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铎怎么死的?
优质回答
爱新觉罗·多铎,死于天花。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阿济格、多尔衮同母弟,镶白旗主,时人通称十王。一生战功彪炳,顺治六年三月十八染天花疾亡,年仅三十六岁。多铎与多尔衮兄弟感情最好,多尔衮当时正在山西征讨姜瓖,听到多铎病重的消息时,立刻班师回朝,到居庸关时,多铎病逝。多尔衮“换上素服,号哭奔往京城。”兄弟情深显而见之。
孝庄秘史多铎是怎么死的?
优质回答
多铎突染天花重病竟撒手人寰,小霓子刻意将多铎死讯报告多尔衮,多尔衮发狂吐血,怔忡之症加急。伤心的多尔衮速速回京坐镇。此时,镇守山西大同的前明降将姜镶得知多铎病故、多尔衮染病而叛变,多尔衮经不起福临讥讽,不顾大玉儿劝阻,坚持率兵攻打姜镶。不料,多尔衮虽杀死姜镶,自己却也伤重身亡。
清初的豫亲王多铎真的娶了满洲第一美女纳兰明慧?生了个私生女,把多铎杀了吗?
优质回答
清初,为了缓和与蒙古的关系,也为了解除来自北部与西部的威胁,努尔哈赤开始与蒙古取姻。这种联姻政策一直持续到皇太极即位之后,后金的联姻对象遍布整个蒙古草原,在这段时间里,双方互相嫁娶的女子多达几百人。天命八年(1623)年,多铎与哥哥多尔衮同时结婚了,他们俩兄弟的新娘都是蒙古科尔沁部的姑娘。那么,多铎是怎么死的呢?………一日,多尔衮贴身侍卫来奏:摄政王,豫亲王(多铎)病了,什么病?多尔衮并没在意,自己的弟弟三十多岁,壮得像头牛似的,能有什么病?侍卫说:豫亲王多日发烧,太医说是出豆(天花)。多尔衮的心一下子沉重了起来,太医是宫中最好的医生,太医诊断过的病,十拿九稳。你去吧,本王马上去看看多铎。多铎是多尔衮的亲弟弟,位居王位,智勇双全,战功卓著,无论什么事都坚定地站在哥哥多尔衮一边,是摄政王执政主要支柱,现在又加封为辅政王,已成了多尔衮的主要助手,眼下正在关键时刻,失去这位助手,无异于砍掉多尔衮的一只胳膊。多尔衮暗想:出痘,就是出天花,这是一种在当时很流行的病,无论男女老少,贫富贵贱都会发病。得此病者必死,能过此劫的极小数,豫亲王正值壮年,能过此关吗?多尔衮拖着沉重的身体,走出殿门,喝道:备轿,去豫王府!来到多铎王府后院,就见多铎福晋率着妻妾子女来迎。个个愁云惨淡,如丧考妣,多尔衮一挥手道:平身吧。来到屋里,见案上放善药包,药壶,一股草药味迎面扑来。天花这病传染,屋里没有人,打帘进了内间,只见多铎正躺在窗下的床上。床上的多铎闻声转过面来,看了一眼多尔衮,目光中有哀怨,无助和淡淡的忧愁,还没说话,多铎两行眼泪已流了出来,在那苍黄脸上爬行。多尔衮深知,成年人出天花,几乎无人可逃死神的魔爪!这次死神向弟弟打招呼了。这真是恶有恶报哦,大家还记得吗?历史上《扬州十日》,清兵由多铎率领,至少十万人,功破扬州后,多铎为了泄恨,竟疯狂下令屠城十日,在这次血腥的大屠杀中,扬州共有数十万人丧生!回归正题,多尔衮阴着脸出来,看看一屋子的家人问:请萨玛太太来跳神了吗?请了,连跳七日。家人说。多尔衮没了法子,一屁股坐在大师椅上,突然,他想起一个人来,忙传命道:来人,速去钦天监请汤大人!!喳,一名内侍忙领命而去。不多时,一顶小轿停在院内,轿穷一挑,从轿中下来一个金发蓝眼的老头,身穿黑色教袍,进门后,施礼道:钦天监汤若望拜见摄政王。汤大人免礼,请坐。謝王爷。汤若望刚坐下,多尔衮道:索闻汤大人精通西洋医术,今日特请大人来看看豫王多铎的病。什么病?据太医说是出天花,请大人再诊治一下。天花??汤若望满面的无奈,站起身,在一宫女的引领下进了屋。不一会,汤若望出来了,摇一摇头,满面沉重,对众人道:对不起,下宫毫无办法,愿上帝保佑他吧!说罢,在胸前画个十字架。
顺治帝把多尔衮掘墓鞭尸,他又是如何处理多尔衮唯一的孩子呢?
