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为什么刘备在世时,蜀国人才济济,刘备死后,蜀国人才凋零?
优质回答:
刘备讨伐东吴失败,很多后起之秀的年青将领都战死了,下面简单的介绍一下事情的经过:
东吴的大都督吕蒙偷袭了荆州,杀了不肯投降的关羽。刘备在成都称帝的第二年准备率领号称75万大军(正史上不足十万)讨伐东吴,来替关羽报仇。刘备出兵前,张飞又被部将范疆和张达所杀,然后是投奔了东吴。刘备是新仇旧恨一起算,不顾诸葛亮、赵云等有远见的大臣苦谏,出兵讨伐东吴。蜀军的年轻将领吴班、冯刁为前部先锋,他们很快就攻占了巫县(今重庆巫山)、姊归(现在的姊归)。
东吴的君臣吓得是六神无主,孙权急忙派出使臣向刘备求和。刘备正在气头上,拒绝了孙权的求和。这时东吴的大臣阚泽以全家的性命保举陆逊为大都督,来率领大军拒蜀军。孙权同意并赐陆逊上方宝剑,率领五万大军低御蜀军。
陆逊看到蜀军的士气正高而且兵力是自己的几十倍,于是就坚守要塞不出战。刘备在夷陵受阻,从公元222年一月到六月。始终找不到和东吴的军队交战的机会,这时正是酷暑难耐的天气,蜀军们都认为东吴的军队不敢出战,是逐渐的放松了警惕。
在一个风高夜黑的夜里,陆逊命令士兵们偷偷的溜出要塞,每个人都拿着火把冲入了蜀军的大营。那天晚上,风刮的特别的大,蜀军的近百个大营都连在一起。一个大营着火,很快就烧到另一个大营。刹时,蜀军的大营就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陆逊率领大军是乘机猛攻。蜀军是懵头转向、自相践踏,死伤无数。
夷陵之战使蜀国的元气大伤,刘备刚刚建立起来勇猛善战的精锐大军几乎全军覆灭,一大批像吴班、张南、冯刁等等蜀国的年轻优秀的将领在这场大战中,为了保护蜀国的皇帝刘备而战死。从此,蜀国丧失了问鼎中原的能力,成为三国之中最弱的一国。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的背后,就是诸葛亮与刘备的差距所在。
(诸葛亮更擅长理论和长远规划,也就是俗称的讲空话,而刘备才是真正的实践高手)
刘备,这里司马讲的是历史上真实的刘备——他做平原国相那会,就很会招揽人心,或者说是礼贤下士,当时曾有一个刺客奉命刺杀刘备,刘备不知内情,与他同席而坐、同簋而食,结果把伪装成普通人的刺客感动得不得了,于是袒露实情,从容而去。
而稍后孔子的后裔孔融被黄巾军包围,别的郡县都旁观,只有刘备派出三千人,前往救援,结果成功解青州之围,刘大耳朵一举成名——传到徐州陶谦的耳朵里,此后才有了陶谦邀请刘备去徐州抵挡曹操、随后更把徐州让给刘备等一系列事件。
所以可以这么讲,刘备的魅力,是他做出来的,而不是吹出来的。
但是,我们也不否认刘备颇有心计,譬如说打败吕布之后,曹操让他做了一个豫州牧,他便抓住这个机会,举荐袁绍的儿子袁谭做了茂才(即后世的秀才),当然这不算啥,身为大家之子,袁谭压根就不稀罕这个,但问题就是:这是一个很大的善意,待到时机适合,这份善意就会得到回报——而后来的结果,就是后来刘备逃往青州,袁谭恰好驻扎在青州,这就率领军队迎接刘备,因此刘备在河北得到了袁绍很大的善待。
刘备的这种魅力,在关羽、张飞、赵云这些武将的身上,也表现得很明显。我们都知道,桃园结义其实是虚构的,但关张赵这些武将,确实极度忠于刘备。关羽愿意放弃曹操的优厚待遇,在曹方实力远大于刘备的情况之下,依然弃曹投刘——这简直就是华罗庚放弃在美国优厚待遇回归中国的古典版,一方面说明关羽的忠义,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刘备的魅力不是虚的。
