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是苏轼文学的巅峰吗?你怎么看?
优质回答
我认为苏轼的代表作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赤壁赋》、《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记承天寺夜游》、《念奴娇——大江东去》等。至于谁是他的文学巅峰之作,不好定论。不过,就当下的影响力来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念奴娇——大江东去》流传甚广,知悉颇多,奖誉极高。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东坡先生写情可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格物可以: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言志可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赤壁赋虽然好,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正所谓文无第一。何况是从一个文豪的作品中选一个最好的?从立意开始,就会有很多个人主观判断参杂在内。
所以东坡先生方方面面,反正都是极好。
如何赏析苏轼的《前赤壁赋》?
优质回答
首先感谢邀请回答。
苏 轼:前赤壁赋
【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⑵,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山,徘徊于斗牛之间③。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④,凌万顷之茫然⑤。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依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⑥,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⑦,东望武昌⑧,山川相缪⑨,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舶舻千里⑩,旌旗蔽空,酾酒临江⑩,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注释】
① 此篇一名《赤壁赋》,因为不久又作过一篇,所以称此为《前赤壁赋》,后篇称《后赤壁赋》。赤壁:湖北省境内沿长江有五,著名的有二:一为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用火攻计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省蒲圻县北,长江南岸(旧属嘉鱼县);一为苏轼所游的地方,在今湖北省黄冈县。赋,文体名。
② 既望:最古以阴历每月的十五、十六日至二十二、二十三日为既望。后来,阴历十五日为望,望后一日为既望。
③ 牛斗:均星宿名,即二十八宿北方七宿的牛宿和斗宿。
④ 一苇:比喻小船如一片苇叶。如:往。
⑤ 凌:越过。
⑥ 愀(qiǎo巧)然:忧愁的样子。
⑦ 夏口:古地名,即今武汉市的汉口。地当夏水(汉水下游的古称)入长江处,故名。
⑧ 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
⑨ 缪(jiōu了):盘绕。
⑩ 舳(zhú逐)舻(lú卢):指船尾和船头。这里指大的战船。
? 酾(shī师):本义为滤,这里是“斟”的意思。
? 蜉(fú浮)蝣(yóu油):一种微小的昆虫,夏秋之交,生于水边,只能活几个小时。
? 枕藉:枕头和垫子。此处作动词用,枕枕头和睡在垫子上。
【品读】
苏东坡分别写于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日的《前赤壁赋》和《赤壁赋》,堪称文学史上经典作品,极具欣赏意义和研究价值。
贬谪黄州三年有余,东坡先生虽然已融进了这片山水中,收获了情谊万千,更是创作出大量优秀文学作品,但是,作为一位“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的团练副使,无疑是一种变相的管制生活,拘谨、约束、尴尬、无聊,因而他的内心是极度寂寞、彷徨、委屈的。还好,地方官员倾慕其才华,任由他纵情山水,恣意而行。
这篇《前赤壁赋》就是在此期间的作品。文中记叙了作者月夜泛舟赤壁的经历和感受,“风”与“月”作主景,“山”和“水”加辅以,有美酒畅快痛饮,有歌咏随兴而起,有洞箫应景而响,一幅月朗星高、天高地阔的辽源浩淼尽收眼底,让人情怀满志,顿生感慨。一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道出了此刻当下的心内阑珊,遥想当年的“三国”“曹操”“赤壁”,多少英雄人物,多少风云变幻,不是都化作了往事如烟吗?作者笔下轻轻一挑,主旨应声而来,关不住的政治失落和生命落寞,一览无遗地敞开在天地间呢。不过,世间万事万物皆有来去、皆有归属,皆有使命,这便是自然气象,难以阻挡的发展变化和进程。由此可见东坡先生旷达、豪情、泰然的人生情怀和生命境界。
文章巧妙地运用了赋体主客问答的形式,有力地表现出作者的感情起伏和矛盾心理变化过程。将写景、抒情、说理分布得体,各有侧重。且寓情于景,寓理于事,借景、事以明理,使得情、景、理浑然一体。
全文挥洒自如,行云流水,波澜起伏,是一篇不可得多的引人入胜的山水佳作。
如您喜欢我的回答,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江晓英”和“一块儿吃吧”!