优质回答
多尔衮唯一的女儿名为爱新觉罗·东莪,在父亲被顺治帝掘墓鞭尸后,东莪最终的结局也成了一个谜团。
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摄政王多尔衮外出狩猎,结果在狩猎过程中不慎坠马跌伤,在当年十二月,因伤重病逝在喀喇城,年仅三十九岁。
多尔衮的意外身亡,让顺治帝震惊无比,亲自带领王公大臣,身着缟服,前往东直门外五里,迎接多尔衮的遗体,同时,顺治帝下诏,按照帝制标准,为多尔衮举行丧礼。
如果多尔衮没有意外身亡,可能清朝就会是另外一番光景,并且,从多尔衮猝死之前的所作所为就能看出,他并不满足仅仅当一个摄政王,更进一步这种想法,都在他的计划之中,但这一切都随着他的意外身亡戛然而止。
虽然在死后,他被追封为义皇帝,庙号清成宗,让一生未曾坐上皇位的多尔衮,与帝王无异,但不久之后,随着顺治帝态度的突然转变,多尔衮一夜之间又成了罪不可赦之人。
在顺治帝的授意以及大臣们接连不断的弹劾下,最终多尔衮被定下十四条大罪,同时,顺治帝下诏,将多尔衮的所有封典全部夺回,紧接着,更做出了毁墓掘尸的举动,一时间,曾经为清朝建立有着莫大功劳的多尔衮,成为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一时之间,所有与多尔衮有关的,都成为了顺治帝发泄怒火的对象,按照这种趋势,多尔衮的后人肯定会难逃劫难,而在当时,多尔衮确实有个女儿在世,除此之外,他还有个养子同样也活着,盛怒之下的顺治帝,却对这两人,并未有太多责难。
曾经活着的多尔衮,已经无限接近于皇位。
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其生母为比努尔哈赤小三十一岁的阿巴亥,在多尔衮出生四年后,努尔哈赤正式建立后金,并以“七大恨”昭示天下,开始发动对明朝的进攻。
由于富察的病逝,多尔衮的生母阿巴亥被升为大福晋,如此一来,多尔衮的地位也水涨船高,但在努尔哈赤病逝后,其母阿巴亥被皇太极等人逼着殉葬,15岁的多尔衮,不得不用百倍的努力来换取生存空间。
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多尔衮第一次随皇太极进军蒙古察哈尔部,此战中,多尔衮以其过人的勇猛,大破敌军,战后,为表彰多尔衮,皇太极赐他“墨尔根戴青”(意为聪明的统帅)的美号。
自此,多尔衮开启了连年征战的生涯,从公元1629年起,多尔衮先后参与了多场对明朝的重要战役,击败袁崇焕,招降祖大寿等等,为清朝入关,建立了赫赫战功。
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皇太极改后金为大清,论功行赏之下,多尔衮被封为和硕睿亲王,列六王第三,并在多尔衮的建议下,将范文程、鲍承先等文臣分别升迁,利用他们的才智治国,一时间,大清呈现蒸蒸日上的迹象。
如果不是皇太极猝死,这一派君明臣贤的景象,将会延续到清军入主中原,但在公元1643年,由于皇太极猝死在盛京的清宁宫,加之他生前没有明确继承人,让整个局面变得复杂起来。
此时的多尔衮,经过多年统辖六部,已经成为了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同时,他为清朝立下的功劳,也是有目共睹,再加上背后的两白旗,以及兄弟阿济格和多铎的支持,成为了继承帝位的热门人选。
不过,一部分不支持多尔衮的势力,自然不会善罢甘休,以皇太极长子豪格为首的几个旗,认为豪格是顺位继承人,因此大力拥立豪格继承帝位。
为何多尔衮会成为皇位竞争者之一,而不是按照地站直继承制让豪格上位呢?是因为当时清军尚未入关,还没有受到汉人的这种立储规则影响,虽然他们支持立长子,但也不排除立兄弟这种方式,因此,战功累累的多尔衮,就没有被排斥在储君人选之外。