当然,光有魅力,不能解决问题。刘备更让人称道的,是擅长将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当然,在这一点上,刘备起初表现并不好,譬如他曾让鲁莽的张飞做徐州留守,结果便被吕布袭夺了城池——但这实际上主要是因为他手下可用的人才实在太少。到了后期,你看,他的任用就很完美,譬如诸葛亮和庞统、法正这几个人,诸葛亮擅长行政,在军事上略输,他就让诸葛只管后勤,而让庞统来做征蜀的总策划——应该说这是很妙的安排,虽然庞统后来死在落凤坡,但毕竟征蜀计划,基本已然实现。
而在拿下益州,谋取汉中之际,刘备依旧没有用诸葛亮做参谋长,坐在这个位置上的是法正。为什么?因为法正擅长的是奇谋,《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就拿他与曹操阵营的郭嘉程昱相提并论。
甚至在汉中太守的任命上,刘备也有神来之笔,那就是舍弃张飞,选拔了既有武勇又颇谙智谋的魏延。
(在刘备手下做事,是魏延一生之中最快乐的时光)
会用人、敢用人,尤其是擅长选拔人才、给人才发挥能力的舞台,能做到这些,就是刘备的独到之处——在三国那个时代,只有曹操能做到这一点,孙权稍差一些。其他军阀,则完全不在一个等次,所以最后成功的,是这三人。
但是,诸葛亮就做不到这些。
最关键的就是选拔人才,诸葛亮一辈子,只选拔出一个武将人才,即姜维,但他却荒废了能力远在姜维之上的魏延。还有赵云,其实在诸葛亮手里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诸葛亮选拔了不少文人,如蒋琬、费祎等,都是在他的手里得到大用。但老实讲,他们都是做官的好手,却不是做事的能手,尤其不是军事谋略的好手。
其实完全可以这么讲,蜀国并不是没有人才,而是因为在诸葛亮的眼里,只有符合他的标准的人才,才是人才——这就糟糕了!
结果,就是在刘备这边有千千万万人才可用,到诸葛这边就只剩下了几十个,而且全是蒋琬费祎这一款,武将则只有姜维这种听话款。
魏延,当然是顶级的人才,在刘备手里发挥极大用处,可是在诸葛手里,不听话、有自己的想法,就变成了极大的缺点(在刘备这边是极大的优点),所以即便文武全才,也不能得到诸葛亮真正的器重,最终甚至死在一群官僚手里——这,实在是蜀汉后期最大的悲剧。
反映在真实的历史之上,就是刘备时代,能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而在诸葛亮时代,这个一就永远到不了二。
(谈理想、作报告,这个是诸葛亮的特长,也是后世文人的特长)
当然,诸葛粉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但事实总归是事实,文学虚构的三国演义,故事固然精彩,但终究也只能是虚构的故事而已。
其他网友回答
前言:
其实,蜀汉的人才凋零期,总体来看,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为汉献帝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到刘备章武三年(公元223年)这十年的时间。
第二个阶段是为刘禅建兴后期到延熙中后期(公元234年至公元258年),所以,从题主所问来看,刘备集团的人才凋零,恰恰不是从刘备去世开始的,而是从刘备事业逐渐接近巅峰时期,便是开始了。
(一)重才凋零 所剩无几
那么,从建安十八年到章武三年这十年间,刘备集团凋零了那些人才呢?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六月,军师中郎将庞统战死于雒城之下。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初,广汉郡太守、原荆州从事张存因诽谤庞统,被免除官职后抑郁病亡。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蜀汉名将、梓潼郡太守霍峻病逝于任上。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十一月末,蜀汉名将,前将军关羽并子关平战殁沙场。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七月,蜀汉副军中郎将刘封因丢失上庸被刘备赐死。