个人见解 :赏析宋代苏轼《赤壁赋》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一一此文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首段交代了时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即农历每月的十六日)地点“赤壁之下”,人物“苏子与客”(有一种说法,说这个“客”是作者虚构的,后文苏子与客的对话是苏轼内心挣扎斗争的外化)活动“泛舟游”“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笔墨重点则是景物描写和体验上。其中有清风、水波、月、白露、水光,这些意象有机结合,构成了一幅明月秋江图,意境清静朦胧。主人公置身美景,任由小船在茫茫江上随风飘荡,似御风而行,颇有超然欲仙之感,心情愉悦。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一一第二段首句承上启下,因夜游之乐而忍不住高歌一曲。这歌词出自《楚辞》,所谓“香草美人以喻君子”,联想此刻作者被贬的处境“望美人兮天一方”定包涵远离朝堂、志不得伸的郁闷。那位吹洞箫的客应是“我”的知音,他洞悉了我的内心,所以当他“倚歌而和之”时,曲调是如此的悲凉。此处运用博喻即连用5个比喻,另加想象、夸张,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乐曲的哀婉悲凄。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一一从第三段起文章转入对话,由写景转入描事抒情。此段可从“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处分为两层。前一层追古,由眼前景联想到孟德诗,由赤壁之地势联想到孟德之事;后一层述今日“吾与子”之平凡渺小境况。今昔对比表达了对宇宙永恒的歆羡,人生短暂的悲叹。此段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等都是高考考过的名句。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一一面对客的悲悯感怀,苏子巧妙开解。他先以水、月为例,从变与不变的两个角度出发,阐释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哲理,不禁让人联想起唐人张若虚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春江花月夜》”句,颇具辩证色彩,足显作者的睿智与旷达。既然已无所谓永恒与短暂,且“天地之间,物各有主”(此句暗含人生亦有命强求不得之意)不若“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李白《襄阳歌》”,耳得目遇即可享之,遥应开头,表达了寄情山水、随缘自适的思想情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一一尾段呼应开篇,回到夜游赤壁之本事。全文由乐而悲转而又乐,情感一波三折,在这波折中,我们更进一层地体味到了苏轼的洒脱。
如何翻译苏轼《前赤壁赋》?
优质回答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这段话是《前赤壁赋》全文的点睛之笔,斗胆翻译了一下,但愿不至于太对不起苏子的境界和文采,见笑了:
Have you, my guests, also realized the nature of the water and that of the moon? Things that flow away are like the water right here, which has never ever run out; things that wax and wane are like the moon over there, which eventually is not decreased or increased. If you observe things by focusing on their changing aspect, then not even the Heaven or the Earth can stay unchanged for an instant; if you observe things by focusing on their unchanging aspect, then neither the external world nor the internal world ever goes out of existence, and what is there to envy?
苏轼的《赤壁赋》有哪些名句?
优质回答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4、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5、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8、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9、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10、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11、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赤壁赋》带给你的思考是什么?
优质回答
《赤壁赋》带给我的思考是:面对困难、挫折与不幸,我们应豁达、旷达,积极乐观地生活下去!
《赤壁赋》正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做
宋神宗时,保守派的苏轼因为不满王安石的变法而被调任到湖州,在湖州的他给宋神宗上了一封折子,这本是一个普通的例行上奏,但苏轼终究是文人,折子文辞中难免夹杂着个人情绪。不料,却被他人断章取义,污蔑苏轼诽谤朝廷以及皇帝,最终被贬到了黄州,也叫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苏轼经常乘船游赤鼻矶,先后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与《后赤壁赋》。
虽被贬,《赤壁赋》中苏轼仍旷达
赤壁赋,苏轼与客人一起游览黄州赤壁,面对月白风清、水天相接的景色,大家于是饮酒唱歌,本是高兴快乐的。可是同行人,却突然悲痛起来,觉得自己渺小、人生短暂、世事变化无常、理想难以实现!
