生曲折,在两起两落之后未能如愿继承皇位,落得晚景凄凉的结局。从历史记载来看,胤礽被废可谓是咎由自取,除了他的才能未能达到父亲的期望之外,他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犯下的诸多错误(窥伺皇权、结党营私)也导致了他的悲剧结局。

胤礽画像

要想解答这一问题,我们可以按照“两立两废”这条线索简单回顾他的一生:

一、子以母贵、成为太子(1675年)

胤礽之所以能够获得父亲青睐、成为太子,与他的生母赫舍里皇后关系密切。赫舍里皇后是康熙帝的结发妻子,从1665年与康熙帝结婚之后,便深受康熙帝的宠爱。1674年,赫舍里皇后在生下胤礽后不久便因难产逝世,年仅22岁。由于对赫舍里皇后的怀念,康熙帝决定在1675年时册立年仅2岁的胤礽为储君,他的这一决定也得到了孝庄太皇太后的认可。康熙十四年(1675年)12月13日,康熙帝正式昭告天下、册封太子。诏书原文如下:

“自古帝王继天立极、抚御寰区、必建立元储、懋隆国本、以绵宗社无俯顺舆情。谨告天地、宗庙、社稷。于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授胤礽以册宝疆之休。朕缵膺鸿绪、夙夜兢兢。仰惟祖宗谟烈昭垂。付托至重。承祧衍庆、端在元良。嫡子胤礽、日表英奇。天资粹美。兹恪遵太皇太后皇太后慈命。载稽典礼。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大典告成、洪恩宜霈。所有合行事宜、开列于后。于戏。主器得人、益笃灵长之祜。纶音式涣、用昭浩荡之仁。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被册封为太子之后,胤礽也得到了最高规格的待遇:除了邀请李光地、张英等大儒负责太子的教育之外,康熙帝有时还会亲自向太子传授治国之道。在康熙帝的培养下,胤礽熟练掌握了汉语、满语和蒙古语,逐渐成为精通儒学的人物。

电视剧《康熙秘史》中由蔡琳饰演的赫舍里皇后

二、触怒父皇,首次被废(1708年)

事实证明,过早被立为太子对胤礽的性格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随着年龄增长,他逐渐变得骄横傲慢、与众兄弟之间的关系也十分淡漠。出于对权力的觊觎,胤礽对父皇的态度也开始发生变化,父子之间也逐渐产生矛盾:1690年7月,康熙帝亲征噶尔丹时突然患病,于是他召胤礽和三子胤祉前来探病,但胤礽在探病时反应冷淡,令康熙帝十分失望。此事也成为父子关系恶化的转折点。不过,康熙帝此时仍然对胤礽寄予厚望,于1695年册立太子妃瓜尔佳氏、开始锻炼他处理朝政的能力。1696年,康熙帝再次征讨噶尔丹时便命令太子代行监国之职。太子也利用监国之机结成朋党、开始在自己周围形成一个以他的舅舅索额图为首的“太子党”,康熙帝班师回朝后察觉到了这一点,便开始暗中打压太子党的势力。

《康熙王朝》中由陈道明扮演的康熙帝

1697年康熙帝远征宁夏时,太子党的势力又进一步膨胀,使得康熙帝更为不满。1698年,为了消除太子党一家独大的不利影响,康熙帝开始让受封的其他成年皇子参与国家政务,希望通过多方斗争平衡朝中政治势力。然而,康熙帝这一举动也导致其他有意争夺储君之位的皇子开始攻击太子、导致政治斗争愈演愈烈。在政治斗争中,胤礽自身才干不足、骄傲自满的缺点也暴露无遗。在太子党与反太子党斗争日渐激烈之时,康熙帝对胤礽也日渐不满,他于1703年将太子党首领索额图下狱处死、并以党锢之罪严惩了其他的太子党成员。然而此时胤礽不知收敛,依然我行我素。1708年时发生的另一事件则直接导致了胤礽被废:康熙帝率领诸子围猎时,第十八子胤衸突然病逝。得知这一噩耗后,随行的其他皇子都反应平淡。康熙帝感到十分痛心、便将他们怒斥一番。不明就里的胤礽在夜晚时跑到父皇帐外窥视、打算了解父皇的真实想法,正好被康熙帝抓个正着。康熙帝认为胤礽阴谋弑君,盛怒之下便起了废太子的心思。1708年9月,康熙帝返回北京后便下诏废黜胤礽,此时距胤礽被立为太子已经过去了34年。诏书原文如下:

“从前索额图助太子潜谋大事。朕悉知其情将索额图下狱处死,今胤礽欲为索额图复仇结成党羽、令朕未卜今日被鸩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似此之人岂可付以祖宗弘业。且皇太子胤礽生而克母(嫡后)孝诚仁皇后,此等之人古称不孝,朕即位以来、诸事节俭,身御敝褥足用布袜。胤礽所用一切远过于朕,伊犹以为不足。恣取国帑、干预政事、必致败坏我国家、戕贼我万民而后已。若以此不孝不仁之人为君、其如祖业何!”