建安二十五年,蜀汉名将、后将军黄忠病逝任上。
建安二十五年中,蜀汉谋主,尚书令法正病逝任上。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六月,蜀汉南中名将,第一任庲降都督安远将军邓方病逝任上。
章武元年六月,蜀汉名将,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张飞遇害。
章武二年(公元222年),蜀汉名将,骠骑将军马超病逝府上。同年,第二任尚书令刘巴病逝任上。
以上这些人,无不是刘备集团的文武股肱重臣,每一位都是名动当时的大才,十年之间十大重臣相继调令,对于刘备集团的打击,不亚于晴天霹雳。
(二)后主时期凋零的贤才
而除却在建兴年间相继病逝的诸葛亮、李严、赵云、杨洪、李恢、秦宓等人之外,以及魏延、杨仪这一文一武内斗的损失,蜀汉人才的急剧凋零,则是在后主刘禅的建兴后期至延熙中后期。
由于蜀汉后期史料缺乏,致使很多重要人物生卒年都不可确考,但是,在这二十年间,可知道的蜀汉重臣凋零者,不下十数位。
车骑将军、汉中都督吴懿、骠骑将军吴班、大司马蒋琬、大将军费祎、尚书令董允、尚书令吕乂、尚书令陈祗、镇北大将军王平、车骑将军邓芝、镇南大将军马忠、平北将军马岱、车骑将军夏侯霸、荡寇将军张嶷、左将军句扶等等,都是在这二十年间或战死或病死的。
这些人都是几十年来九州的英才人物,一朝凋零后,蜀汉自然也就人才匮乏,青黄不接了,以至于后期的蜀汉朝堂,当诸葛瞻、张遵、李球、黄崇、诸葛尚等人战死,姜维、廖化、张翼在外之时,竟然已经找不出可以扛起家国大业的有为臣子了。
那么,蜀汉的人才为什么凋零这么快?其实,原因真的很简单。
(三)年岁久远 疾病缠身 战火纷繁 身不由己
蜀汉群臣的凋零,一个就是年岁,刘备时代的攒下来的大臣,要么是灵帝年间出生,要么是建安年间长成,所以,第一批老臣到了建安章武年间,至少也要四五十岁了。
第二批老臣到延熙年间,有的都已经有着六七十岁的年纪了,所以,人才凋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然寿数的死亡。
加之当时建安年间有着疾病流行,使得当时的人普遍寿数不高,大多四十多岁便是饮恨而亡。此外,还存在着战死沙场、被人刺杀等相对来说人数较少的因素影响,因此,这才是刘备集团人才凋零的一些主要原因。
其他网友回答
山野老人解读三国,让您明白两百个为什么?
为什么,刘备在世时,蜀国人才济济。刘备死后,蜀国人才凋零?
说刘备在世时,蜀国人才济济,是不能与曹魏相比的,也不能与孙吴相比,只能在蜀国内部与后来的诸葛亮相比。
刘备死后,诸葛亮掌权,确实是人才凋零。
这其中一个主要原因与关羽的襄樊之战与刘备的夷陵之战有关。
关羽的襄樊之战造成关羽、关平父子殒命、张飞的死,也与关羽殒命有一定的关系。
夷陵之战,黄权被迫投降曹魏,还有其他一些年轻战将,战死于沙场。
在这之前,马超、黄忠等正牌将军因病死亡。
这些都是造成蜀国人才凋零的原因。
除此之外,诸葛亮与刘备相比,也有很多欠缺的地方。
说严重一点,诸葛亮掌权时期,对人才的认识与使用所固有的偏见,是造成蜀国人才凋零的主要原因!
这样说有什么依据呢?
这样说的依据很多,山野老人简单列举三个方面的依据:
一,与刘备相比,诸葛亮格局不够,无法做到有容乃大。
《三国志》记载:“先主兼任益州牧,以诸葛亮为辅佐,法正为谋士,关羽、张飞、马超为武将,许靖、糜竺、简雍为幕僚,其他如董和、黄权、李严等原是刘璋授用的官员,吴壹、费观等又是刘璋的姻亲,彭羕又为刘璋所排挤,刘巴为过去遭忌恨之人,先主均安排在显要的职位上,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于是有志之士,竞相劝勉尽力。”
由此看出,刘备的干部路线就是搞五湖四海。