至于当时的爱新觉罗福临,还远远排不上队。
在权衡利弊之后,朝中的重臣基本分为两派,一派支持豪格,理由是他是皇太极长子,并且也有不少功劳,于情于理都应该让他继承帝位,这一派的势力,多达六旗。
而支持多尔衮的,在当时只有两旗,也就是说,他面临的局面是,只有八分之二的胜算,按理说这已经是显而易见的结果,但有一个难题,让其他六旗迟迟不敢下决定。
这个原因就是如果豪格登基,那依照多尔衮的行事风格,他必定不服,起兵作乱那是分分钟的事。
在八旗旗主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上,双方对皇位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为此几乎是兵戎相见,但所有人都保持了最后的清醒,因为他们知道,此时的大清刚刚崛起,如果同室操戈,那这个新生的政权,马上就会四分五裂,一切努力,也会付之东流。
最终,双方各退一步,表示可以再立一个皇子为新君,而多尔衮趁机抓住两黄旗“拥立皇太极之子”的漏洞,当即提出,拥戴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继承皇位。
当然,多尔衮选择福临,也不是没有原因的,早在皇太极驾崩时,皇太极的妃子孝庄就抢在第一时间找上了多尔衮,提出让福临继位,可以让多尔衮担任摄政王的条件,在权衡利弊,以及孝庄付出一定代价后,多尔衮最终答应了这个条件。
孝庄付出的代价,在各种版本中传说几多,大部分是孝庄和多尔衮进行了权色交易,这就有了孝庄下嫁多尔衮的说法,不过这些传说,其中漏洞颇多,还有待考证。
同时,选择福临,也是多尔衮的无奈之举,在史料中记载,多尔衮只有一个女儿,并无男丁,如果当时他有儿子的话,这皇位之争,必定会是另一番场景。
对于多尔衮为何只有一个女儿却男丁的原因,也是众说纷坛,比较可信的一种是,在当年的松锦会战 中,多尔衮曾经受伤,因此失去了生育能力,因此,即便是他夺了皇位,日后继承人也是一大问题,冒着生死得来的皇位,最后还是要拱手让人,还不如当个摄政王,荣华富贵过一生。
总之,福临在多尔衮的支持下,成为了清朝的第三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后的第一皇帝,史称清世祖。
顺治帝登基后,多尔衮成为了真正的摄政王,权力也更近了一步,由于顺治年幼,朝中大事,均由多尔衮决断,期间,曾有数人向多尔衮进言,请他自立为帝,但多尔衮则将这些人全部处死。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打进北京,崇祯皇帝自缢煤山,当年四月,在多尔衮的派遣下,清军协同吴三桂,在山海关大败李自成,自此,正式入关,同年的九月,在多尔衮的陪同下,顺治帝以及孝庄太后等一干人等,迁都北京。
入关后,多尔衮的称谓,从摄政王变成了皇叔父摄政王,这标志着多尔衮的地位再次提升,同时,顺治帝下令为多尔衮建碑纪功,以便让他“永垂功名于万世”,而在多尔衮的待遇上,更是凌驾于其他诸王以上。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多尔衮多个特殊待遇表明,他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清朝的实际掌控者。
比如在他围猎、出师时,所有王公大臣都要聚在一处,等待他传旨,如果他走,还要“列班跪送”,这已经是堪比帝王的待遇。
