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沈阳为什么叫奉天,怎么来的?
优质回答
奉天是沈阳市旧称。1625年,后金迁都盛京(今沈阳)。清兵入关后建都北京,称为京师。1657年,以“奉天承运”之意在今沈阳设奉天府,自此奉天一名正式出现,一直沿用到民国。1928年,张学良宣布服从于南京国民政府,并改奉天省为辽宁省,奉天市为沈阳市。1929年又改称为沈阳,九一八事变后,伪满洲国成立,又被改为奉天。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才重新改为沈阳。
古代皇帝圣旨中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是怎么来的,以及奉天承运是什么意思?
优质回答
一、读法
这句话的正确断句应当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而在书写圣旨时由于皇帝是“天子”,“天”与“皇帝”写一起时,要平齐。所以一般写完“奉天承运”之后,需要换行书写“皇帝诏曰”(例如下图的写法),以保证“皇”字和“天”字平齐,于是很多时候被误读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现在普遍认为这八个字应用于圣旨是从明朝开始的,而前朝圣旨则不同,例如:唐朝圣旨一般由门下省颁发,所以开头一般是“门下”两字;而元朝诏书开头一般是“上天眷命皇帝圣旨”,蒙文诏书则使用“长生天的气力里,大福荫的祐助里皇帝圣旨”。
二、起源
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为制式开头的圣旨虽起源于明太祖朱元璋,但这几个字却并非起源于明朝,而是起源于秦朝。秦始皇统一天下,定名号为皇帝,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诏,其玉玺上就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以昭示其合法性。
因此,“皇帝”、“诏”是秦始皇最早使用的。汉承秦制,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完备的皇帝制度。“诏曰”这两个字则最早用于汉代的帝王文书中。之后一直被历代帝王沿用下来。不过,“奉天承运”这几个字,在明朝以前,却从未在历史中出现过。
三、含义
至于这八个字的意思也比较好理解,“奉天承运”:奉天指的是皇帝受命于天,承运则指的是继承新生的气运,也可以理解为德运(五德)。总之,“奉天承运皇帝”指的便是君权神授,代表了正统。“诏曰”则是圣旨的其中一种形式。
四、圣旨类型
皇帝下达制令的形式主要有谕、旨、策、制、诏、戒等。谕和旨一般指是皇帝口头下达的命令,例如我们在电视剧或小说中经常见到官员口中的“上谕”、“口谕”等,这里的“旨”应该不是指圣旨,而是类似于“手谕”之类的东西,以圣旨下达的则主要有“诏、制、赦”三类。
”诏曰”是诏告天下。凡重大政事须布告天下臣民的,使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例如新帝登基、册封皇后、册封太子等,这种诏书是要传抄天下予以公告的。按理来说这种圣旨也比较少,一年也下不了几道,毕竟一年到头哪里有那么多的大事,不像电视剧和小说里,动不动就是一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制曰”是皇帝表达皇恩、宣示百官时使用的。凡是圣旨中表达皇恩浩荡时,都以“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开头。“制曰”只为宣示百官之用,并不下达于普通百姓,也就是说这类圣旨老百姓是看不到的。“敕曰”有告诫的意思。一般是皇帝在给官员加官进爵的时,告诫官员要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不要骄傲自满。当然,这类圣旨普通老百姓也是看不到的。
所以,百姓们口口相传以为所有圣旨都是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开头也就不难理解了,或许因为普通百姓所能见到的只有“诏”,而见不到另外两种圣旨吧。
日军急于知道张作霖生死消息以便强占奉天,大帅府是如何隐瞒的?
优质回答
2007年从台湾回来的张作霖的孙子、张学俊的儿子张闾实先生,曾经在河南台的某个综艺节目,爆料张作霖临终前,颠覆我们传统认知的一个事实。
我们熟知的是,1928年6月4日,皇姑屯事件爆发,凌晨5点30分,张作霖乘坐的专列经过京奉、南满铁路交叉处的三洞桥时,火车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炸药炸毁,张作霖被炸成重伤,送回沈阳后,于当日死去。在临死前,张作霖留下遗书,交代了卢夫人,暗中召唤小六子张学良回来接班。
张学良于6月18日才赶回奉天,一直到6月21日继承父职之后,张作霖才被正式公开发丧。整整18天秘不发丧,张作霖的尸体就放在大帅府里,张家上上下下如临大敌,与来刺探消息的各种人周旋,隐瞒张作霖已死的消息。
但是张闾实先生告诉我们,那就是张作霖实际在火车在被炸的那一刻,被一个弹片划破喉咙,当场死亡的。
所以后续的所有事情,实际上都是由张作霖最喜爱的五姨太寿夫人操持的。包括我们所熟知的那份张作霖的遗嘱,实际上也是由寿夫人代笔的。
作为张闾实先生的说法理论上有一定权威性的,因为张闾实的确是寿夫人的孙子,按照张闾实先生说法,从1967年开始他和“寿夫人”一起生活了近10年时间,所以知道很多当年事情的细节。
但是细思恐极,因为查遍张寿懿的所有资料,都说她死于1966年。如果资料是正确的,那么张闾实先生很明显在撒谎;但是如果张闾实先生说的是真话,那么难道张寿懿活到了80多岁?
