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六晒被子的由来(六月初六,农村为什么选择在这天晒棉被、衣物?有什么讲法吗?)

网友提问:

六月初六,农村为什么选择在这天晒棉被、衣物?有什么讲法吗?

优质回答:

今天就是农历六月初六,我们这里今天倒是出太阳了,不像昨天,一整天阴天,小暑不见日头,大暑准备晒开石头了。六月初六这么好的天气,很多人家会趁着天气好,把柜子里的被窝和棉衣都拿出来,在太阳底下晾晒一下。记得我们家在老房子住的时候,每年农历六月六和七月七,我都会把柜子里所有的棉衣棉裤和被褥,全部拿出来,放在院子里面,在太阳下暴晒。

这个时候的阳光很强烈,很多冬天的衣服穿不着了,要在太阳下暴晒一下,才能够杀菌消毒,然后要收拾起来,等到一个月以后再拿出来晾晒一次。因为虽然现在晾晒了,但是接下来的7月份是三伏天,也就是多雨的季节。虽然北方少雨,但是赶上哪年雨水多了,整个7月会不停的下雨,有时候是连阴天,柜子里的被褥和棉衣难免受潮,因此必须要拿出来晾晒,否则很容易发霉。如果住楼房还好一些,北方大部分的农民还是住在平房里,房子直接建在地面上,那样更容易受潮。

自古六月六就有“晒衣节”的说法。不仅在这一天晾晒柜子里的衣服,也会去河里洗衣服。夏天来了,被褥用不着盖了,农民们会趁着这个时候,将盖了一年的被褥,拆了,拿到河里去洗。过去农村村头上都有小河,农村人喜欢端着盆子到河里洗衣服,然后将洗干净的衣服和被褥,晾晒在河边石头上,河滩里顿时五颜六色,花花绿绿。那种景象很多年再没有看见过了,底片只能保留在心中。

除了晾晒衣物,其实农历六月六这一天,是我们这里一个比较隆重的节日。有闺女的父母,闺女会送一刀肉,因为俗话说六月六,要吃闺女一刀肉。家里面没有闺女的,儿媳妇也会给公公婆婆送一刀肉。这一刀肉就是割下来多少就是多少,不能添也不能减。今天中午,我们这里各家各户差不多都在吃包子,包子大部分都是芸豆和芹菜馅的,肉都是儿女送的那一刀肉。

我曾问过老爹,为什么要在这一天送给父母一刀肉?而且六月六不像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七月初七是七夕节,起码都有一个名字。而六月初六什么名字也没有,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老爹告诉我说,其实就是过去那个年代人们都比较穷,成年累月吃不上一顿饱饭,人们就想了一个改善生活的由头。想吃顿肉包子,可那时候家里又穷,买不起肉,有那聪明人就编了一个理由,说出嫁的闺女要给父母割一刀肉,父母才能在这一年里身体健康不生病。从此就留下了,六月六要吃闺女一刀肉的说法。

其他网友回答

六月初六日,把家中的衣物、棉衣棉被都要翻晒一晒,听上了年纪的老人说:是晒宝日。

我小时候看到过这样的情况,很明显的就是谁家刚娶了媳妇不久的,到了六月初六日那天碰上晴朗天气,都会全部翻出来自己的家门口晒一晒,吸引了许多人的评论,意思就是说:这家人挺富裕、命好的媳妇就是衣物多……

可现在,这种习俗渐渐的淡化了……也许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衣服被子都是时髦型的,换季节衣物都是经常更换,六月初六日晒宝的情形也随之遗忘了。现在农村人在穿着、衣被方面也讲究起来了,巧装打扮起来也不雅于城里人……

其他网友回答

六月初六是【天贶kuang节】、回娘家节、虫王节。

所谓“六月六,家家晒红绿”,其意思是说在农历六月初六这一天,如果天气好,那就要在这一天把家中的衣服、被子都拿出来晒一晒。而读书人则会把家里的书籍全部也搬出来,放在太阳底下晒一晒,这样才能避免发霉或者是生虫子。

总的来说就是“二十四节”气中马上就要进入伏天了,这个时节的气温高、日照时间长,所以经过晾晒以后这些衣服、被子上的水分晒干了,自然也就不发霉了。

其他网友回答

老北京的农历六月初六,民间称为”洗晒节”。因这时天气已非常闷热,再加上值雨季,气候湿,万物极易霉腐损坏。所以在这一天从皇宫到民间,从城镇到农家小院都有很多洗浴和晒物的习俗。当年老北京一般百姓家没有洗浴设备,但人们也很讲清洁卫生,习惯在每个节日或节气时,都要进行沐浴洁身,信佛者尤其要以洁净之躯去焚香拜佛以示虔诚。

在元明清时期,农历六月六还是法定的”洗象日”。那时皇帝在朝会、祭祀或出巡时,为显示威严,要摆出一支由车马象、鼓乐幡伞组成的庞大仪仗队,每有盛大庆典,大象是不可缺少的成员。一千二百多年前,忽必烈在建元大都城后,那时的属地暹罗、掸国、安南、高丽、爪哇等都带贵重礼物来朝贺,其中暹罗、掸国、安南每年都要带大象进奉。暑热天时,大象就在元大都城附近的积水潭中洗浴嬉戏,引来百姓争看围观。

皇上为了大象的驯养与管理,还专门建立了象房、演象所和驯象所,并从缅甸招来象奴和驯象师。平时由象奴饲养并由驯象师指导训练。乾隆时期大象最多达三十多头,象奴驯象师多达百人。象房当时就设在宣武门内西侧城墙根一带,据说旧址即现在的宣武门新华社大院处,至今留有”象来街”、”象房胡同”的美名。