不仅如此,每逢元旦等重大节日,大臣们在向顺治帝朝贺之后,还要去朝贺多尔衮,同时在上朝时,其他大臣需要在午门外就下轿步行,但多尔衮却可以在午门内,随意下轿。
而这只是众多礼仪中的一部分,在朝堂上,多尔衮更是掌控着生杀予夺的大权。
顺治二年,有官员上疏弹劾原明朝太子太保冯铨,指责他为阉党余孽,但由于冯铨在降清后表现突出,加之多尔衮出于对整个朝局稳定的考虑,并未对冯铨有任何责罚,反而公开斥责了弹劾之人,这个清朝初期著名的南北党争事件,在顺治帝无法插手下,被多尔衮直接定案。
到了顺治三年,权力日益增大的多尔衮,以每次调兵遣将就必须去皇宫奏请皇帝信符非常麻烦为由,将皇帝玺印直接搬到了自己的府中,更在次年,连向顺治帝行礼都免除了。
尤其在他从“皇叔父摄政王”,变成了“皇父摄政王”,更让多尔衮与皇帝无异,在他的府门前,整日里络绎不绝的都是前来请示的大臣,而多尔衮也开始直接称诏下旨,官员的任命罢免等事,全出自他一人之口。
更夸张的是,当时诸王、贝勒、贝子、公等,每日里必做的事情,就是要到多尔衮的府前,静候待命。
这一切,都被被顺治帝看在眼中,但即便是再恼火,却也无可奈何,因为他知道他能坐上皇位,是靠着多尔衮才得来的。
如果照此发展下去,恐怕顺治这个傀儡皇帝,在某一天就有可能被多尔衮推下去,事实上,这并不是没有可能,多尔衮已经成为当时清朝的话事人,有朝一日,他当摄政王当腻了,还真会将顺治取而代之。
不过这一切,在顺治七年全部转变。
顺治七年,因多尔衮要追尊其生母阿巴亥,因此回到盛京,祭奠完毕后,在当年十一月,多尔衮前往古北口外狩猎,但在狩猎的过程中,由于马儿受惊,导致多尔衮从马上跌落,造成重伤。
虽经过了紧急救治,但多尔衮还是在当年十二月,因伤重病逝在古北口外的喀喇城,享年三十九岁。
多尔衮的突然病逝,让顺治帝震惊不已,也让整个大清震惊不已,谁会想到权倾朝野、正值壮年的他,会走得如此突然?
不过这已经是事实,随之而来的,就是处理多尔衮的身后事。
考虑到当时的局面,以及多尔衮的功劳和地位,顺治帝决定亲自带着王公大臣,身着身着缟服迎接多尔衮的遗体,并在之后,追尊多尔衮为“义皇帝”,而葬礼的规制,一切按照帝级标准举行。
就这样,多尔衮风风光光地被下葬,但这个风光,也就维持了两个多月。
大臣们对多尔衮的翻案,先是从弹劾他的兄弟阿济格开始,上疏揭举阿济格有谋逆大罪,随后,正白旗的苏克萨哈等人临阵倒戈,纷纷开始弹劾多尔衮生前所犯之罪。
最终,经顺治帝首肯,给多尔衮定下大罪十四条,紧接着,下令将多尔衮的陵墓夷为平地,并开棺拖出多尔衮的尸体,砍下其头颅,鞭尸泄愤。
此时,距离多尔衮病逝,仅仅过去了两个多月。
顺治帝对于多尔衮,感情上是十分复杂的,虽说他的皇位得益于多尔衮,但多尔衮对他们母子二人所做的一切,也让顺治怒火滔天,当然,毁墓鞭尸的背后,也不仅仅是顺治帝的个人好恶,更多的是为了当时朝局考虑,同时也能泄愤,顺治帝才有此一举。
在料理多尔衮的同时,他的孩子也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不过,顺治帝并没有殃及池鱼,对多尔衮的女儿和养子,还是网开了一面。
多尔衮的亲生女儿,名为爱新觉罗·东莪,不过这个孩子的生母,传说为是朝鲜的公主。
崇德二年(明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多尔衮受皇太极之命,带兵攻打江华岛,此战多尔衮大胜,并俘虏了朝鲜昭显世子李夫妇。
战后,多尔衮要从朝鲜带走一名女子纳为妃,因此朝鲜金林郡公李开音(又称为李恺胤)就将自己的女儿送给了多尔衮,而这个来自朝鲜的公主,就是爱新觉罗东莪的生母。
不过,这种说法并未在正史中记载,多为坊间流传。
但东莪确实在正史中记录为多尔衮唯一的女儿,而在父亲死后获罪,所有荣誉被撸干净后,东莪也迎来了人生的巨变。