苏轼是被贬到黄州的,按道理他也应更伤心,可是他却当起了倾听人与劝解人。他认为从不变来看,世间万物都是永恒的,我们也是永恒的,从万物取用来看,他认为世间万物是可以随便取用,无人禁止,可以一直使用,不会枯竭。他的一番解答与劝慰,最终使同行人又恢复了快乐的心情!
苏轼面对困难与不幸,是豁达的、乐观的。他面对被贬的遭遇,仍怀有希望,仍坚强乐观生活!
人生挫折难免,重要的是怎么面对
每个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面对这些困难,怎么去生活,以怎样的心态去应对至关重要。人生需要乐观积极、豁达的情怀,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去面对不幸,更好地坚强生活!没有过不去的坎,风雨之后便是彩虹!
愿我们都有一颗豁达的心,积极勇敢地面对人生的一切困难与挑战!
《赤壁赋》是苏轼经历乌台诗案后,人生顿挫时的再思考和精神释放,从此苏轼的天地不同,进入到另一个高度的美学世界。
苏东坡在黄州时写过两篇《赤壁赋》,世人通常为《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不过在文人的眼中,《赤壁赋》通常指其第一篇文章,即《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是《赤壁赋》的姊妹篇。与前篇纯写江上泛舟不同,后篇主要为记录诗人月夜登临的情趣,登岸履险、踞石攀木、俯江长啸而怅然若失,如梦如真,给人一种空灵奇幻,迷离恍惚的内心表达。
今天我们淡《赤壁赋》的思考,主要说《前赤壁赋》。这一篇文章是诗人经历“乌台诗案”后苦痛折磨时,面对赤壁怀远千古,内心思想的真实表达,“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前赤壁赋》单纯从文学语言上来说,词藻华丽,形象逼人,情趣天真,显示了苏轼文风的自然天性,不需多言。而其思想内核才是我们要探讨的,此文给人思想灵魂的触及,有贬有赞,不一而论,但从其自身来看,不失为一次“筑基”。
《赤壁赋》是苏轼大悲之后的内心释放,其中的吹箫客就是苏轼体内另外一个自己,是“乐观豁达”的苏轼的另一面,是自己与自己的内心对话。
诗人从眼前月到曹孟德的“月明”之诗,由眼前赤壁到曹操的赤壁,然“而今安在哉”?是反问,也是自问。一世英雄的成与败,得意与落寞都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悄然远走,世事变幻,人生无定。
经过了人生低谷的诗人,终于放下了功名,终于承认了自我的失败。精神回归到了“且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就像其写的一首仿张志和的《鹧鸪天》 西塞山边白鸟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尚觅玄真子,何处如今更有诗?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人间底事风波险,一日风波十二时。
“哀吾生之须臾”与“抱明月而长终”,人生短暂渺小且无可逃避,这是文人千古同悲的共识,也是无可逃避的客观现实,而苏轼选择了“做个渔父”。
“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轼曾在词下自云:”玄真子《渔父》云云,此语妙绝,恨莫能歌者,故增数语,令以《浣溪沙》歌之。”苏轼是如此羡慕这个“渔父”,这可以说就是苏东坡人生的情志。更是挥毫写就渔父四首。这可以说是东坡居士对人生的回答。
渔父饮,谁家去,鱼蟹一时分付。酒无多少醉为期,彼此不论钱数。渔父醉,蓑衣舞,醉里却寻归路。轻舟短棹任斜横,醒后不知何处。渔父醒,春江午,梦断落花飞絮。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渔父笑,轻鸥举,漠漠一江风雨。江边骑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承认失败是最难的,苏轼在黄州彻彻底底的承认了自己的失败,从而走上了人生另一重天。内心的不甘于苦闷,渐渐化为人生的能量而激发出另一种美学天地。
从书法到诗词,苏东坡再也不是以前的苏东坡了。我们从《后赤壁赋》就能更直观的看到这种转变,这种转变造就了千年不朽的书法佳作,诗词名篇,也成就了苏轼“五百年一人”的称呼。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苏轼赤壁赋原文】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