但是实际上无论张闾实的这个爆料是否属实,都不影响寿夫人在整个“秘不发丧”事件中的筹谋。
就在整个帅府慌作一团之际,寿夫人忍着悲痛,做出了一项惊人的决定——“秘不发丧”。表面一切装成张作霖只是受了伤,并没有死,让帅府日常照旧,只是安排“医生”诊治病情。
为了探明张作霖是生是死?日本人不断派人上门打探,有些可以找理由拦截的,但是比如日本领事夫人这一类以内眷身份来到小青楼的,则无法直接回绝。寿夫人在这关键时刻,利用了一个巧妙的方法,彻底让日本人对张作霖还活着的这件事情深信不疑。这里充分体现了寿夫人的聪明和胆识。
日本领事夫人进入小青楼东屋的客厅后,寿夫人特意坐在梳妆台前,在丫鬟帮助下梳妆打扮,丫鬟也镇定地为其端茶倒水,毫无悲伤之色,一切如旧。而就在此刻,西屋中传来张作霖的骂声。这样一来,虽然日本人根本没有见到张作霖,但是这也使得日本人相信了张作霖没有死。
只要大家都知道张作霖还没死,东北就不会乱;日本人也就不敢贸然动手;而就在日本人觉得此次事件彻底失败的时候,结果东北军宣布张学良已经继承了父亲张作霖的职务,统领东三省。而此刻日本人再想找麻烦,已经来不及了,东北的局面已然平稳,日本人错失了机会。
而这一刻,张学良也“从一个公子变成了一个大人。”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犯,欢迎关注或吐槽
谢谢邀请,1928年6月3日晚8时,张作霖乘坐慈禧的花车离开北京回沈阳,于6月4日早5.30分在沈阳皇姑屯车站外被炸。当时,吴俊升炸得血肉模糊,头顶穿入一个大铁钉,脑浆外溢。张作霖咽喉破裂,双腿已经被炸断,但还能说话。
首先,第一时间张作霖的卫队下车即向四外开枪,迫使在附近的关东军后撤,隔断了日本人的观察。在附近找到一辆车立即送张作霖回到大帅府,抬进五夫人张寿懿的屋内。
其次,屋内只有二夫人五夫人还有张作霖的少将军医官王宗承。最后决定不找日本医生,而是找盛京施医院的英国人雍维廉。以老帅需静养,谢绝探视,包括家人。
第三,张作霖于上午10时留下一句遗言:“告诉小六子,以国家为重,好好地干吧!我这个臭皮囊不算什么。”就死了。帅府决定秘不发丧,不披麻戴孝。有限度戒严,限制日本人在帅府的进出,一切消息以东北官方发布为准。
第四,防止窃听。老帅被炸,张学良的消息还是从杨宇霆那里得来的。张学良回来的消息,也封得极其严密。张学良化装混入后撤的军队中,上了火车,然后再扮成锅炉工,骗过了沿线日本警察和特务,秘密返回的。
第五,日本军方、特务机关为了获得消息展开了夫人外交。可号称女中诸葛的张寿懿,每有来客,即盛装出迎,满面笑容,一如平时。
她还会将张作霖卧室安排得灯火通明,大烟枪依旧喷云吐雾,甚至偶尔地,里面还会传出张作霖的骂声。
张寿懿对张学良,对东北军功莫大焉,张学良就因此对她始终恭敬,犹如亲母,这是后话。
第六,吴俊升死亡的消息,是在张学良回来那天公布的,但是他们对张作霖的生死,还是严密封锁。
第七,张学良以惟妙惟肖模仿他父亲的笔迹,源源不断对奉军继续发出重大军政命令。
张学良这一手,对他的地位更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继任既是奉系公推的,也是张作霖的“遗命”,日本人再无从干涉。
–
盛京和奉天有什么不同?
优质回答
盛京与奉天,就类似于北宋的都城汴梁称作“东京”是一样的道理,都说“开封有个包青天”,戏剧中包拯是开封府尹,其实是东京的官吏。1634年清太宗改沈阳为“盛京”,满清入关后1644年将盛京设立为陪都;1657天以“奉天承运”之名,设立“奉天府”。
顺治皇帝时代将沈阳改名为盛京作为陪都,然而陪都也是需要管理机构的,所以设立了“奉天府”,这就类似于长安城的京兆尹、北宋的开封府等。当时的北京设立有顺天府,盛京设立了奉天府。就像明朝的南京,设立了应天府一样。
本身盛京设立有奉天将军,统辖整个东三省地区,而后又设立了黑龙江将军与吉林将军分管,在辽东增设盛京将军,裁撤奉天将军,军政归盛京将军,而民政等由奉天府掌管。
1907年盛京将军被裁撤,东三省也开始推行省制,设立奉天省,省会奉天府,也就是盛京沈阳。
努尔哈赤是如何在奉天定都的?
优质回答
原因没那么复杂,主要有两点,
第一,由于辽阳人口稠密,又大多都是汉族人,努尔哈赤定都辽阳之后,民族仇恨加深,经常有八旗兵深夜被杀的情况,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才选择将都城迁至当时人口稀少的沈阳。
第二,就是给自己找后路,沈阳地处浑河北岸,未来一旦与明军交战失利,必要时努尔哈赤就可以放弃沈阳,乘船沿浑河逆流而上,逃回抚顺赫图阿拉,保存实力以便日后卷土重来。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奉天是哪里的旧称】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