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论语中的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中庸之道,结合工作或生活谈谈?

优质回答

中庸一词出自《论语.庸也》,其原文是:“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其本义是提倡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中庸思想在我国根深蒂固,一直以來,恪守中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追求中正的中庸之道一直被人们视为处世原则,不管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问题首先取其中。中庸之道的好处在于它不偏激,避免矛盾激化,同时也不会过犹不及。我曾经遇到过一对闹离婚的夫妻,两人为财产闹到剑拔弩张的程度。审理该案的法官很有经验,她首先平息双方情绪,然后单独与各方商量出一套双方都能接受的折中方案,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避免了矛盾的激化。

《论语一一庸也》中说中庸之为德也,真至矣伞,民鲜久矣。意思是说为人处事要不偏不倚走中间的道路。虽过去三千多年这条戒律仍然适用。在现实中不论在社会还是家庭,都离不开中庸之道,在现实中有很多事情是不能叫真的,如工友之间闹矛盾,你作为领导解决时就不能完全向着有理的一方。必须在有理一方身上挑点毛病出来,这样批评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这就是工作方法。在家里也是这样发生矛盾,要相互检讨批评,才能保持和谐。中庸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经验,也是颠补不破的真理。

孔子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是要人做一个八面玲珑的人吗?

优质回答

八面玲珑是市俗市侩,流须拍马屁小人所为,孔子讲君子之道,岂会教人如此?

孔子讲的中庸之道,是取中,取和,取平衡之意。反对过或不及,要人们把握住度。

你可参看一下易经上经的乾篇,道理自通。

中庸之道主要讲的是一个度,世界万物的发展都有它的规律性,两点只间最短的就一条直线,万事之间又相互作用,互为联系。中庸之道就是让人们在两者之间寻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也就是平衡之道。儒家思想,中庸之道并非一无是处,但应该去其糟粕,辨证、科学地来分析应用。

什么是中庸之道?

优质回答

所谓中庸之道,是儒家关于个人修养与社会治理的基本价值理论。指为人居于中正之道,不偏不斜,以自然的纯正人性提高自身修养、对待万事万物。用最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德、至圣、合内外之道的境界,是儒家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当今社会无论是个人为人处世还是社会治理,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是严以自律。中庸是人们修养的一种境界,人的修养贵在坚持,贵在严以律己,时时处处都要符合诚信仁爱、谦虚谨慎、和谐包容的要求。严以律己是中庸的起点,一个人从自己的道德品行和精神追求出发,向内不断自省,对外持续践行信念,才有可能达到个人修养的理想境界,即中庸境界。人的欲望和需求只要有节制,符合中庸之道,也就符合天理大道。

其次是至诚至善。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是合一于至诚、至善。是指人类追循自然规律,并最终达到一种与天同在,与道同存,与万物同生的思想境界和心灵高度。反映到个人修为上,就是适应自然变化 ,找出自己在自然中的合理定位,而后做到进退有据和行止有度。至于这里所提到的自然,实际上涵盖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一切事物,而追寻自然,是指找出事物规律,然后改变自己去适应它,并最终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

其三是谦虚谨慎。“谦”是中庸之德。中庸之道着力强调君子无论功劳多么大、能力多么强、至诚善意多么纯,都必须谦而又谦,只有这样才能令人信服。圣贤笃诚、谦逊,所以仁人志士对其自愿追随和由衷拥戴。

其四是和谐包容。中庸思想反对贫富两极分化,所以孔子提出:“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他倡导全民和乐、互敬互爱、去私为公的大同社会。这是社会发展的良性状态。只有为官者自修向上、展现自律风范,百姓尊重官员、理解仁义之官的艰辛和苦衷,才能达到官民同心同德的理想社会的境界,就能实现社会和睦和谐、国家长治久安。

综上所述,中庸之道是儒家一种教育人们如何进行自我修身、智慧地为人处世以及如何进行社会治理的方法论,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对个人自身修养的加强还是为官者更好地治理社会都有着重要的、积极的现实研究价值。

中庸:不偏不倚,无过不及。

中国的传统中庸之道的意义是什么?

