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写好甲骨文书法?
优质回答
了解甲骨文:甲骨文是先祖的智慧,多刻在龟甲,兽骨上,是集造字艺术,记录,祈祷,象形为一体的古文字,历来为金石学家追捧!
1-先掌握其书写性。甲骨文因其年代较早,历经岁月淘洗,闪现着历史的厚重和古拙,如儿童简笔画,依形造字,却又形制规矩。又因是通过刻写在坚硬的材料上,它得有一定的书写性和腕力,故充满金石味。
2-藏锋中锋用笔,行笔应缓且稳健。甲骨文书写以中锋用笔为妙,在运笔中求变化,节奏不宜太快,要稳,对整个字形有把握。转折处没有过分提按,平转为好,然用笔之妙,应有金属刻石之意味。
3-重在结构疏密有度°甲骨文看似因物像取形,有稚拙之趣,实际上它对字形结构是严格的,结构之美弥补了笔触上的不足。笔画密处,如疏如篦,笔画疏朗处,如风过空谷,一疏一密,借有法度。通过这样书写,可以有目的的归纳一些字形,总结之后,在规矩中求微妙变化,对于写甲骨文有着重要作用。
总之,甲骨文作为书法艺术的一种,那就有了很多的书写方法和哲学思考,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配上多啦A梦的任意门,回到远古时代
甲骨文是写在哪上面的?
优质回答
所谓「甲骨文」也叫「甲骨卜辞」,顾名思义就是写在动物的龟甲和骨头上。
【甲骨文】的定义,就主要从【文字载体】和【文献性质】两个方面讲:
第一,甲骨文字的载体和书写工具
甲骨文主要是用刀刻写在「甲」和「骨」上的文字,所以,甲骨文也叫「刀笔文字、契文」等等。
甲,以乌龟的腹甲居多,
骨,以牛羊的牛羊的肩胛骨最多,
虽然我们知道甲骨文是刀刻文字,但是文献上并没有记载用什么刀,出土文物为我们解开了这个谜题,下图是书写甲骨文的工具有青铜刀和玉石刀:
我们今天看到甲骨文大多数是占卜甲骨的拓片,拓片主要是共学者研究,比如大型工具书《甲骨文合集》,收录一百多年里出土的近四万多片甲骨拓片:
还有少量的甲骨文是刻写在鹿骨、鹿器、兕(犀牛)骨、虎骨、甚至是大象的骨头上的:
看过电影《赛德克巴莱(彩虹桥)》的人一定记得里面少数民族的「猎头习俗。其实,殷商古人也有这个习俗,殷商人把俘获的异族的酋长当作人牲斩首,祭祖之后,用其头盖骨刻上文字以记事,作为战胜的纪念,称为「人头骨刻辞」。
这些人都是商代殉葬的人牲头颅:
有些甲骨文就是刻在头的头颅以及髋骨上的:
令人大惑不解的是,殷墟中唯独马骨上没有刻写过卜辞。如果马对中原王朝来说是比较稀缺的军事战略物资,但是,商人陪葬也殉马。下图是安阳殷墟车马坑中的殉马遗骨:
如果说,上古「国之大事,唯祀与戎」,战争中用马拉车,君主和贵族死了用车马殉葬,只在这两个方面会用稀有的战略物资马,这样是唯一能够解释得通。
第二,甲骨文文献的性质
甲骨文也叫「甲骨卜辞」,就是商代人刻在龟甲上的占卜文字,所以,我们可以将甲骨文文献理解成一部《商代占卜大辞典》。
我们知道,汉字的「卜」字,其实就是象形甲骨上的占卜裂纹,
那么,商人是如何占卜的呢?占卜过程是怎样的?