多尔衮活着的时候,东莪是权倾天下的摄政王之女,但多尔衮病逝,还被皇帝治罪,她的处境就十分尴尬了。
自古常有罪臣的女眷家属被官卖或者流放,被钉上耻辱柱的多尔衮,如果按照惯例,他的家属自然也会结局凄惨,但顺治帝可能是因为各种因素,最终并没有为难东莪。
只简简单单地下了一道旨意,将东莪交由信郡王多尼看管。
信郡王多尼是多尔衮的兄弟多铎的儿子,因此,从辈分上来讲,东莪是多尼的妹妹,顺治帝把东莪交给多尼,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最起码两人是兄妹,不至于让东莪流落民间。
但自此之后,关于东莪的记录再也没有,仿佛这个人消失了一样,关于她的下落,有多个不同版本,但根据史料记载,她极有可能在顺治年间,成为了前往蒙古和亲的公主。
还有一种更为离谱的说法,说顺治帝非常宠爱的董鄂妃,正是东莪,不过这也是民间流传的无稽之谈之一而已,东莪的真正下落,已经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
而多尔衮的养子爱新觉罗·多尔博,其在多尔衮被治罪后,倒是得到了善终。
多尔博是多铎的第五个儿子,他成为多尔衮养子的时间,是在多尔衮刚刚病逝时,顺治七年,多尔衮因医治无效病逝,因其无子,顺治皇帝下令让多尔博过继为多尔衮的养子,也就是说,多尔博对多尔衮的称呼,从伯父变成了父亲。
而在顺治八年,顺治帝开始对多尔衮清算,将其所有封号追回后,多尔博也被下令重归本宗,依然为为多铎子嗣。
虽然重回本宗,但多尔博并未被打压,在顺治十四年,他还受封多罗贝勒,并一直活到了康熙十一年因病去世,享年三十岁。
而到了乾隆时期,乾隆以多尔衮被诬陷,并开国有功为由,不仅恢复了多尔衮的名誉,追封他为睿亲王,并为他重新修建陵墓,还下诏多尔博仍为多尔衮后嗣,让多尔博的子孙淳颖仍袭睿亲王。
小结:
清朝之所以能顺利入关,多尔衮有莫大的功劳,可以说,清朝的江山,有一部分都是多尔衮打出来的,这也是他能够在皇太极死后,有资格争夺皇位的原因之一,但推举福临上位,也让多尔衮成为了凌驾于皇权之上的摄政王,同时也为顺治帝清算他埋下了祸根,在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为了泄愤,对其毁墓戳尸的同时,却放过了多尔衮的女儿和养子,如此做法,不知当时的顺治帝,是出于怜悯还是心中有愧?
以宗法而论,多尔衮其实有一儿一女。
子为继子,女为亲女。
顺治八年(1651年)正月,多尔衮死后的第二个月,因多尔衮生前无子,无人可继承他的香火,为让他后继有人,顺治皇帝遂下诏将多尔衮的同母弟豫亲王多铎第五子多尔博过继给多尔衮为子,承袭睿亲王爵。
最开始,为安抚多尔衮派系官员,防止他们狗急跳墙,威胁到自己的皇位,顺治对多尔衮和其党羽那是厚待有加。先是追尊多尔衮为义皇帝,赐庙号成宗,其丧礼完全与皇帝一般无二,而后还任命多尔衮的近侍詹岱、苏克萨哈为议政大臣。这些举措无一例外,都是为了解决因多尔衮的骤然离世,其派系可能会出现躁动的问题。
这时,在顺治的带动下,整个朝局对多尔衮都是秉持着厚待之风,只要跟多尔衮搭边的人,都受到了或大或小的赏,而作为多尔衮的继子多尔博,他就更是被厚待。
多尔博先是承袭睿亲王爵,之后其俸禄更是其他诸王的三倍,年俸达3万两以上。
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多久,随着顺治皇帝逐渐掌控朝局,反对多尔衮的官员重新站稳脚跟,一场针对多尔衮的清算也随之展开。
顺治先是下诏恢复被多尔衮贬斥的两黄旗贵族的地位,然后提升满达海、瓦克达、杰书、罗可铎等两红旗勋贵的地位,向外界表明自己对多尔衮再不是要厚待,而是要清算。其后,向外宣布多尔衮的十四条罪状,追夺一切封典,毁墓掘尸,接着又以各种理由处罚了刚林、巴哈纳、冷僧机、谭泰、拜尹图等多尔衮派系官员。