《康熙王朝》中的索额图

三、为平纷争,复立太子(1709年)

康熙帝废黜胤礽的本意是希望诸位皇子以此为戒、禁止结党营私,但皇子们争夺储君的政治斗争却反而日渐激烈。皇长子胤禔夺嫡失败一事,则成为胤礽恢复太子地位的重要诱因。胤礽的复位,很大程度上是康熙帝怀念旧情、希望以此平息皇子内斗所致。胤禔误以为父皇打算废嫡立长,他便借着看守胤礽的机会提出愿帮父皇杀死胤礽的要求,但此举最终招致康熙帝的反感和厌恶。胤禔暗中诅咒太子的阴谋被揭发后,康熙帝也在1708年时下令将胤禔终生幽禁。处理了胤禔之后,康熙帝便在1709年时以胤礽病情好转为由、恢复了他的太子之位。

《康熙王朝》中的胤禔

四、不思悔改、再遭废黜(1712年)

胤礽被重新立为太子之后,又故态复萌、走上了结党营私的老路。他甚至已经开始厌倦了长期处于太子之位的状态,开始试图阴谋夺取皇位,这最终导致他彻底失去了继承皇位的可能。1711年爆发的“沈天生案”标志着皇帝与太子之间的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康熙帝见太子并无悔改之心,便决定再次废黜胤礽。1712年9月,康熙帝下诏称:“皇太子胤礽自复立以来,狂疾未除,大失人心,祖宗弘业断不可托付此人。朕已奏闻皇太后,著将胤礽拘执看守”,第二次废黜胤礽、将后者终身幽禁。就这样,当了38年太子的胤礽在幽禁中度过了余生,他在被幽禁13年后郁闷而终,时年52岁。

总之,胤礽被两度废立的原因大致可以总结如下:

两次立胤礽为太子的原因基本都与亲情相关。一立是出于康熙帝对已故皇后的深爱和追思之情;二立则是为了平息皇子内斗、并给予胤礽改过自新的机会。

两次废黜胤礽的原因也大致相似,主要包括觊觎皇权、结党营私等恶劣举动威胁了康熙本人的统治。毕竟在权力面前,即使是父子亲情都毫无意义。当然,康熙帝本人也应负一定责任,他对太子的骄纵、未能采取措施巩固太子权威等政治失误也导致了太子的悲剧结局。

其他网友回答

胤礽,清朝唯一一位、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明立皇太子,清圣祖(康熙帝)嫡长子,齿序行二,生母为清圣祖原配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康熙十三年出生,次年即被父亲清圣祖正式册立为皇太子。

因为名分早定,可以这么说,胤礽从懂事起,天底下除了曾祖母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和父亲清圣祖,就是他最大,所有人都得围着他转。而这样的成长环境也造就了胤礽任性妄为的性格和对兄弟、甚至父亲的冷漠。到最后,胤礽甚至喊出了“古往今来,岂有四十年太子乎?”这话什么意思?“爹啊,你怎么还不死?”不是吗?

康熙四十七年,清圣祖第一次废黜胤礽只不过是长期父子矛盾的总爆发而已。实际上,很早之前清圣祖就已经对胤礽有所不满了。早在清圣祖亲征噶尔丹期间,胤礽与皇三子赴大营探望病中的父亲清圣祖时,胤礽便表现得相当冷漠,以至于清圣祖很快便将他打发了回去,单独留下了胤祉。此事让清圣祖的心阵阵发凉,多年之后废黜胤礽时清圣祖仍然提起此事,可见影响之深。对皇帝老爹尚且如此,对兄弟、群臣可想而知。清圣祖给出的废黜胤礽的理由当中就有对兄弟冷漠和虐待大臣这两条。