诸葛亮、关羽、张飞等是刘备的老班底,自然是要重用的。
黄权是刘璋的亲信,曾建议刘璋阻止刘备入川,也得到重用。
刘备进军益州,许靖看到了机会,翻墙而出,投降刘备。
许靖这样的行为为刘备所不齿,遭到刘备唾弃,由于法正的劝谏,也得到重用。
彭羕是个狂士,刘备也予以重用。
马超来自西凉;董和等人是刘璋的旧部也得到重用
特别是刘巴,是誓死不愿跟着刘备的那种人。
曹操进入荆州,刘表去世,刘备逃亡,荆楚精英都跟着刘备,唯独刘巴跟着曹操去了北方。
后来曹操让刘巴回到长沙等荆州南三郡招募人才,正碰上刘备征服荆州南四郡,截断了刘巴回归北方的道路。
刘巴宁可逃到偏远的交趾,也不愿意归顺刘备。
之后,刘巴从交趾来到了刘璋的益州,碰巧刘备也进入益州。
此时的刘巴却想逃离益州,却被刘备留下来,最后,刘备让刘巴接替法正做了尚书令。
正因为刘备有如此包容的格局,才造成“有志之士,竞相劝勉尽力”的局面。
诸葛亮就没有这样的格局。
诸葛亮使用的人局限于荆州带过来的,对于益州原来的官员,诸葛亮是排斥的。
诸葛亮重用的人都是他的亲信,而且局限于诸葛亮一类的文官人才。
如诸葛亮重用的蒋琬、费祎、姜维等
对于这三个人,陈寿在《三国志》里评论说:蒋琬、费祎二人能继承诸葛亮的陈规,然而却不懂治理国家应该采取的办法,不懂清静无为的道理,姜维粗略懂一些文武之道,但是滥用武力,对时势缺乏认识,导致身亡。
诸葛亮的格局更是无法与刘备相比。
如廖立,仅仅是指出诸葛亮用人不当,说了一些牢骚话,就被诸葛亮找了一个借口,将其流放到偏远的山区。
二,与刘备相比,诸葛亮境界不够,不懂君子用人如器。
西汉的叔孙通说过,打天下时,要任用那些偷鸡摸狗一类不怕死的人;治天下,应该用那些有学识的文化人,得到刘邦的认同。
如陈平,刘邦身边的人指责陈平品质不好,刘邦准备辞退陈平。
推荐陈平的人对刘邦说:“你现在是要用有本事的人,陈平就是这样一个有本事,能帮助你打天下的人。一个道德君子对你现在的困局毫无帮助,如果你只想找一个道德君子,陈平确实不合格。”
刘邦听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之后就重用了陈平。
刘备的用人之道,大有其祖上遗风。
魏延勇敢,刘备就任用魏延为汉中太守,戍守汉中。
老黄忠武艺高超,刘备就任用黄忠为先锋,专门对付夏侯渊。
赵云忠诚,刘备就任用赵云看守后院。
刘备西进益州,赵云就留在荆州对付蛮横不讲理的孙权妹妹;刘备东征孙权,留下赵云在边境线上巡逻。
刘备这种知人善任的智慧,后来的唐太宗总结为“君子用人如器”。
诸葛亮就不具备这种智慧。
正因为诸葛亮不具备刘备这种“君子用人如器”的智慧,所以在用人上十分拘谨,对任何人都不放心。
马谡是诸葛亮的亲信,诸葛亮让马谡守街亭,却担心其能力,派王平前去协助。
赵云是忠心耿耿的老臣,跟着诸葛亮北伐要当先锋,诸葛亮担心其老迈,折损一世英名,出征时 派邓芝跟着。
魏延英勇善战,诸葛亮担心其忠诚度,将其放在自己鼻子底下看着,这还不算,还专门安排亲信杨仪盯着。
人们一向恭维诸葛亮擅长“陟罚臧否”,赏罚分明。
赵云却偏偏指责诸葛亮奖赏有失公正,不愿接受诸葛亮的奖赏。
诸葛亮如此用人,有几人能尊重诸葛亮的指挥呢?
三,与刘备相比,诸葛亮努力不够,没有做到思贤若渴。
刘备尊重人才,礼贤下士。
刘备在公孙瓒那里发现赵云是人才,千方百计将赵云揽入自己怀中。
司马徽推荐诸葛亮是人才,刘备不惜三顾茅庐。
马超闻名天下,刘备为招揽马超,亲自安排李恢去游说马超。
诸葛亮做过这样的事情吗?
诸葛亮不但做不到礼贤下士,相反对自己不如意的人百般刁难,蓄意陷害。
刘封的死、彭羕的死,都是诸葛亮在刘备面前挑唆造成的悲剧。
综上所述,诸葛亮执政时期,蜀国之所以人才凋零,是诸葛亮自己不能公正、客观地对待身边的官员造成的。
其他网友回答
是想说明刘备慧眼识英才,还是反讥诸葛亮不会用人呢?这是偏见。
富贵不过三代,为将三世必败
有句老话说得好,富不过三代。那你可知道,司马迁曾说过“为将三世者必败!”