明清时期,六月初六初伏之时,都要举行洗象仪式。清杨静亭《都门杂咏》中记载:”六街车响似雷奔,日午齐来宣武门。钲鼓一声催洗象,玉河桥下水初浑。”在这一天,象房的象奴和驯象师打着旗敲着鼓,引着大象出宣武门,到城南墙根的护城河中让象洗澡。这天在洗象处附近还要搭棚张彩,有监官负责监洗。当天也会临时设有很多茶棚、小吃摊,如同赶庙会一般,车轿人马如潮,观者如蚁。为了观看洗象活动,有钱的人家会提早占据附近酒肆茶楼的好位置,以一饱眼福。大象对那时的百姓来讲,终究是稀罕之物。观象时,大象戏水之声,观者的惊讶赞叹之声以及小商小贩的吆喝声,欢声笑语连成一片,如同过节。

每当六月六,如果恰逢晴天,皇宫内的全部銮驾都要陈列出来暴晒,皇史、宫内的档案、实录、御制文集等,也要摆在庭院中通风晾晒。

当年这一天也有”晾经节”之称,北京的大大小小的寺庙要在这一天举行”晾经会”,把所存的经书统统摆出来晾晒,以防经书潮湿、虫蛀鼠咬。如旧京的白云观藏经楼里,藏有道教经书五千多卷,在每年的六月初一至初七,白云观要举行晾经会,届时道士们衣冠整洁、焚香秉烛,把藏经楼里的“道藏”统统拿出来通风翻晒。广安门内著名的善果寺每逢六月初六也要作斋,举办“晾经法会”,僧侣们要礼佛、诵经,届时开庙一天。那时看完洗象的百姓,都会涌到善果寺中观看晾经,所以寺前也形成临时集市,非常热闹。民间的轿铺、估衣铺、皮货铺、旧书铺、字画店、药店以及林林总总的各类商店,都要晾晒各种商品。城市和农村的黎民百姓要晒衣服、被褥。民谚有云:“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红绿”就是指五颜六色的各样衣服。清代的北京居民,都在六月初六日那天翻箱倒柜,拿出衣物、鞋帽、被褥晾晒。因此,有的地叫“晒衣节”或“晒伏”。

六月初六,老北京还有郊游和赏荷的民俗。为了防热消暑,文人墨客常到有庙宇有树荫之名胜地及长河、御河两岸、东便门外二闸等地野游。旧时的二闸是通惠河上第二道闸所在地,是老北京春夏之时百姓观景旅游的胜地。当时通惠河两侧垂柳成行、水波荡漾,运粮船和各种游船穿梭往来。在二闸的闸口处,还有一个飞溅的瀑布,岸边还有楼台亭阁、私人花园和一些茶棚酒肆,恰似江南美景。清代《北京竹枝词》这样描绘:“乘舟二闸欲幽探,食小鱼汤味亦甘,最是往东楼上好,桅樯烟雨似江南。”

六月正值荷花盛开,人们也常到什刹海边尝莲品藕。两岸柳垂成荫,水中荷花争艳,在此乘凉消闲吃冰食,别有韵味。

“六月六,看谷秀”。农历六月已异常炎热,庄稼长势正旺,已是吐须秀麦穗之时,农家要观察长势,以卜丰欠。六月六农民还称为“虫王节”,要在农田、庭院里焚香祭祀,祈求上天保护,五谷丰登。

同其他节气一样,六月六这天还有许多专门的食俗。从六月初六起,老北京街市上的中药铺和一些寺庙开始施舍冰水、绿豆汤和用中药制作成的暑汤。四合院的主妇们也在这一天开始自制大酱。每到六月六,当天的饭食要吃素食,如炒韭菜、煎茄子和烙煎饼等。吃素食之俗除有清淡之意,是否还有深意,现在不得而知。

其他网友回答

六月六是个不是节日的节日,在6月6这天都要干嘛呢?我们北方的传统习俗就是六月六要吃包子,而且作为已经结婚出嫁的女儿要给父母割上一刀肉,还有的地方是说在6月6日这一天要晒被子。

今年的六月六已经过去了,昨天周一是六月六,我们北方习俗是吃包子,啥馅的都可以,时令蔬菜做包子馅就行,也不知道这六月六吃包子是个什么讲儿,总之在昨天家家户户都在包包子,昨天我们家里包的是排骨馅和小白菜苗馅的。

还有一个习俗,就是要在6月6这天吃女儿送回家的一刀肉。送肉这个习俗我觉得跟吃包子还是能对上来的,包包子当然是要用肉了,过去农村穷的买不起肉,所以就以这个为说辞,一方面当然也是教育子女要孝顺父母,在一年当中6月6这天回家看看老人,另一方面是找个节日改善改善生活,如果说还有其他什么别的讲究,那我还真是没有听说过。

六月六要晒被子,昨天我们这里阴云密布,蒙蒙小雨,如果在这样的天气里晒被子,那真的是脑子被门挤了。之所以会有6月6这天要晒被子的讲究,是因为过了6月6,马上就要进入伏季,伏季多雨,可以晒被子的好天气更是越来越少,而且有的地方称六月六这天为“晒虫节”,在这天晒被子、冬服等可以将螨虫都晒死。如果天气很晴朗,阳光充足,此时晒被子确实能够祛潮,把被子晒得蓬松暖煦,盖着真的干净又舒服。

像今年的六月六天气这么不好,要晒被子肯定就要等等了,今天六月七,天气很是不错,趁着中午头光照充足的时候晒晒被子,效果肯定也不会比六月六那天晒的差。过完六月六就是七月七,农村的这些个节日啊,人们总是有理由吃点好的,也许这也是生活的一种仪式感吧。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六月初六农村为什么选择在这天晒棉被、衣物有什么讲法吗】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