商人尙鬼,是典型的「不问苍生问鬼神」,商纣失国埋卜以后,周人主宰华夏,周人尙礼,建立起以宗族制为核心的分封制度,以「礼乐诗书」治国,奠定了华夏文明的基石,到今天依然影响我们每一个人。
所以,周人不怎么占卜,仅周原出土了很少的甲骨,周人青铜器文化非常发达,显示了对礼制的遵从,所以,到汉代甲骨占卜的方法已经完全失传。
今天,通过对文献和文物的二重证据的互勘和推理,让三千多年以后的我们知道了一些端倪。
据《周礼》记载,整治甲骨至少有六道工序——削、锯、切、锉、刮、磨、穿孔,今天殷墟出土的甲骨,可以很明显看出人为加工痕迹,同时还出土「锯、锉、刀、凿、钻」等工具,更是有力的证明了商人整治甲骨的缜密细致。
商代制骨作坊遗址中出土的经过打磨整治的骨头:
殷墟出土用来整治骨头的的青铜削和青铜刀:
以典型龟甲为例说一下制作甲骨和占卜的过程:
1、修整、打磨腹甲。
整治过后各部分的位置称谓如下图:
2、在甲背面进行钻凿。
用凿、钻凿出凹槽,这样做的目的是加热甲骨以后,甲骨出现裂纹:
钻凿一般以龟腹甲中缝(俗称「千里路」)为界,左半部分——凿左钻右,右半部分——凿右钻左,左右对称。
【有钻有凿】的龟背甲实物背面照片和拓片:
3、硬木烧灼甲骨使之出现裂纹
在占卜时,用点燃硬木,灼烧在甲背面的凹槽,由于钻凿处的甲已很薄,遇到高温则热胀冷缩涨裂,正面对应处出现「卜」形的裂纹。这就是所谓的「灼兆」。如下图所示:
「兆纹」各部分的称谓:纵向「兆干」称作「墨」,横向「兆枝」称作「璺」。
可以看到纵向「兆干」对应背面的「凿」、横向「兆枝」对应背面的「钻」,所以兆干、兆枝是以「千里路」为中轴线的对称图:
因此,对甲骨进行【钻凿】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甲骨出现对称卜纹。
4、最后一步就是看裂纹,进行刻辞记录,占后是否灵验,还要另一次刻辞。
关于怎么解读卜辞,我们今天依然知道得很少,学者们有过一些推测,但不足以下定论,目前还是谜团,综述如下:
至今,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还遗留了【动物骨头占卜】的习俗,从人类学和民俗学角度的对照研究综述: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有一些甲骨文文献的性质并非卜辞,有一些记事、记录家谱等等的甲骨。
下文将举例最有名、最典型的几片【非占卜甲骨】:
1、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宰丰骨,
宰丰骨是犀牛骨料制作,记载了一次田猎过后,商臣宰丰接受商王赏赐的事件。
2、中国最早的《天干地支表》
这个就不需要过多解释了,可自行百度
3、世界上最早的家谱—-殷商儿姓家谱
需要注意的是是:此片甲骨真伪存在爭議,是有名的学术公案,郭沫若等人認為是偽造的,李學勤等人認為是真的。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至今未能達成共識。
4、习契——世界上最早的「汉字作业本」
甲骨刻辞中有些一个字重复刻好几个,而且很明显是两个人的笔迹,起初让学者大惑不解。郭沫若先生的考释涣然冰释:商人在学习书写甲骨文,郭沫若先生这类甲骨文刻辞为「习契」。
如《合集》27042:为两个人笔迹,非常明显的临摹痕迹,一个「老师」,一个「学生」。
所以,一句简单的大白话归纳【甲骨文的载体和文献性质】是:
甲骨文是商代刻在动物骨头上的,记录甲骨占卜事件。还有少量甲骨文是记事、习契、家谱等等。
请问甲骨文中“华夏”二字怎么写?有没有这方面的书籍参考?
优质回答
殷商时代无「华夏」观念,甲骨文有「夏」字,无「华」字,
汉语中有「革命」一词,最早就是说的「商汤革夏桀的命」,所以,殷人和夏人是敌对关系。
众所周知,甲骨文是商人的文字,甲骨文中目前没有发现有关「夏朝」的记载。
所以,在殷商时代沒有「華夏」观念,甲骨文中也没有「华夏」一词。
有些学者如:郭沫若、胡厚宣等,认为甲骨文记载的「土方」就是夏人的参与势力组成的一个方国。【注1、2】
甲骨文没有「華」字,但是有「夏」这个字,但并不是表示夏朝。
甲骨文的「夏」从「日」从「页」,全字像「烈日当空,日下有一人」,表示「炎夏」之义:
「華」跟「花」字其实是一字分化,「華」的初文「」始见于西周金文,有些手机不显示这个字,我用截图:
「」加「艹字头」也就是「華」始见于战国,演变过程如下:【注3】
所以,你可以用金文「华」搭配甲骨文的「夏」。如下图:
甲骨文夏金文就是书写载体和书写工具不一样,甲骨文是刀刻文字,因此,你注意将金文的「华」写得尽可能的冷峻方折一点就行了。
————————
「华夏」是周人的观念,「华夏」一词始见于西周文献
「華夏」是周人的概念,因为周人尊「夏」,自认为是「夏」的继承者,或者干脆自称为「夏」。
如《诗经·周颂》中的「我求懿德,肆于时夏」、「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周人将自己的国家叫做「时夏」。
还有诸如周人自称「区夏、有夏」:
《尚書·立政》:乃伻我有夏,式商受命”;《尚書·唐誥》:肇造我區夏,越我一二邦以修我西土。
「華夏」一词也是最早出现在成书於西周早期的《尚书》的《周书》中:
《尚书·周书·成武》: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稍晚也东周成书的《左传》有云:「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同时也出现了一个「诸夏」的概念:
《左傳》閔西元年: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昵,不可棄也。
———————-
最后题主问到这方面的参考书,对于一般读者我推荐《字源》和《说文解字》,详情请百度。
——————
参考文献
郭沫若.土方考[A],郭沫若全集?考古编1.甲骨文字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胡厚宣. 甲骨文土方为夏民族考[J].殷墟博物院院刊(创刊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李学勤等,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页554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甲骨文怎么写图片】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