除此之外,因为清圣祖大肆任用其他儿子,让胤礽觉得自身的地位遭到了严重的威胁,实际上也的确如此。胤礽为了自保,身边渐渐聚集了不少所谓的“太子党”,而皇太子结党自古以来都是皇帝们的大忌,这也为后来清圣祖废太子埋下了伏笔。到了最后,清圣祖内心甚至近乎已经认定胤礽心怀不轨了,就连儿子在屋外看看他这位老爹在干嘛都成了“窥视君父、图谋不轨”的罪名。足可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最终,康熙四十七年,父子矛盾总爆发,清圣祖正式迈出了废太子这一步。

其实,彼时的清圣祖内心也是纠结的。毕竟自己在胤礽身上倾注了太多地心血,寄予了太多的期望。从内心而言,清圣祖并不愿意接受自己对胤礽的培养是失败的这个结论。这也是后来清圣祖复立胤礽为皇太子的原因之一。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恐怕清圣祖第一次废太子之前自己也没有料到问题会这么严重。

胤礽第一次被废之后,唯一的嫡长子、皇太子没有了。理论上,所有的庶出儿子都有机会。于是,清圣祖的儿子们纷纷粉墨登场。先是皇长子胤禔暗示父亲杀了胤礽,并表示自己愿意担下这个骂名。紧接着,皇三子胤祉举报胤禔以巫蛊之法魇阵胤礽。再之后,皇八子胤禩也跳了出来,联络群臣上书举荐自己出任新太子,这一切的一切让清圣祖有些始料不及。虽然清圣祖知道儿子之间有争斗,这也是可以预见的。但是清圣祖没有想到,儿子们之间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而且群臣也早已开始纷纷站队了。面对诸子夺嫡的白热化,晚年的清圣祖明显有些力不从心了。这时候,清圣祖最需要的是政局稳定。可是,无论选谁当这个新太子都避免不了与胤礽同样的命运,成为众矢之的无可避免,政局动荡也无可避免。因此,清圣祖最终选择了恢复原状,复立胤礽。既是为了杜绝其他儿子的争储之心,也是因为自己内心的不甘心,作为父亲,清圣祖还是希望儿子胤礽经历过挫折会有所收敛、有所好转。这是在给胤礽机会,同样也是给自己机会。

于是,康熙四十八年,清圣祖复立胤礽为皇太子,希望以此来压制其他儿子的争储之心,维持政局稳定。可是,潘多拉盒子一旦打开,想再关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胤礽第一次被废让其他皇子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希望,非但没有就此停止对储位的觊觎,反而变本加厉,毕竟搞掉了胤礽自己才有希望。同时,胤礽经过第一次被废之后,并没有痛改前非、低调做人,反而更加变本加厉,最终导致第二次被废。

除此之外,可能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胤礽第一次被废之前,清圣祖一心一意在培养这个自己选定的接班人,并没有考虑其他人选。第一次废太子,清圣祖多多少少有那么点儿一时气愤,并没有事先想好接替胤礽的人选。在看完儿子们的表演之后,算是勉强默定了一个或者几个考虑人选。但是,清圣祖也拿不准,还要继续考察考察。同时,可能也是为了保护这个接班人。毕竟一旦立为皇太子,几乎肯定会成为众矢之的。因此,倒不如让胤礽复位,如果胤礽能痛改前非,那就还是他,省的费事。如果胤礽真不行,正好可以借着这段时间考察考察新接班人。康熙五十一年,清圣祖第二次废太子,一来是因为清圣祖认定胤礽真的不行,二来选定的接班人基本上已经经受住了考验,清圣祖已经下定了决心。最终,胤礽第二次被废,幽禁终老。此后,因为胤礽的前车之鉴,清圣祖再也没有明立皇太子。于是便有了后来清世宗皇位来路不正的传言。

其他网友回答

关于太子胤两次被废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因为太子胤的品行和能力更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康熙皇帝和太子以及太子和其它八个皇子的矛盾日益加深的结果。

康熙和太子胤的矛盾是对朝廷权利的分配和掌控,而太子和诸位皇子的矛盾自然是太子之位的争夺。首先我们来看康熙的生平事迹,大概了解下他是个怎么样的皇帝。康熙八岁登基,16岁亲政,除鳌拜,平三藩,浇灭葛尔丹,驱逐俄国沙皇,修漕运,收复台湾等。这些事迹体现着康熙是个有能力有抱负的皇帝,这样一个强势的皇帝对朝廷的权利和大臣们是有绝对的掌控欲望的,他不能容忍任何人插手它,因此太子和皇帝产生矛盾是个必然的结果。在来看看太子胤,胤一岁半被立为太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他聪明好学深受康熙皇帝的喜爱,在他逐渐成长的过程中康熙也开始放手一些政务让他处理。但是胤长大后变得骄横自大,对朝廷的掌控欲望越来越大甚至在朝廷上形成一帮太子党,这种行为让康熙感到了威胁,这是他不能接受的。