优质回答

让人们处世学习效仿: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

中庸之道其实就是阴明之道,真正做到中庸很难,人与事物大多数时侯都要尽量保持平衡发展,特殊之时短时间之内偏向某有利的一方,如文与武和平时保持平衡发展,战争时偏向武,还有经济与环境,以前从发展经济牺牲环境,以后是平衡发展,等等许多,万事万物都是这样,总之这其中的时机把握很难掌控

过与不及不得中庸之道什么意思?

优质回答

年轻提起中庸之道,理解为老好人,是非不清,中间派,心里有些不辞 ,凡事要论个高低胜负。后来做了人事工作,发现处理人事关系关键是权衡,包括薪酬,晋级,要考虑各岗位之间的依存关系,过高的提高一部分岗位的待遇,会影响基础岗位的心里平衡,只有用团队绩效和协作,才会更好激励员工,指定政策不可让大众员工吃亏,只有让员工喜欢,有奔头才会有积极性,政策才会落地。中庸之道是儒家精神,已经在国民心中根深蒂固,生活工作中应该注意,凡事过之或不及效果会大打折扣。

谢谢的邀请!

孔子的弟子子贡有一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一个人更好一点,孔子评价说,子张办事过头了,子夏办事又赶不上,这样都不好。过头和赶不上都不好,那孔夫子的意思就是,中庸才是最好的。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这种品德,算起来应该是最高的品德了,但是拥有这种品德的人却很少。事实也是如此,什么事能做到不偏不倚,确实不容易。

自然之道近乎中庸

自然界中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有天敌,没有谁说能够独占食物链的顶端,其他的生物都对它没有威胁的。大自然早已算好,不会让哪种生物称霸食物链,毫无敌手的,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自然界的生物都是生生相克,虽有强弱之分,但是始终不会有生物是无敌的存在。所以《道德经》中说到“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太强的生物,老天爷也会惩治它,太弱的生物,老天爷也会给他条生路。

我们人虽然看起来所向披靡,没有什么能够限制我们,但是时代越发展,我们越意识到太过狂妄的后果,我们对自然做得太绝,自然也不会给我们好果子吃,最好的就是大家和睦相处,互不侵犯,恰到好处,这样人既能发展,也不会自食恶果。

做人,太过分会引火上身

有些人总以为别人好欺负,什么事都做得很过分,以为别人毫无怨言,受你欺负,其实说不定只是因为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等哪一天别人有能力了,那肯定没你好果子吃。

对人、做事都不可太过分,对人太过分,会给自己树敌,做事太过分,不给别人和自己留有余地,不但会引人嫉妒,自己也不会有再大的发展空间。凡事做得差不多就好,别太绝,这样自己和别人都有前进的空间,有进步才有活力,才不致于盛极而衰。

做人,太过淡然也不至于

有些人觉得世事都是一场空,看破红尘,无欲无求,对什么都不在乎。这样的人看似是一种淡然,其实是在逃避,他们已经怯懦地不敢面对世事,因为受不了挫折,所以干脆就不去争,这样也就不会输。

但是所谓看破红尘,那也是在历经风霜,看尽人间世事,才有的一种态度。这样的人大多曾经锋芒毕露、锐气十足,被挫了锐气之后,才明白做人,还是要收敛一点,不能太过,这是一种调和,而不是一味地逃避和退缩,太过淡然的人,其实是软弱的。

做人,讲究一个中庸之道,过犹不及,保持中庸之道才能全身而退。

所以,过与不及不得中庸之道

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庸思想的核心是什么?精髓是什么?

优质回答

中庸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庄子》说:庸者,用也。所谓“中庸”即“中用”,也就是“以中为用”,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其实“中庸”也是“以中和为用”的落实,在人看不见、听不见、摸不到的地方,进行慎独、自省,发挥人性的本我的自利利他禀性,进而道济天下,造福苍生。 ?

皆不得要领。

孔子曰的很清楚,中庸精髓就是,隐恶扬善。

善与恶,两端。不偏不倚,不是不偏善也不倚恶,不善也不恶,而是择中善。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显然,隐恶而扬善,得一善,中庸就是选中善,与射箭,一矢中的。

不过,善与恶的标准,一般人难以把握,所以孔子又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中庸,不是不走极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夠极端的了。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做人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