当时,王翦之孙王离奉旨攻打赵国,有人认为他是名将之后,肯定能赢,但是有人却认为,为将三世者必败,因为前面两代杀伐过多,后代将遭受不幸,而王离恰好是第三代。后来,项羽破釜沉舟,巨鹿之战大败秦军,果然生擒王离。
虽然,这个理论有点宿命论的色彩,但其实是司马迁对上千年历史的一个总结,很少有人能逃得出这个范畴。
一、刘备去世时,第一代文臣武将几乎全部离世
东汉末年,天下动荡。所谓乱世出英雄,但凡有点想法的,那时候都跳出来了,而曹操、刘备、孙策等人也在此时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既然要创业,就必须物色能辅佐自己成就王业的文臣武将。
于是乎,两手空空的刘备,便先觅得有万夫之勇的武将关羽、张飞,之后又从公孙瓒那里得赵云,这就是刘备在中原招揽的第一批人才。就如曹操一样,他的五子良将很多都从别的诸侯那里挖过来的,吕布的张辽、袁绍的张郃以及杨奉的徐晃等。当然,曹操也非常中意关羽和赵云,如果都被他挖走了,刘备也就没法玩了。
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便知。当时,诸侯为了争夺地盘,纷争不断,那便是武将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关羽、张飞、赵云,还有曹操的那些大将们,几乎都是一战成名。这人才想埋没也难啊。
接着,刘备带着这几位跑到荆州避难,在这10年期间,他又招募到诸葛亮、庞统、魏延、黄忠等人。这批人除了黄忠年事已高,其他都比较年轻,心中有梦想和激情。
当益州的法正抛来橄榄枝时,刘备依靠这批新人,兼并了益州。但是,益州和荆州不同,荆州是四战之地,而益州则偏安一隅,当地将士没有多少斗志,除了想创业的法正等少数几人。
因此,刘备的人才其实大多来自北方中原和荆州,益州比较少。等到刘备去世的时候,北方中原将领几乎全部离世,老黄忠、马超相继去世,就连年纪尚轻的谋士庞统和法正也相继过世。五虎上将只剩下白发苍苍的赵云,只有魏延还能独挡一面。
二、将二代、三代人才凋零
虽然关羽、张飞骁勇善战,然而其子嗣却不兴旺。长子关平和关羽一样,死于樊城之战,次子关兴,虽然诸葛亮有心栽培他,但他却年纪轻轻便病逝了。关兴嫡子关统早夭,庶子关彝死于魏军叛乱。
张飞呢,长子张苞早夭,孙子张遵也很忠勇,和诸葛瞻一起阻击邓艾,死于蜀魏的最后一战——绵竹之战。次子张绍跟着刘禅,一起投降曹魏了。
赵云长子赵统官至蜀汉虎贲中郎督,加行领军,次子赵广于沓中战死。马超有个堂弟马岱。而黄忠则后继无人。
刘备的五虎上将,几乎是二代就败了。
益州本地将士不好战
与刘备之前招揽的中原及荆州将领相比,益州本地很少出现猛将,这和当地民风有关。当初,中原战火四起之时,益州人偏安一隅,懒得参与外面的纷争,除了法正。
而等到诸葛亮北伐时,益州本地将领就更少了,反观表现出色的大多来自荆州团队,如魏延、杨仪、马稷、李严、蒋琬、董允、费祎、廖化等人。另外,便是诸葛亮亲自发展的新成员姜维了。
结语:
刘备作为创业者,从乱世之中招募志同道合的文臣武将,以期辅佐自己完成大业。刘备从北方中原、到荆州、最后到益州,将三个地方的人才悉数招入帐下,也就是说,有点能耐的都已浮出水面了。而等到刘备去世之后,五虎上将除了白发苍苍的赵云,其余几人已经过世,且其后人几乎没有杰出的将才。而谋士除了诸葛亮,庞统、法正也早就过世。
除此之外,益州本地将士偏安一隅,无人好战。因此,等到诸葛亮北伐之时,主力还是来自那支不忘初心的荆州团队,不过实力远不如第一代。
至于蜀汉后主刘禅,完全没有继承刘备的优点,倒是随了蜀风,看着丞相在前面打拼,自己则乐得清闲,一旦身临险境,便不战便降了,还指望他发掘什么人才呢!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为什么刘备在世时蜀国人才济济刘备死后蜀国人才凋零】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