太子胤第一次被废是在康熙四十七年五月,康熙帝巡幸塞外。这次塞外巡视,其中发生的两件事引爆了太子和皇帝间的矛盾。第一胤禔等皇子向康熙报告了许多太子的不良表现;第二巡幸途中,刚满7岁的皇十八子胤祄患了急性病,康熙帝十分焦虑,而胤的不关心和不作为惹怒了康熙。在巡视结束后康熙就宣布‘皇太子胤礽自复立以来,狂疾未除,大失人心,祖宗弘业断不可托付此人。朕已奏闻皇太后,著将胤礽拘执看守’。

在废太子之后,朝廷就陷入了九龙夺嫡的混乱的局面。看着越来越混乱的局面,康熙帝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加上康熙对胤的怒气不在那么深,所以康熙帝绝对再次立胤为太子来稳定局势。对于胤来说太子之位的失而复得让他变得不安和惶恐,他觉得联系他的太子党起兵叛变想要把权力牢牢抓在自己手里。这次叛变还没发生就被康熙帝知晓了,胤再次被废太子之位。就这样,废太子胤礽被圈禁高墙。

其他网友回答

其实做太子是很尴尬的,做的太好,上面的皇帝会忌讳,做的不好的话又不能服众会被废,因此做太子真是个辛苦的事。康熙后期立了胤礽做太子的时候,同时也封了其它的皇子做郡王和贝勒,让他们参与朝廷政务,这是康熙为了不想一个皇子独大,让他们互相制衡,从而保持自己皇权的稳定,可是这也为以后各个皇子争太子储位埋下了伏笔。

毕竟各个阿哥们参与了朝政自然就和外朝的官员互相勾结培养了各自的势力,势力大了就有野心了,凭什么你胤礽就可以当太子我们就不能呢,谁有能力谁就上,因此各个皇子结成了三个派系,胤礽的太子党,八阿哥的八爷党,还有就是四阿哥的四爷党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当然啦四爷党是暂时依附太子党,属于太子党。八爷党和太子党斗来斗去,你死我活的,太子胤礽这时候也培养自己的势力,他就和权臣索额图勾结上了,这就捅了康熙的痛点了,要知道索额图可是权臣啊,又掌握着兵权啊,太子和索额图联合就威胁了康熙的皇权了,因此康熙诛杀了索额图,废掉了太子胤礽。废掉了太子,康熙就想重新立太子来稳定朝局,只是没想到,基本上所有的大臣都支持八阿哥当太子,这个时候康熙才发现八爷党的势力这么大,严重威胁了自己的权威,如果立其它皇子也不行,毕竟其它的阿哥没有威望啊!因此康熙就想到废太子胤礽,觉得他还有利用的价值,因此就重新立了胤礽为太子,以此来对抗八爷党。

胤礽经过上次的废立事件给他的心理造成巨大的打击,精神有点不正常了,其实他是假装有点失常的,因为他明白自己就是康熙用来维护皇权的棋子,是当做挡箭牌来用。如果康熙是真正为自己考虑,那就用血腥去镇压其它皇子,用暴力的手段巩固自己太子之位啊!可是晚年的康熙已经没有了年轻时候的魄力和手段了,现在的康熙重情感,是不会去杀他的儿子们的,情感在康熙心里是第二位,皇权才是第一位。胤礽不想自己变成个棋子,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所以孤注一掷联合朝臣发动政变想推翻康熙,康熙收到了风声,平息了这场政变,胤礽再次被废,被软禁。不过朝局依然混乱,各个派系争斗不断,康熙就不想立太子,就提拔十四阿哥当大将军,其实就想拆分八爷党的势力,说到底就是为了康熙自己的皇权稳定,到康熙死后都没有立太子,反而默默无闻的四阿哥最后得了便宜做了皇帝,我想胤礽这个时候心里是有点安慰的,毕竟四阿哥曾经是自己的党派,虽然不是真心的,也算是为自己补偿了一点点的慰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