见顺治已不再厚待多尔衮,朝中的风向也开始向清算多尔衮的方向转变,原两白旗大臣苏克萨哈等为活命,纷纷倒向顺治,自此多尔衮多年培植的势力顷刻瓦解。
多尔衮一派的倒台,身为多尔衮继子的多尔博自然也不能幸免。二月,多尔博被废去睿亲王爵,并罢多尔衮继子的身份,重新回归多铎一脉。
多尔博毕竟是皇族,且也不是自愿为多尔衮继子的,是顺治强制让他为其继子的,故而在清算多尔衮之时,多尔博并未受到太重的处罚,只是一切回归原样,就好像是从来都没发生一样。
或许是顺治对多尔博有些许的愧疚,在顺治十四年(1657年),顺治特意下诏赐予多尔博多罗贝勒的爵位。依清制,铁帽子王亲王除了一个儿子可以继承其爵位,其余子嗣都需经过考核方可获得爵位,而一般情况下所获得爵位多是贝子以下的爵位,多尔博能够获得贝勒的爵位,可见顺治对他还是有些另眼相看的。
多尔博一直活到康熙十一年(1672年),年30岁。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正月,乾隆大开为宗室翻案之风,其中多尔衮就被翻案。乾隆认为多尔衮于开国有功,复封其为睿亲王,追谥号为“忠”,配享太庙。同时,下诏多尔博仍为多尔衮继子,并命令其子孙淳颖袭睿亲王。
到头来,多尔博还是免不了被人操纵叫谁父亲的命啊!
多尔衮这一生,虽王妃众多,活得也够久,但留着他血脉的子嗣却只有一个,那就是东莪格格。
关于东莪格格的记载,清史中只有简短的一个记载:多尔衮去世后,东莪格格被交给信郡王多尼看管。
不过,据今清学者研究,东莪成年后,很有可能下嫁到蒙古。在今呼和浩特市内有一座恪靖公主府,据《公主府志》记载,这座府邸曾经是多尔衮曾外孙女所有,多尔衮只有东莪这一个女儿,既然说她是多尔衮的曾外孙女,那就只能说明东莪最后是下嫁到了蒙古。
清朝皇族将公主或郡主下嫁到蒙古,乃是惯例。清代立国时,因力量弱小的缘故,为对抗明朝,及统治数量庞大的汉民族,他们就以互相联姻的形式将蒙古拉上自己这一条船上,或清朝皇族、宗室娶蒙古公主;或清朝公主、郡主嫁蒙古王公。据统计,有清一代,约500余位公主下嫁蒙古,由此东莪格格下嫁蒙古,这并不稀奇。
至于东莪下嫁给蒙古哪位王公!现在暂不明确。
有很大可能是科尔沁土谢图亲王巴雅斯护朗。
据清史记载,从顺治八年东莪被送到信郡王府,到顺治十八年,下嫁给蒙古王公的公主中有二位身份是不明确的,一位是在顺治十三年左右下嫁科尔沁土谢图亲王巴雅斯护朗的多罗格格;另一位是在顺治十五年左右下嫁科尔沁台吉鄂齐尔的没有封号的格格。
首先,据《公主府志》所载,这位多尔衮的曾外孙女封号是和硕格格,若这个记载无误,她的父亲定是亲王,因依清制,只有亲王之女可称和硕格格。而据清史记载,科尔沁台吉鄂齐尔的子嗣并未曾获封过亲王爵,由此东莪格格很有可能就是那位嫁给科尔沁土谢图亲王巴雅斯护朗的多罗格格。
其次,据清史记载,多罗格格下嫁科尔沁土谢图亲王巴雅斯护朗之前,信郡王多尼迎娶了土谢图亲王巴达礼的女儿,也就是巴雅斯护朗的姐妹。依清朝惯例,其娶蒙古王公之女,蒙古王公也多会娶其家族之女,以此达互相联姻之意。因此,若以这个惯例,东莪格格下嫁巴雅斯护朗倒也是理所当然之事。
至于东莪的去世时间和在蒙古的经历,因无史记载,所以未可知。可若是《公主府志》记载属实,料想东莪过得不会太差,毕竟是蒙古王公的王妃,生活自不会差。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多铎多大年龄死的】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